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  相似文献   

2.
[作文试题]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1)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2)戈多来了(3)留一点空白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像、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美好的事物已略感陌生。“戈多…  相似文献   

3.
曾有人问过贝克特,他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贝克特回答说:“如果我知道的话,早就告诉你们了。”等待戈多,但戈多到底是谁?如果没弄清楚这点的话,即使戈多来了,我们依然形同陌路,只会擦肩而过。在我的心中,“戈多”是现代人心中已久违的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我们已在喧哗与骚动中沉沦太久,对于信念、理想、友谊这类事物已略感陌生。戈多是信念。对于人的渺小,古今同感。但现代人对于机器文明的强势,内心愈感脆弱,信念的火焰更为缥缈了。诚然,人只是一根苇草,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具有万事万物无法比拟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等待戈多》———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上等待从没见过的戈多。他们不知道戈多是谁,不清楚为何等待,只是一天天地重复“在等待中失望,在失望中等待”的闹剧。戈多究竟是谁&作者贝克特说:“我也不知道戈多是谁,要是知道,我就在戏里说了。”有人认为戈多是上帝,是救世主。老师则说戈多根本不存在。这些看法各有道理,而我却持有不同的见解,难道戈多真的就是如“上帝、救世主”般虚幻飘渺、遥不可及的“非人”吗?真的就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造出来的“幻影英雄”吗?在我看来,戈多是存在的,而且并非遥不可及,其实戈多很近,就是他们自己,就是他…  相似文献   

5.
寻找戈多     
前几天语文课上,我读到了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诧异于作者深邃思想的同时,不禁陷入了沉思,戈多是什么?我茫然,贝克特也曾说如果他知道,早就在文章中写出来了。常听人感叹,人生就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泛舟于人生之江渚,乘风破浪,耳旁充斥着海风的呼啸,我们开始变得不知所措,一只小舟却被自己当成了大船,最终只能被风浪吞噬。只有当我们掌握好自己人生的罗盘,认清自己坚持自己,才能扬帆直至彼岸,否则便只能落得邯郸学步,贻笑大方的惨淡收场。越思考我似乎越清楚,却又实在说不出“戈多是什么”。我翻开书本,一页页密密麻麻的古今字体写满了我要…  相似文献   

6.
关于贝克特的国籍,人教版必修③说“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岳麓版却说“该派……开山之作是法国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为什么不同教材对贝克特国籍的说法不一?哪种说法正确呢?  相似文献   

7.
“凤头”是什么?请先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我是人类的宝贝,谁也离不开我。如果没有了我,生命就要停止。知道我是谁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读了这段文字,一定非常想知道这里的“我”到底是什么。是空气?是阳光?还是水?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你为了解开心中的这个疑问,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告诉你,这段文字选自《我是谁?》这篇习作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就是一个“凤头”。“凤头”是很漂亮,很吸引人的,人们一看到了凤头,就很想看那美丽的凤凰。所以,人们把精彩的开头比做“凤头”是很贴切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  相似文献   

