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军 《记者摇篮》2005,(8):51-51
新闻图片作为新闻传媒手段之一.以其所具有的可视形象传播信息而受到受众的青睐。新闻图片有着“新闻”和“形象”的双重属性。要让一幅(组)新闻图片使读者从中获取一种信息.同时又得到某种程度的审美享受,需要研究以下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的娱乐化,用形象的话语来讲就是“往骨头上加点肉”。“骨头”是硬新闻、乏味的新闻。又是想让人民知道的新闻。若需引起读者的注意。就应在“骨头”上加点“鲜肉”。即娱乐的有趣味的信息,“净骨头”一般读者是不爱“啃”的。尤其是获取信息意识不强的读者。需强调的是。这“内”是“骨头”上本身具有的,不应是记者虚构杜撰的,只是往往被只见“骨头”不见“鲜肉”的记者剔除掉了。有“骨”必有  相似文献   

3.
张楠 《军事记者》2005,(4):47-47
图片(主要足新闻图片)以生动的画面形象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达到宣传效果.这一点被许多人注意到了。但图片的文字说明如何做到“字唯其少.意唯其多”,与照片珠联壁合.相得益彰,却被许多人忽视了。  相似文献   

4.
在“读图时代”里,地方党报纷纷拿出较大较多的版面刊登新闻图片,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卖点。但效果不甚理想。为什么?究其原因,是具有贴近性的精品图片少得可怜,很难引起读者共鸣。那么如何才能使新闻摄影具有贴近性呢?  相似文献   

5.
赵毅 《记者摇篮》2000,(4):43-43
我国新闻摄影名家蒋齐生曾说:“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能把新闻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与形象的审美价值结合为一体”,因此,图片新闻是形象地记录时代与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图片新闻的核心和灵魂是新闻图片一般来说,图片新闻由三部分组成,即新闻图片、标题和文字说明。也有些图片新闻只有图片和标题,有些则只有图片和文字说明,然而,无论图片新闻有几个组成部分,其核心和灵魂都只能是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6.
采访是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同时也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异向同构的信息交流过程。采访中,新闻工作者习惯地把视角盯在采访对象的情况和采访内容上,忽略被采访者对采访者的“采访”,常常产生采访活动的中断和内容的不清晰性,甚至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中,采访者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形象。心理学认为,这一活动着的立体形象常被采访对象认知为某种“符号”。这种“符号”具有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7.
在随机采访中.我们可以像穆老说的那样地头场边一坐,在拉家常中采访.但在采访指向明确、采访对象确定的情况下.就有一个在确定的采访对象面前的“此刻形象”问题。这个形象仍然是个普通人的形象,但记者必须针对特定的心理场来塑造“此刻形象”。  相似文献   

8.
赵录贤 《新闻知识》2003,(12):50-51
提起拍摄领导活动,记者和读者的脑海里大多出现的是领导“铲土奠基”、“亲切握手”、“颁发奖牌”、“在田间地头车间班组指指点点”、陪同的各级领导则“排排站”……呆板老套,领导不满意读者不爱看。 贯彻中央精神、改进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用图片报道好领导同志的政务活动,让新闻图片这一直观的形式,为树立党委政府和领导同志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已成为媒体改进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体业的发展,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也日趋时尚、快捷,越来越喜欢读既赏心悦目又真实直观的图片新闻。为此,许多媒体不惜拿出黄金版面刊发大幅图片力作。有媒体形象地称: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图片新闻在“读图时代”如何与时俱进,尽展主角风采呢?这当然离不开图片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0.
龚宇 《新闻窗》2008,(4):86-87
图片报道的现场体验是从新闻摄影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将新闻摄影形象视为一个形象新闻的“体验场”,高度重视摄影记者在获取和传递新闻形象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从主观层面和实践意义上肯定摄影记者在图片报道中的知觉体验和见解创意。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艺术家罗丹的一句名言。艺术创作如此.新闻工作亦然。可以说,新闻记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2.
陆纲 《新闻导刊》2005,(4):36-36,35
在现代传媒中,新闻图片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摄影记者在各种新闻事件中不仅是采访者,很多时候也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摄影记者在现场的言行举止,不光体现出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代表着所属媒体的社会形象,事关新闻行业的职业声誉。因此,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学习,重视新闻记者在社会公众中的职业形象,规范现场采访行为,是自身、所属媒体和整个新闻行业的共同要求,摄影记者在这方面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字报道可以通过上百、上千甚至上万字的无声语言向读者详尽阐述事件的原委,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连续的有声画面向观众讲述报道内容的方方面面,而图片新闻只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几十分之一秒的瞬间镜头在通常只有几十个字的说明文的辅助下来展现所要报道的主题。摄影记者要想让自己的“瞬间工夫”在读者的记忆中留下痕迹,只能靠平日里“厚积”、关键时“勃发”来实现。培养“形象”新闻敏感摄影记者除了应与文字记者一样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外,还应对“形象”新闻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和驾驭能力。重大的突发新闻爱好者2003/8性、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摄…  相似文献   

14.
报界曾有“三步五秒”之说,说的是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瞥一眼,买不买,就看有没有他感兴趣的信息,这时,被称为新闻“眼睛”的标题,就显得  相似文献   

15.
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其次才可考虑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是否恰当、完美。那么,是新闻就要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而相当多的新闻图片来稿,只注意了画面视觉形象的“好看”,忽视了新闻信息的传达。一些摄影者以为只要画面漂亮,就是好新闻图片。他们尤其忽视了最重要的“时间”要素,要么没有,要么模糊或者模棱两可。在信息时代,读者重视的是新闻的时间和速度。因此,要想提高新闻图片的信息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用画面说话。新闻图片也可以说是视觉新闻,它的冲击力在画面上,而不是在说明词中,如果图片本身吸引不了读者,说明词写得再好也起…  相似文献   

16.
基层官兵对军事新闻摄影知多少?带着这个问题,笔走访了5个连队的百余名官兵。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官兵们对新闻图片这种报道方式特别喜欢。他们认为,新闻照片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用图片报道新闻,可以起到“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一幅自然、生动的照片不仅给读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使报纸图并茂,使新闻更加真实可信。再,照片不受化程度、语言差别的限制,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新闻形式,在当今社会里越来越受到读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河,载舟覆舟。新闻记者不能被信息淹死,而要带着有价值的新闻作品渡过河去,服务社会。提问,乃记者的渡河之舟。 把提问的位置摆得这么高,是不是太过了?不!细想一下,无论记者用什么方式采访,贯穿其中的思维轨迹,分明都带着提问的特征。变不知为有知,变浅知为深知,变难知为易知,哪一步都离不开提问。古人说:“博学切问,所以广知。”这是有着深刻道理的,所谓“切问”,就是善于多方面和深刻地提出问题。 新闻记者的采访,经常采用“随便聊聊”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如一张疏而不漏的滤网,一旦网上反射出有价值的信息,脑…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有句俗话叫“七分跑、三分写”,这里的跑指的是采访,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采访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采访是新闻的基础,报道的依据,新闻则是采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封面:“三步五秒”和“上半身” “三步五秒”是各大报在竞争与探索中得出的实践经验,它的意思是,报纸的封面设计要让读者在经过报摊3步之远、5秒之内,就能够认出是哪一家的报纸,从而产生购买欲。而“上半身”理论则是说,一张报纸对折后上半部分是最吸引读者的视线的,所以很多编辑常常对报头以下1/4版面的设计苦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进入“读图时代”,新闻图片以其迅速传递真实形象新闻信息的优势,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近年来,一些有现代办报观念的报社已经开始意识到图片编辑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图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