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毓慧 《考试周刊》2010,(23):35-36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文言文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文言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言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空间和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也有诸多的不足。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并不是路路皆通,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要发挥“巧”,避免“拙”。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言文教学既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文言文教学是重点的教学内容。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并探讨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让学生更深切地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上采用“串讲法”,但是过度的“串讲”渐渐把文言文教学带入了一个误区。因此本文结合一些语文教育家的观念,正视串讲法的利弊,结合文言文的另一种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探讨“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途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文字、文章、文化:以“三文”架构文言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皆因文言文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对之缺乏认识.而且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采用的是较为枯燥的“串讲法”.更导致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而在新课程中,对文言文的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而且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具体操作起来并非那么容易。初中课本所选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即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够疏通文义,而名家的精妙构思、深远立意、博大思想也不是十几岁的初中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因此,文言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难点也就不足为怪了。针对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对于文言文教学,我多年来一直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寻求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途径,也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了一些好方法,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文言文课堂串讲模式一直收效甚微,而“板块式教学”相比传统语文课堂具有明显优势。蔡欣欣执教的《爱莲说》就是将板块式教学思路巧妙地融入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次实践,整个课堂分为三个学习活动:朗读训练、积累训练、赏析训练。教师通过对这堂课的观摩和研习,探讨板块式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许育红 《考试周刊》2009,(13):62-62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包办一切,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剌读,学生缺少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情感不能与作者直接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厌倦情绪,更谈不上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我国传统教学是重视诵读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诵读的功效。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瑛 《教书育人》2010,(9):59-60
高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串讲法”,即课堂上老师逐句翻译,学生逐字逐句的记,教师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割裂成零散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阅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缺少了自己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0.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理行教育体制下,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是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指挥棒”指向哪里,他们的学习目标也指向哪里。由此造成了学生消极应对文言文学习,教师机械教授文言文课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徐秀玲 《成才之路》2011,(30):78-78
文言文,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学习一定的文言文,有助于语言运用更灵活简便。但是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以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为主——解释词句、分段,再概括层意与中心,方法千遍一律,费时低效。这样长期下来,不仅学生乏味,教师自己也感到厌烦。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了改变这种观点,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留存的主要形式,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学好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提升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本文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简单探讨了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精神信仰,也是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对我国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会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相对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承,二者联系紧密,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挖掘背后的历史故事、精神内涵及礼仪习俗等内容,进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及渗透措施,旨在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朱红春 《课外阅读》2011,(12):346-347
语文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育目标,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讲”与“练”上下了很大T夫,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加上文言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许多学生谈“文”色变,  相似文献   

16.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之说,在文言文教与学中,也是非常恰当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效果不好。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并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之中,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18.
龙雪凤 《考试周刊》2010,(41):49-50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本文从多媒体在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名著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朱云峰 《成才之路》2012,(12):68-69
自新教改实行以来,在语文教学的领地里,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教学,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一派荒凉寂寞的景象。文言文教学已经形成刻板的模式——灌输式或串讲式。这样的教学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领悟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本文从多媒体在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名著学习、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多媒体运用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