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的木桶原理在于解决资源配置瓶颈问题。穷人教育学是基于“木桶原理”的经济决策到教育决策的延伸,旨在达到教育公平。因此,设计公平的教育政策是木桶原理对教育政策的诉求。以教育财政政策为例,从完全平等的原则与能力公平的原则设计教育政策,在教育服务的充足性、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正性方面,从横向与纵向教育资源分配上考虑教育产品的属性与提供的公平性以达到教育的均衡。  相似文献   

2.
“国家政策能否体现平等的理想”、“政策是否具有公平性”、“政策是否能够保证实现公平”等问题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政策的公平性与个人意义上的公平密切相关,但它不同于个人公平,它解决的是国家与社会意义上的公平问题。由于现代国家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在政治法理上,现代国家及其政府被认为是一种接受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它要对全体公民及其利益负责,因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从这样的逻辑出发,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就应该被理解为: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就是教育公平。1我国教育政策现存的公平性问题追求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是当今人类社会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平等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教育利益分配中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条件和发展资格认定等方面的分配的不公平。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公平归纳为四种类型:①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差异导致的不公平,如城乡之间、东部教育与西部教育的差异等;②教育政策与制度规则本身的缺失导致不公平,如电脑派位制...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具有多种内在属性,如"公平"属性和"效率"属性."公平性"是教育政策的内在属性和首要价值,教育政策不公平是因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忽视教育政策的"公平"属性.因此,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就应该从源头上出发,从指导思想上重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还公平属性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教育能否实现公平,归根到底就是衡量涉及教育的政府、学校和个人这三个主体的利益分配能否公平.这三个不同的主体都有各自的利益,都希望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主体所采取的策略也主要是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进行选择.因此,这三者基于自身利益的博弈选择引起了教育资源的不同分配,进而造成教育不公的现象.我们应以教育公平为核心,权衡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改进和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鼓励制度创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健全教育资助和补偿机制,保障教育公平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教育机会分布的公平和收入分配的公平。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实施,对公共教育资源和收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不同收入阶层对高等教育支出的负担能力不同,收入水平越低,对学费水平的变化越敏感,因此在实施大学收费政策的同时,要辅以相应的学生资助政策,以保障低收阶层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论点     
教育公平的理想类型之一是功利主义教育公平观。其基本观点是:行为、政策和制度的公平性将以其使整体的快乐或幸福最大化的程度来判断。其基本特征是:(1)以促进所有学生和社会的最大发展为教育宗旨;(2)教育资源的分配以效率为首要原则;(3)鼓励学生的个体利益服从学生与社会的整体利益。教育公关于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从表层看是政府根据各种情况将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而实际上在其背后存在着对公平、正义等问题的理解。当下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呈现梯形发展,这样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差异加剧,违背教育正义。基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用罗尔斯的“公平的正义”、诺齐克的“持有正义”以及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等正义理论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哲学基础的分析。有益于发现适合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政策。  相似文献   

8.
王世岳  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17(1):91-104,189-190
近年来,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定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的"指标到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这一政策意在均等分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本文以"指标到校"政策在Z市的执行情况为例,发现以分数为核心的一套评价激励体系占据了教育政策执行的主导地位。尽管案例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然凸显,但在"分数评学生,分数评老师,分数评学校"的效率评价体系之下,教育系统中各利益群体还是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出视为首要目标。在被分数评价的同时,各利益主体也以"分数评政策",使得这项教育公平政策被视作一项"不公平"的教育政策。每一项教育公平政策的执行都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分配。如果仍然将绩效作为评价教育以及教育政策的唯一标准,那么公平的教育就难以成为让人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国家政策能否体现平等的理想“、“政策是否具有公平性“、“政策是否能够保证实现公平“等问题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政策的公平性与个人意义上的公平密切相关,但它不同于个人公平,它解决的是国家与社会意义上的公平问题.由于现代国家具有强烈的公共性,在政治法理上,现代国家及其政府被认为是一种接受全体公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机构,它要对全体公民及其利益负责,因而,国家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利益.从这样的逻辑出发,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就应该被理解为: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就是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的理想类型之一是功利主义教育公平观。其基本观点是:行为、政策和制度的公平性将以其使整体的快乐或幸福最大化的程度来判断。其基本特征是:(1)以促进所有学生和社会的最大发展为教育宗旨:(2)教育资源的分配以效率为首要原则;(3)鼓励学生的个体利益服从学生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穷人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穷人教育学,就是要将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将教育立足于解决社会难题和矛盾,用教育公益性和教育公平性化解社会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公现象,而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教育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我国现行教育中,由于存在高额学费或择校费、教师为获取私利而进行各种有偿场外活动、考试加分制度的滥用和暗箱操作、教育资源投入与分配不合理等越轨现象,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被打破,公平性逐渐丧失。为维护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应有的公平性,政府应拓宽融资渠道,真正实现为教育埋单,并做到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能够严格执法,以切实保障教育的公平实施。充分认识以及分析这个社会最应该维护的教育公平问题,将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择校现象对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的择校热造成教育的公平性不能体现,全观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但择校热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根源。要从根本上克服择校风,必须采取以下基本措施,第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强化依法治教的意识;第二调查教育资源的配置政策,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第三构建科学的督导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严重的择校热造成教育的公平性不能体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但择校热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的和现实的根源。要从根本上克服择校风 ,必须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第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强化依法治教的意识 ;第二调查教育资源的配置政策 ,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 ;第三构建科学的督导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考移民”国际化与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招录的低标准化,政府、高校相关政策制度的欠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让“国际高考移民”应运而生。“高考移民”国际化的实质是教育公平问题。加强政府政策管理、跟进高校审核制度、完善招生考试办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以维护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多层次的概念。推进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发展,需要确立正确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要突出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关注个体的教育选择权、突出弱势关怀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从而保障教育政策能够公平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所有受教育者公平地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或教育民主、教育正义经常在同一个意义上被使用。教育公平的思想由来已久,远可溯源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近可追溯到夸美纽斯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民主)得益于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从本质上说,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机会的公平获得、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教育利益的公平享有。一般而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本文运用教育基尼系数对我国31个省份间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进行评价与测量。测算结果显示,研究生教育基础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优于优质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同时在2003~2012年间,基于研究生在校生和基于地区人口的研究生教育基础资源配置呈现越来越公平的趋势,而基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基础资源配置的公平程度则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受公共政策“城市偏好”的影响,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城市所有,其结果是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严重失衡,两者在办学条件和城乡适龄儿童的入学机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并有持续拉大的趋势。这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既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实现,也制约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对影响公共资源在城乡间进行分配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义务教育的投入体制、教师政策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合理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政策,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公平和合理配置,进而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遵循公平性原则,而在实际运作中,不管在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基础教育阶段都严重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本文主要就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对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及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作界定;其次,对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作现状分析;最后,就保障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发展提出几点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