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中,一般地说。动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楚辞·国殇》中“操吴戈兮被(披)犀甲”的“操”和“被”是直接支配“吴戈”和“犀甲”的,而“吴戈”和“犀甲”则受“操”和“被”的支配.这是容易理解的,然而有些动词.在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式代词,在形式上,这个名词或代词是作为它前面的动词宾语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这种动宾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十种形式.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特殊动宾关系”十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中“V+N(受)的”结构表示转指的语义出现了施事和工具的歧义,这是因为施事和工具都是动词的论元成分,并且受事充当宾语的能力比施事和工具都要强。所以,当受事进入宾语位置时,施事和工具就都能够进入该结构中主语这个句法空位而被提取,从而被转指。本文从动词的配价成分和动词本身的意义两个方面着手,解释了“V+N(受)的”转指语义的倾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共宾关系是指两个动词谓语共用一个宾语的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如“(孟尝君)请而见之”(《战国策·齐策四》)中,两个动词谓语“请”和“见”共用一个宾语“之”,“之”既是“请”的宾语又是“见”的宾语。这种句法结构不仅古汉语中很常见,而且还残存在现代汉语中。现代常说的“取而代之”、“推而广之”就是这种结构的残留。其语义表达特点是言简意赅、简洁凝炼,因而是一种很经济的语言表达形式。共宾关系中,有的动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不是古今都相同的支配关系,而是包含一种特殊的语义关系,表示了特殊的意念,例如“匠人斫而小之”(《韩非子》)中所共宾语与动词谓语“小”构成意动关系,“小之”意思是“使之小”;有的宾语表示的意义因动词而异。象这些共宾关系,我们称之为特殊的共宾关系。特殊的共宾关系在语义表达上比一般共宾关系更简括更凝炼,但是由于时代的隔阂、语言的变迁,古人行文的简洁凝炼往往成为今人阅读理解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对这和特殊的共宾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以”字用法索源。“以”(),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作ued”,像把形。金文作像人用。《说文》:“以,用也。”《玉篇》:“用也,意也。”因此,它的本义是“用”和“认为”的意思,动词。在古汉语中,“以”的常见用法是作介词,使用频率高,仅次于“于”。介词“以”是由动词“以”虚化来的。当句子中的“以”带有宾语(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并且它的后面又有谓语Z心词(主要是动词)时,它便与所带宾语组成介宾词组作谓语中心词的状语,有时用在谓语中心词后作补语。这时,它就退居为句子的次要成分,由动词虚化成了介词。“以”…  相似文献   

5.
“形式动词”不过是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的一个分支,因为它排斥动宾型宾语;另一分支则是可带动宾(或动补)型宾语的动词,两分支可合称为“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把这类动词的宾语解释成动名词,是囿于宾语必须是名词性词语的片面认识。朱德熙称之为“主谓短语”,古汉语中亦有以“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主谓短语。后续动词性宾语动词尤其是后一分支存在较为普遍。把这类动词从及物动词中分离出来进行研究,可以从新的角度分析语法现象,解决语法问题  相似文献   

6.
双宾语简析     
英语中的动词可以有两个宾语,一个指物,一个指人。指物的宾语叫直接宾语(DirectObject),是动作的承受对象;指人的宾语叫间接宾语(IndirectObject),是动作所向或所指的人或物(多指人,towhom或forwhom)。TomgaveabooktoJohn.TommadeabookcaseforJohn.这种句子的另外一种形式是:TomgaveJohnabook.TommadeJohnabookcase一、间接宾语前介词的选用在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在后的情况下,间接宾语前一般要有相应的介词。介词的选用是由句中谓语动词决定的。一般说来,经常用“to”或“for”(个别情况如“I'dliketoaskaravou…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的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译的时候,往往要通过某种媒介的帮助,才能显示其特殊性,由“使”充当语译媒介的功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使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使令意义,由“认为”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意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意谓意义.而由介词“把”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当可比照使动、意动的称谓,称为把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含有“把宾语怎么样”的处置意义。在中学文言教材里,这种把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是汉语最常见的句式之一,其结构和语义蕴含十分复杂,近年来,关于“把”字句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我们至今仍然还不能说认清了它的全貌。“把”字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维语的SOV句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S为主语,O为动词谓语的宾语,V为动词谓语。由于维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谓语与主语之间有较严格的一致关系,土语的人称决定着谓语的人称形式;动词谓语对其宾语也有较强的支配关系,宾语必须以一种格的形式(通常是宾格)与之搭配。所以S、O、V三者互相制约、互相…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中“把”的介引成分不是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的,它原本就在“把”后,介词“把”的介引成分不宜理解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在语法研究中作具体分析时,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结合起来分析,“把”的介引成分一般来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己知的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10.
1.1哈萨克语是一种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有时、态、式、体、数、人称等形态变化。动词的数和人称都与主语保持一致,句子的格局是将动词为核心组织的短语作为句子基架的“主─宾─谓”,因此动词在哈萨克语中占据着“中心”的地位。哈萨克语有些动词带一个宾语,有些动词带两个宾语,也有些动词永远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动词有的分别和不同类型的宾语相联系,有的同时和几种不同的宾语相联系。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这种十分复杂的选择关系,直接影响着动词的分类。因此研究哈萨克语动词和宾语的选择关系,将有助于研究动词次类的划分,从而进…  相似文献   

