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一作文课上,我安排学生写了2004年天津高考试卷的作文题。其题目如下: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这则材料会使人产生许多联想,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以"材与非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根雕与育人     
李志  王之强 《青年教师》2006,(10):36-36
一位木匠到山里去选材,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精雕细琢。这堆树根就成了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就在人们对这位根雕艺术家喷喷称赞之时,他却意味深长地说:“其实这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我们的眼光不同罢了。别人是看它们不能做什么,而我是看它们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雕与不雕     
郭广蔼 《班主任》2008,(11):36-36
翻阅近几年高考作文题,见一材料: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读罢,颇为感慨。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根雕     
不管在哪里,只要一看到树根,我就会想到班上的孩子们。你想,那一块块毫不起眼的树根,在农民眼里,它只不过是一堆木柴,用来做做饭、取取暖;而在根雕家的眼里,它则是上帝的杰作、艺术的源泉。同样的一块树根,因人而可能命运不同。那孩子们呢?不就像一块块原始的树根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一则寓言: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把剩下的树根扔在野外。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树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美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雕塑家喜爱它、发掘它的潜力,树根就会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根雕发展史]根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无确切的文字记载,但古人很早就利用树根的自然形态制作各种艺术品,出土的汉代画像和壁画中,就有用树根制作的几、架等根艺品。1982年,考古工作者从  相似文献   

7.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农夫砍倒一棵大树,盖了一间小木屋。剩下一段很大的树根,农夫原想把它劈成木柴,但由于太费力了,最终农夫把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碰巧路过,发现了这段树根,小心地把它带回家,精心加以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根雕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和同学们去镇上看一个巨型树根.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显得很兴奋.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树根,我们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忍不住用手去触摸那粗糙的树皮,树皮上的一条条纹理,是岁月的印证,是大自然的杰作. 那树根上的根须互相缠绕着,凌乱中带着一种不规则的美.整个树根直径约三米,高约五米,看上去有一头成年大象那么大.据根雕师傅介绍,这个巨型树根是由几十个大小不一的树根结合在一起而成的,需要五百多年才能长这么大.虽然这个树根还没雕刻成形,但是十二生肖的图案已经初具雏形.根雕师傅说:"要完成这件作品,至少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写一篇稿子,有两件事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二是善于根据主旨对写作材料进行提炼、加工.这情形好比艺术家做根雕,不是随便什么根都可以拿来做根雕的,必须要以艺术家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可雕之材.比如,根雕艺术家在野外看到了一个树根,他对着这树根反复地端详,揣摩,觉得可以用它雕成一条蟠曲的苍龙.这就是“发现“材料.然而“可雕之材“并不就是根雕艺术品,还要经过艺术家的砍削打磨,“因势赋形“.比如,削掉一些于造型无用的枝杈、结疤,龙头部分要细加雕琢,再嵌上两只闪闪发光的眼晴,等等.这就是对材料的“提炼“.……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每一块木头都能雕成佛像。"听闻此语,心有戚戚。对于雕刻,我是门外汉,但我很喜欢看木雕、石雕尤其是根雕作品。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丑陋的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雕琢打磨,就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根雕大师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大刀阔斧地雕凿砍削,而在于按照树根本来的形状,顺势而为、因势象形、随方就圆,成就精品。  相似文献   

11.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这就是所谓的根雕原理。根雕原理对于学校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其实,学校的教师就犹如树根,自身的潜力是一个方面,同样也需要学校管理者善于发现与雕琢,如此才能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成就他们的职业前景,使他们破茧而出,成长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才能发现教师、成就教师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  相似文献   

12.
参观过根雕艺术展的人,都会相信这样的事实:一个没有根雕意识的樵夫,即使眼前放着一大堆再完美的根雕材料,也只能当作生火做饭的柴,自然这个樵夫不可能成为根雕的欣赏者,更不可能成为根雕匠;而一位具有强烈的根雕创新意识的人,会驱使自己从被人弃置的数以万计的树根中发现为数极少的根雕艺术品,此人会理所当然地获得“根雕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3.
"根雕常常以其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构思、巧妙的加工受人青睐,成为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的首选。然而根雕的前身是什么?无非是生于荒野的树根。"其实,学校的教师就犹如树根,自身的潜力需要管理者善于发现并雕琢,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就职业前景。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才能发现教师、成就教师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朋友酷爱根雕,在他的书房里,摆着许多亲手制造的根艺精品。每次前去,我总是会被那些意象纷呈的树根感动。于是,就想跟朋友学这这一手。朋友说学根雕很难,单是"寻根"之难,就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想找一些好的根料,得一次次攀爬贫瘠的山岭,  相似文献   

15.
用爱雕塑     
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房。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啊!”于是就针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树根包好,带回家,精心地雕琢,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无比的根雕艺术品。这件作品被拿到艺术大厅展出,整个城市一下子轰动  相似文献   

16.
欣赏自己     
漫画中,一个戴眼镜的叔叔在路边发现了一个树根,他想:“我要是能把它做成根雕,那该多好啊!”于是急忙去找来一辆小推车。而赶到时,树根早已被一个人抡起斧头三下五除二劈成了木柴。同样一个树根,在不同人眼里,价值竞如此不同。  相似文献   

17.
作文如根雕     
我常常想:怎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直到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一件根雕作品,才突然明白:好的作文就应像一件好的根雕作品,写作的过程就好比雕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爱好雕刻艺术,譬如竹雕、石雕、木雕、贝雕和根雕,等等,但最爱的还是根雕。最近,一位从事根雕艺术的朋友告诉我:每一位根雕艺术家,尽管艺术修养不同,技艺上的特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服从原材枓的制约,在尊重天然树根和竹根自然形态美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总之,要依势造型,因材施艺,把根的自然美和雕刻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根雕艺术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9.
管中窥豹程门立雪/尔雅/豸南译书法:用笔写心的中国符号/曹建上帝、死神与饥饿的农夫/佚名筒评/阿奔一个颇具经济头脑的人。偶尔发现路边有一个树根。他摸着下巴,眼睛直直地盯着树根.心中大喜:“哈哈!这个树根略经雕琢必能成为一个很不错的根雕,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他越想越开心,就去找车子准备把树根拉走。  相似文献   

20.
迎着和煦的阳光,我和妈妈来到了北湖公园,参观郴州市首届民间手工艺术展览。一进展厅,我就被作品吸引了。左边是用石头雕刻的作品,有的像人,有的像龙,有的像凤凰,有的像一个人拿着犁在犁田,还有的像一只雄鹰正展开强有力的翅膀,像要飞上天空。右边是根雕作品展览,有一只用树根雕刻的大象,像是非洲人民的友谊大使,千里迢迢带来了非洲人民的深厚情意。一幅《与时俱进》的作品,是一对欢奔的梅花鹿,仿佛在催人奋进。有一只根雕的山羊卧在地上,它那筋强骨壮,刚毅从容的形态令人惊奇;还有一只是用树桩制成的卧山虎,它啸卧山岗,昂头甩尾,有着蓄势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