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增志  陈万里 《精武》2006,(7):23-23
苌家拳是中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为中国名拳之一,其内容丰富, 文武并重,形气合一,刚柔相济,技法独特,是中华武术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其创始人苌乃周(1724年-1783 年)先生,字洛臣,河南汜水(今属荥阳市)苌村人,自幼博学,苦习搏击之术。后潜心周易,洞彻阴阳起伏之理,创拳  相似文献   

2.
1994年11月4日,河南荥阳苌家拳研究会在该拳发源地荥阳举行了成立大会。 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原汜水县(今属荥阳市)人苌乃周先生,集众家之长,创立苌家拳派。二百余年来,名手辈出,其博大精深的理论、独树一帜的套路以及养生、技击价值,受到了历代武林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河南三大拳派之一。  相似文献   

3.
苌家拳     
苌家拳,又称苌门拳,苌家锤,由清朝乾隆年间原汜水县苌乃周先生所创。 苌乃周先生,字洛臣,号肫诚氏。以其文士而好武,人送“儒拳师”雅号。行三,又名苌三宅。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醉心武术,抛弃富贵功名,致力于武术事业,综百家之长,潜心研究,力开生面,独树一帜,创立苌家拳派。因其极富文采,故能将演练所得整理成书,著有《中气论》、《二十四字拳谱》、《三十六枪谱》、《猿猴棒谱》、《春秋刀谱》、《青龙出海拳谱》等书。  相似文献   

4.
苌氏武技又名苌家拳,它以“中气论”为拳术理论核心;太极拳理则是以“太极拳论”为拳术理论核心。从表面看两类拳种完全不同,然而其立论的思想似乎存在着某种微妙的相通关系,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有关“精、气、神”的论述;关于精密内功修炼的方法论;关于拳套练习的次序与要求等方面,都共同关注中气修炼,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有拳术本来的面貌,才是武术练习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苌氏武技书》的拳学成就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苌氏武技书》首重“中气”之研炼,具体论述了拳技与“中气”内外兼修、形气合炼之学理与方法,具有很高的拳学成就。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培养中气”为主导的拳学理论以及以“二十四字”单字含义为特点的独创拳法上。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就苌家拳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以分析探讨,以利于苌家拳汲取经验,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术古籍文献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武术继承与发展所依靠的基础。《苌氏武技书》是近代武术学者徐震把清朝乾隆时期河南汜水人苌乃周所撰著的《培养中气论》和《武备参考》进行整理、编辑而成的一本武术专著,《苌氏武技书》内容之丰富、论理之独特,具有很高的武术研究价值,是最早、最系统地论述拳法为何要进行内外兼修及如何进行"形气合炼"的拳学文献。  相似文献   

8.
武术学理作为武术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武术学术研究的核心.苌家拳的学理体系无论技法、还是内炼讲求"气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的学理体系则讲求"舍自从人"及"一气贯通".通过古籍查阅可看出二者拳理精点诸多贯通之出.  相似文献   

9.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中原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原儿女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和创造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中国的几个著名拳术如少林拳、太极拳、苌家拳、六合拳均始创于河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29个武术拳种中,在河南流行的就多达40余种。河南武术、少林功夫、太极拳已成为文...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注重中气的培养,以气统拳,强调形气合一;初学莫合炼气,先将身法步眼比清;武德修养等几个层面,对苌氏武技的武学思想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拳种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武术界常说的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拳重修“精、气、神”,外家拳苦练“形、速、质”。内家拳属、武当派,首推太极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内家拳又称“南宗”“武当派”。其说源自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其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著有《内家拳法》。《王征南墓志…  相似文献   

12.
沈明 《武当》2013,(7):24-24
“太极内功”是依据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使内气运行产生技击与养生作用的功法,是以拳修道的入门功夫,也是各拳家秘不外传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内气”的特殊属性,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修炼太极拳内功时,缺少具体量化的标准,导致练功时的运动量和强度难以掌控,往往“差之毫厘,  相似文献   

13.
司朝英 《精武》2007,(10):25-25
在河南南乐流传着一支形意拳,这支形意拳被称为"河北派形意拳",是聂登山、马二先生传授下来的优秀拳种。恩师聂恩相先生,河南南乐人,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祖父聂登山(1889~1967年),早年练洪拳,是南乐一带有名的洪拳名手。其身材魁  相似文献   

14.
无极拳通论     
祁美娟 《武当》2014,(7):9-13
看了2012年11期《武当》杂志刊登的“漫谈太极拳之源流”一文,文中的“先天拳”一节中提到“张三丰得华山陈抟老祖无极门功夫,也传有无极拳”。我对此说早有耳闻,故而一直在寻找哪种才是三丰祖师所传的真正无极拳,其间得识两种无极拳,一种名虽同却与道家不是一个源流;而另一种虽称为道家拳,却与三丰祖师不同宗。后来,好在天道怜我,终于见到了张三丰祖师真传无极拳谱。今将其中的无极拳“通论”与“序文”捧献于贵刊。  相似文献   

15.
<正>外家拳与内家拳都讲究练气。外家拳,或者说中国功夫,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拳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稍滞”。人们有了一些疑问:外家拳的气和内家拳的气,是不是同一种气?这两种拳的练法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内气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一.人体的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相似文献   

16.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徐培良 《武当》2006,(12):17-19
形意拳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被称为功夫拳。据传说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经数百年的不断完善,即成现在的形意拳。形意拳的特点:劲力充沛,严密紧凑,沉着稳健,动作协调齐整;象形取意,形灵意合,神形兼备,内外合一。所称为“形意拳”就是外形与内意高度的统一,“心诚于中,肢体形于  相似文献   

18.
张方 《精武》2004,(1):46-47
现在又到了说真话难的时期,近来有媒体对我的武学研究提出了质疑,如果有些人认为只有编造“腾身走凌空”和“仙佛来接”才是“武学研究”,那么抱歉了,我只能再说点真话了。一、赵堡学拳与盐店得谱 公元1852年,河北省永年县的秀才武禹襄(1812-1880年)奉母命去河南舞阳县探望兄长武澄清。武禹襄自幼随父亲武烈习少林洪拳,虽年过四旬但好武之心不减。永年有邻人杨福魁(杨禄禅)在河南学得绵拳珍秘不传,于是武禹襄绕道河南温县拜访赵堡镇名师陈清平。以  相似文献   

19.
通风报信     
龙腾虎跃竞中原记首届全国河南心意六合拳观摩交流大会赵慧光 8月下旬的中原,酷热已渐渐消退,秋之凉意已悄悄而来。但在地处中原腹地的漯河却让众多武术爱好者们感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这就是全国首届河南心意六合拳观摩交流大会所带来的滚滚武术热潮。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心意把”,相传为宋名将岳飞所创,而据众拳家所考证,首传其拳者应为山西蒲州的姬际可先生。自心意六合拳传于洛阳马学礼先生之后,马师科技自珍,又恐传匪人,所以传人不众。其弟子又多为河南境内之口族子弟,因此,此拳后来又有“教门拳”之说。 如…  相似文献   

20.
宋学玉 《武当》2006,(5):3-6
此拳承于道教老前辈古理涵道长,因创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海州云台山,故以山命拳名。“云台八步金砖”源出“云台七步金莲”, 罡履北斗七星行拳,清早期经与陕鄂道教门内术技融合后定架, 步从八门八形走架,既是“玄灯攒”、“金甲灿”等高级拳路的精华凝炼,又是门内各拳架之身手步形法意的根基与提升。因行拳仅在丈尺之内,以八步外练筋形,内修丹气,简行妙持,故有步步珍如黄金之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