11.
许多语法书认为,“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或“将”把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的前边,以强调动作的结果(也有的说是强调动词的受事)的一种句式。①其基本格局是:S+[把N]+V/VP②在谈到运用“把”字句时,许多语法书都说要受一定条件的限制。这“一定条件”的第一条就是:“把”字句里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强烈(具体)动作行为、能带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字后边的词语,并含有对它加以处置或施加影响的意味。③例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你把房间收拾一下”、“你把这些材料整理整理”,其中…  相似文献   

12.
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加谓词句式的句型归属和命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予类动词带双宾语加谓词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却很少受到关注的一种句式。有人把它叫“兼语句”,认为句中的两个宾语有一个是兼语;有人把它叫“双兼语句”,认为句中的两个宾语都是兼语。我们认为这种句式在句型分类上应该属于兼语句,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兼语句,因此命名为“双宾兼语句”更合适。双宾兼语句只有一个兼语成分,这个兼语有时是直接宾语,有时是间接宾语,但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不能同时作兼语。因此把这种旬式笼统地叫做“兼语句”不能反映它与一般兼语句的区别,把它认定为“双兼语句”,又混淆了句法结构中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的界限,二者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
“把”字句的研究要从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在句法上,介词“把”连同其宾语置于动词前,以避免动词后形成太多短语。在语义上,“把”的典型宾语是受事。在语用上,“把”字句用来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印度尼西亚语中没有类似结构,所以学习汉语的印度尼西亚学生一般避免使用“把”字句,或者使用错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带处所宾语的“把”字句即“把+O+VR+L”句式中处所宾语的省略和移位。包括:(1)距离临摹动因,处所词和动词之间的距离远近反映了动词对处所词的影响强弱;(2)VR的复杂化程度,经济原则和象似原则对处所词的省略有重要的影响;(3)L的语义性质,处所词结果性的强弱会影响到处所词的省略和移位;(4)动词移动性功能,动词移动性功能的强弱会影响到处所词的省略。文章还讨论了一些其他因素对处所词省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双宾语”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双宾语” ,是指表示给予或取得意义的动词带上两个宾语 ,其中一个宾语通常指人 ,靠进动词 ,称之为间接宾语或近宾语 ;另一个宾语指事物 ,离动词远一些 ,叫直接宾语或远宾语。如 :“老师教给我们许多知识”就是双宾句。句中的“我们”是指人的近宾语 ,“许多知识”是指事物的远宾语 ,也就是说 ,动词“教”涉及的对象有两个 ,即“教”与“我们”、“许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动宾关系。但近宾语“我们”与远宾语“许多知识”之间不存在任何结构关系。现行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现代汉语知识》(试用本)第二册在叙述双宾语时 ,列举了三…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中有一种相连的两个动词合用一个宾语的句式,我们不妨称之为共用宾语句。这种句式,中学语文教材中不乏其例,如:“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句中“受”、“藏”两个动词谓语分别支配宾语“之”,即“受之”、“藏之”。这种句式使语言简练,文句紧凑,然而,由于这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从而使这种动宾之间有着复杂的  相似文献   

17.
“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日趋流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句式的产生,是历史地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吸收英语“动宾式动词+宾语”句式,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结果,这种句式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是其得以流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的特殊动宾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使动关系 所谓“使动关系”,就是动词不支配宾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这种关系,可以加“使”字来理解。在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能构成这种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9.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20.
传统语法认为轻动词结构中动词后面的名词充当宾语,但此观点存在一些疑问。与常规宾语不同,轻动词结构中的动词语义较轻,通常不能对其后续的名词产生作用或影响。从功能句法的角度考察,将轻动词结构作语法和语义层面的功能分析,有助于了解该结构的本质。结果表明:与常规宾语在句法的功能上存在不同,在语义上,该结构中名词与动词协同描述一个事件,协同完成一个及物性过程的表达。因此,采用功能语法的“动词延长成分”概念来描写轻动词结构中的成分,可以明晰该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