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并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安徽省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快速积累,但目前城镇化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仍是通过物质资本的集聚,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产业结构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还不强.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而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日益重要.通过收集数据,深入分析在新时期安徽省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希冀推动安徽省经济和城镇化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讨论了社区体育文化的涵义和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等问题,依据国家相关法规以及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文化和高校的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物流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大量集中、城市规模扩张为物流业集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极大的市场空间,现代物流业对城镇均衡稳定发展也发挥着支撑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基础上,重点研讨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基于产业聚集视角研究提出安徽省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0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金融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显示出安徽省步入了城镇化中期快速发展的阶段,但金融指标增长速度缓慢,金融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发展效率在降低,安徽省金融不能有效的促进安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出安徽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效率;完善安徽金融机构体系,实现城镇金融网点全覆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发展水平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制定与实施密切相关.运用时间序列理论,以ARIMA模型为重要分析工具,选取安徽省1955-2014年城镇化水平数据,利用EViews软件拟合了ARIMA模型并对未来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ARIMA(1,2,1)模型通过了参数显著性检验和模型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并且安徽省城镇化水平短期预测精度高.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安徽省未来城镇化发展势头较好.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5,(4):31-36
以就业、人口和人民生活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外向性作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结合2000年至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安徽省的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正在逐步上升,但是经济城镇化仍然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对安徽省城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由于安徽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性产业导致了经济城镇化的相对滞后以及这种不协调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最重要的来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关于社区成员的健身问题也就成为政府部门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安徽省城市社区健身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指出了当前安徽省在城市社区健身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安徽省城市社区体育健身的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皖苏两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远低于江苏省,总体处于低度失调水平;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程度普遍较高;皖苏两省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均较高,相互促进作用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两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从安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出发,利用近几年的城市统计年鉴,通过城市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对全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近年来安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籍此提出城市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市场规则,提供公共服务与政策指导等领域,政府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本文从制度因素出发,通过对安徽省城市化的历史回顾,将安徽省城市化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对每一阶段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说明的基础上,指出了制约、影响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因素,并就如何破解安徽省城市化发展中政府行为制度因素约束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同时城市化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载体,因此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依据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采用城市化的综合指标,对安徽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格兰杰原因,城市化水平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影响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安徽省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入手,采用统计资料,实证分析了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安徽省农村金融自身发展的现状出发,以农村金融发展涵义为基础,设计相应的指标,从农村规模、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四个方面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采用VEC模型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所存在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较大的,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却并不突出。为此,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减少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安徽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2000—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现代计量方法对安徽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安徽省现阶段城市化的进展同第三产业的就业发展的正相关性要高于同第二产业就业发展的正相关性,与安徽省城市化相关性强的第三产业的行业中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等行业。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这对推进安徽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但传统的城市化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广,探索生态城市化已成为重要课题。从可持续发展层面,梳理城市化的相关理论,将城市化的内涵概括为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生态足迹理论,深入阐述生态足迹与城市化四个维度的内在统一关系。并以安徽省为例,论证了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化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