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冰 《考试周刊》2011,(45):187-187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高职院校,以及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作者研究了当前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如何通过各方的改革和合作,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按照新时期对于机械类专业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尽快形成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分析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院校参加机械类学科竞赛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学科竞赛平台与本科生素质教育理念,讨论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模式优化措施,提高机械类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构建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进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的方法,汇聚各方人才资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依据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针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综合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达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保证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尚难形成清晰的模式。结合教学实践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与认识,尝试分析建构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培养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并从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造“第一、二课堂衔接式”教育方式等方面总结了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7.
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金融保险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围绕金融保险专业开发"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为统领,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创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2+1"教学模式,及有利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质量监控及成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叶霞云 《考试周刊》2013,(68):160-161
我国进入国际市场以后,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必须培养出更多机械类高技能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从而满足现代工程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必须积极探索更多有效措施,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措施,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机械类创新型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瞄准新世纪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依据四年制工科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养成惯性和课程普遍特性,将大学本科四年分为基础训练和专业训练两个阶段,并有意识地将专业训练部分的课程内容在基础训练部分通过单列课程得到先期呈现,从而形成"两段—交叉—渗透"本科教学组织模式,对研究教学型学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全面支持,并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本科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三螺旋"理论和体验式教学有效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育培养模式.论述了"三螺旋"模式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并指出了体验式教学融入"三螺旋"创新模式的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本科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螺旋"创新模式下的体验式教学在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培养中的应用思路,打破本科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单一、局限的固化模式,力求形成政府政策扶持,企业积极参与,高校理论教育为主导的以体验式教学贯穿其中的一体化的综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机械类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以机械类(或工程训练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科技创新训练基地为平台,构建适于机械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层次化、模块化和系统化的创新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适应制造业新形势的传统机械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创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建设,其中制造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面向本校全体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机械制造训练为例,从融合多门课程知识的训练内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际"相结合、全流程管理的训练方式,以及两个层次的训练结果考核和基于量规的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探讨面向新工科的实践环节建设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与智能制造、精密制造行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迫切需要,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提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思路。面向智能制造与精密行业对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CECCCDIO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工程教育为指导,以OBE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对面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业的高技能复合型机械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构建校企深度融合工匠型项目式一体化课程体系,面向行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为应用型高校机械类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目前校企合作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德州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结合德州市新能源产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新能源装备特色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为解决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可基于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工程训练,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合格的工程师,是高校正在努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追求的目标。机电液综合实训平台将机械传动、控制技术、液(气)压传动等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开放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工程实训项目,不受时间、地点和学生数量的限制,可在校内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实施工程师能力的培养,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显著,投入费用低廉,为工程师培养开辟实用高效的途径,对推动机械工程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培养机械类创新人才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归纳出订单式、实训基地式、交互式三种主要培养模式,并针对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章从思维科学理论、机械制图原理和制图课的教学实践出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对机械制图教学思维训练的思路与过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思维训练思路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数控技能实训对于数控技术等专业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随着高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实验实训耗材的费用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数控实践教学为基础,对合理使用实训材料,综合利用实训耗材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依照全国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开展“知行合一,全程创新”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重新构建贯穿本科四年培养过程的创新型课程体系、实验体系、训练与竞赛体系,营造全程创新的文化氛围,探讨机械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方法并赋予实践,采取的具体实施措施、改革经验可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