8.
诞生在1959年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说是影响最大、最能代表“荒诞派”戏剧基本特色的作品。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戏剧最为严峻的挑战。虽然《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戏剧的最初成果,但它创造了这一流派戏剧的最高境界,集中体现了“荒诞”戏剧观的建构特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剧作的出发点、建构方式和基本内涵三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国宝 《学语文》2006,(4):14-14
《等待戈多》是高中第五册中的一篇。作者贝克特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剧作写两个肮脏的流浪汉—弗拉基米尔、艾斯特拉冈或狄狄与戈戈,在黄昏时分等待着一位名叫“戈多”的人。全剧共有两幕,第一幕中“近郊、小道、枯树、土墩”的冷清场景在第二幕中除了枯树上添了几片叶子外了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课外阅读》2007,(2):57-57
这是一篇内容充实,有深度有采的章。相对而言,对于一些不太注重研读本的考生来说,这个话题有些偏僻,对于戈多也较陌生。而本作先由戈多的原创贝克特的话引出话题,紧接着就对戈多予以明确的阐释:戈多就是“信念”,就是。理想”,就是“道德”。章开门见山,观点鲜明,结尾警策而富有感染力。“总分总”的结构也使得章层次分明,节奏感强。在论证过程中,语言精练典雅,富有张力,是一篇很有见地的佳作。[编按]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现代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力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等待戈多>的成功与贝克特使用的语言策略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该剧本也表达了人们为自己的存在苦苦寻求意义的痛苦过程.通过分析<等待戈多>的荒诞语言对人物荒诞生活的揭示以及荒诞语言与主题的结合.可知荒诞语言这一叙事策略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如果你问我:“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妈妈。”妈妈用乳汁把我养大,妈妈时刻关心着我的冷暖,但我心中更爱另一位“母亲”,我们共同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中国古典戏曲没有悲剧,有人说有.其实剧本就摆在那里,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看法,还是评论者对悲剧概念的理解不同所致.人们对同一部剧作的类型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悲剧”条目,对《等待戈多》一剧的类型是这样理解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再现了现代西方人的一种悲剧意绪”.很显然,论者认为该剧是一出悲剧.而同书的“喜剧”条目却认为“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作是荒诞喜剧的代表作.”两个条目在谈同一部剧作,而且对剧情的描述几乎使用了同样的语句,可是对该剧体裁类型的判断却全然不同.所谓中国古代戏曲没有悲剧的说法,大概也是由于人们对于戏剧类型的理解有所不同而产生的吧  相似文献   

14.
友谊的真谛     
朋朋: 近来在我们同学中刮起了一股席卷校园的“友谊攀比风”。您一定会觉得奇怪:友谊也可以比吗?在节日中收到礼物的同学会拿出来在同学中传看,心中暗暗比较谁得到的礼物最多,礼物的价值最高。似乎贺卡、礼物已成为“友谊”的代名词:礼物的价值越高,这份友情就越珍贵;收到礼物越多,好朋友就越多。我不明白,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花如许钱财致力于“送礼”?贺卡、礼物到底能不能衡量出友谊的价值?究竟如何才算真正的友谊?希望您作答。  相似文献   

15.
求婚     
“小姐贵姓?不知小人是否有幸与您共进晚餐?”转过身,看到明一脸媚笑。“如果你真有兴趣的话。”我没好气地说,“其实我今年六十岁,正在为某美容院做广告。”“那我们真是天生一对。”他摆一本正经的神情。“我才换过一个新的身体,加起来,我已经有一百二十岁了,要不要一起吃顿饭好让我告诉你慈禧到底有多少件衣服?”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若有人听到这样的对话,不骂我们是疯子才怪。明是我的男友,如果把在适当的时候遇上适当的人叫做缘份的话,无疑我和明是有缘的,我们认识的时候都已经过了不切实际的年龄,社会若干磨砺使我们懂得感恩,开始明白手里的东西才是最好的,而不是那些得不到的。  相似文献   

16.
熄灭的记忆     
我已经决定把你彻底忘记,别无他法。我曾问,到底是谁放弃谁呢。你说,这样的问题还有意义吗。是的,没有。格非说,如果你决定将一件事或一个人彻底忘记,你所要做的并不是将它藏匿在心中,让它在记忆中发芽,而是让它在语言的磨砺中失去弹性。当我看出我们之间已经毫无可能时,我告诉了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蒋小玲 《考试周刊》2012,(94):92-93
“谁能告诉我英语作文中心词错了会怎么样……?”当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帖子的时候,心中有这样的疑问:“中心词”(headword)在一篇文章中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顾名思义,中心词应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就如靶子的靶心,射中了靶心.自然就可以得到满分。因此,如果想写好一篇文章,“中心词”定位法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就是戈多     
《新作文》2006,(4)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备受煎熬。读者们看了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叫戈多的人,有十分奇特的事情。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人,只是代表了希望,或者光明一类的东西。面对这些猜测,我只是觉得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相似文献   

19.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采用“荒诞”的艺术形式,通过人们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砚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相似文献   

20.
很赞成一个讲授“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老师说的话:不讲清楚哲学观,西方现代派就讲不清楚。虽然中学语文教材只涉及到仅仅四篇课文(卡夫卡的《变形记》、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但它们实际上却牵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现代科技、历史、哲学、心理学对文学的综合影响.而哲学思想是理清这一团乱麻的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