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养成教师德性: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道德与德性、教师专业道德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及其关系着手,认为教师德性是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养成良好的教师德性是教师的道德追求。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养成良好教师德性的策略: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德性发展的基础;自我修养是教师德性形成的基本手段;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德性发展;优良的环境是良好教师德性形成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教师德性研究往往是从伦理角度探求至善德性,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基于和谐价值追求的教师德性生活行动研究”试图超越单纯的、传统的道德范畴,从智慧创造的角度,寻找教师德性的张力,强调教师德性应关注教师的现实境遇及工作实践,引导教师在实践反思过程中涌动创造性的德性品质,用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来展示教师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3.
宋晶  周同 《职教通讯》2012,(34):71-74
职教教师的德性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职教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职教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相对于外在的师德规范,职教教师的德性具有内在性、实践性、超越性等基本特征。促进职教教师德性的生成,一方面,需要重视职教教师德性的认知和德性的"灌输",即加强职教教师德性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激发职教教师的主动性,引导其自觉地进行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4.
当代教师德性研究中的概念内涵还不一致,现有的界定显得随心所欲;关于教师德性缺失的原因多归纳为制度缺失、环境不良和教师自己放弃德性修炼等。对于如何提升教师德性,学者们提出了制度德性建设、外在条件培育、教师自我努力和实践、闲暇生活建构等对策。当前已有研究琐碎而零散,大多从规范伦理学视角对教师进行规训和说教,不太注重对教师道...  相似文献   

5.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职教教师德性是职教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它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发端于职教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的领悟,又指向理想的专业道德素养的形成,本质上具有功利性和实践性的属性.但在职教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职教教师德性又时常处于人为的"遮蔽"状态,只有通过对职教教师德性的解释性理解,才能实现职教教师德性的养成由"自在"向"自为"转变.  相似文献   

7.
教师德性影响学生人生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利益驱动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拥有教师德性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培养教师德性已成为教师必须深刻思考的重要课题.只有认识教师德性,并能自律、自励、自省,才能真正拥有教师德性.  相似文献   

8.
教师德性作为实践场域中的教师道德,是教师历经反复的道德实践而生成的专业品性,以教育良心、教师善和教育理解力表现出来.教师的教育幸福是其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源自教师对教育的真正理解、对生命成长的深切感悟与作为"研究者"的充实.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德性创造教育幸福,教育幸福提升教师德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教师德性观认为,教师德性是对教师的制约、约束。一个有德性的教师,就是少私寡欲,就是奉献。这样的教师德性观在理论上是值得怀疑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本文认为,教师德性展现不是对教师生命的否定,而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生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技术理性本位"的取向十分明显,"德性"维度往往被忽视.然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德性维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爱与关心、责任感、公平公正以及幸福感.德性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德性是一种获得性人类品质,能够让人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教师德性是一个涉及教师职业及教师自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当前教师德性的研究,没有把握住德性实践这一关键点。基于人文关怀,以人文实践养成教师德性,在教学中践行教师的德性价值,是教师德性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12.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研究》2016,(3):108-114
教师德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养成的美好品质。本文从时间纵轴和内容横轴对西方教师德性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其逐渐从教师伦理研究领域脱离出来,转而研究自身内部的教师品质、德性培育、德性实践、知识与德性的关系等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教师道德与教师德性研究边界不清晰、对教师德性的心理基础缺乏充分考证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的德性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有助于建立儿童对教师爱的情感,使教师克服来自人之本性的劣根性,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而且具有持久的动力价值与深厚的幸福价值,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地主动追求专业成长,并在与儿童的纯真相处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加强德性修养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实践,而且需要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关注并研究教师德性养成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再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技术理性本位"的取向十分明显,"德性"维度遭到忽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德性维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爱与关心、责任感、公平公正以及幸福感,其德性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研究中“技术理性本位”的取向十分明显,“德性”维度遭到忽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德性维度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主要内涵包括爱与关心、责任感、公平公正以及幸福感,其德性素质的养成有赖于教师对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面临着诸多问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18.
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宋晔 《教育研究》2005,26(8):48-52
教师德性和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德性是个人道德和高标准道德,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和底线道德。教师德性不是作为教师基本的行业规范,它是在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基础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关怀、教师宽容和教师良心。  相似文献   

19.
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在学生面前具有的道德方面的力量和威望,它受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影响,受法律保护,而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德性是教师真正拥有道德权威的关键。教师道德权威是教师对学生顺利进行德育的保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无形的力量。当代社会要求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身德性的失落使得教师道德权威备受挑战,这需要教师自身、教育有关部门、政府三方合力去应对。  相似文献   

20.
教师德性是构筑师魂的重要元素,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是教师为人师表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师德性能够促进教师自觉自由地发展,教师德性能够提升教师的境界,教师德性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存以强大生命力,教师德性对促进教师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