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肖宏  马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46-1053
摘 要 【目的】阐述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应发挥的作用,展望学术期刊的发展前景。【方法】 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学术交流的新特点,揭示了学术期刊发挥功能的新背景;通过对一流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分析,借鉴国际先进期刊的经验,提出了学术期刊在“互联网+”数字时代应该具有的定位和功能。【结果】 传统的学术交流在“互联网+”时代已经具备了全新的模式,因此,学术期刊必须重新定位,努力成为创新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研究与交流、发布与反馈、传承与传播、学术与科普的及时融合。【结论】 学术期刊应该升级其传统作用,借助互联网技术,重新定位服务角色,未来应努力成为论题组织者和新闻发布者、科研过程监督者、学术成果把关者、权威专家评议中心、创新知识服务中心和学术观点聚焦中心,实现整体服务功能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我国学术期刊实施“互联网+”战略提供理论支持与路径选择。【方法】针对学术期刊目前的管理和经营机制弊端,提出“互联网+”学术期刊是一个生态系统,探讨“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的生态系统组成,从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讨论“互联网+”下学术期刊各方面的机制创新。【结果】 完善“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战略理论,推动 “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理论的发展。【结论】互联网+下学术期刊必须从管理机制创新,提高出版效率;在经营机制上创新,提高办刊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立足于当下数字科研基础环境,面向科研生命周期,调研剖析区块链技术在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的应用场景。【方法】遴选国内外典型的“区块链+出版”服务创新案例,从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的用户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分别从科研要素、同行评议、贡献认定、科研评价、科研诚信5个方面梳理分析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归纳总结“区块链+出版”的全过程解决方案。【结果】综合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和态势分析模型,构建PEST-SWOT矩阵,分别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4个维度分析我国“区块链+全过程出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增长型策略(优势-机会)、扭转型策略(劣势-机会)、防御型策略(劣势-威胁)以及规避型策略(优势-威胁)。【结论】区块链技术能够在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中充分发挥优势,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块链在我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中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较为全面而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围绕科技期刊的“互联网+”思想进行深入讨论,剖析目前科技期刊互联网发展进程较其他领域缓慢的根源。【方法】对比“互联网+”的思想与科技期刊行业的相关特点,对过去一些学者的观点进行辨析并从多方面论证 “互联网+ ”背景下科技期刊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可能的突破方向。【结果】相关科技期刊管理部门需要思考“互联网+”时代下的期刊行业管理制度改革和政策支持。【结论】科技期刊亟需迅速建立致力于科技期刊行业“互联网+”的工作群体;科技期刊从业者需要多渠道不断学习和跟进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我国学术期刊实施“互联网+”战略计划提供指导和改革思路。【方法】 针对学术期刊“小、散、弱”状态,集群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的弊端,对“互联网+”中的“+”进行了内涵阐述,并探讨“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的生态系统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下所形成的出版新业态,分析学术期刊在“互联网+”下进行改革所面临的难题。【结果】提出“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生态系统理论;对学术期刊的改革指出了思路,推动 “互联网+”学术期刊出版理论的发展。【结论】“互联网+”为我国学术期刊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建立一个和谐的、健康发展的出版生态圈是学术期刊改革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数字环境下国际出版领域的新变化,探寻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对学术与专业学会出版者协会2014—2016年出版创新提名及获奖项目中与科技期刊相关的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版类项目的发展特征。【结果】 数字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内容组织、呈现、存储和获取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科技期刊要考虑提供的内容符合“开放、链接、语义、标准、共享、交流”等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结论】 “互联网+”环境下科技期刊需要重新确立定位及功能,最大化地利用数字出版优势,为用户带来最佳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户思维引领下“互联网+”医学学术期刊的发展对策。【方法】应用用户思维定性分析“互联网+”医学期刊的用户定位和定量分析“互联网+”医学期刊的用户需求,并以分析的结论为对照,反观“互联网+”医学期刊的现状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互联网+”医学期刊存在满足用户阅读目的程度低、宣传推广新阅读途径存在不足、忽视用户阅读方式转变等诸多问题。【结论】“互联网+”医学期刊应根据用户阅读目的提供信息内容、积极宣传推广新阅读途径、根据用户阅读方式选择内容形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享科云生产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科云平台”)在数据中台建设以及出版生产管理方面的实践与经验,为出版同行建设学术服务平台以及实现数字化出版流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享科云平台架构,梳理科云平台在期刊集约化出版生产中的特色功能与作用,阐明科云平台对期刊集群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科云平台下一步设想。【结果】基于科云平台,对出版流程进行切分、优化,细化编辑分工,有助于提升期刊质量和出版效率,并形成集约化出版模式;构建数据中台,将数据与业务相契合,形成闭环模式,有助于提升数字出版平台的学术服务能力。【结论】坚持以技术革新为突破口,突破传统出版模式,搭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化出版管理平台是实现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助力地方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潜能。【方法】 从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传播、科研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纽带作用。【结果】 科技期刊可为地方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服务,但目前存在重发表、轻应用,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结论】 科技期刊应以地方科技创新需求为目标,采取加强区域内期刊合作等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数据展示形式和网页结构,挖掘和获取行业成果信息,提升科研人员提升科研成果信息的检索效率。【方法】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外媒体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和科技期刊进行数字出版转型的必要性,提出并分析论证了小型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以自身的专业优势转型为“科研助手”型科技信息服务专业提供商的过程中,实现基于海量科技信息的核心信息挖掘、抓取、整合和提供服务的新的经营模式。【结果】设计并研发数据挖掘和分析软件工具,完成了对有效数据的自动获取和分析整理,并进行了测试和具体应用验证。【结论】根据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有利于编辑部热点跟踪、学术引领和渠道建设等方面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初步探索了科技期刊从单纯办刊向科研信息服务转型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IEEE Xplore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品牌文化建设策略,为我国科技期刊品牌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IEEE Xplore科技期刊出版平台品牌文化建设现状和整体情况。【结果】IEEE Xplore科技期刊出版平台的品牌文化建设策略主要包括强化使命感,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重视青年科学家早期培养与专家引领,推动学术伦理与多样性、包容性建设,构建科技仪式感、价值感和荣誉感,提升行业不可替代性并加强人文关怀等。【结论】建议国内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明确使命和愿景,积极布局中长期战略规划;广布有效关联节点,重视科学家早期培养体系;紧密连接专家、媒体和受众,形成“专家—期刊文章—媒体/受众—受众/媒体—专家”的闭环品牌宣传模式,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从学术伦理规范、多样性、包容性、科技仪式感、价值感和荣誉感、服务能力、人文关怀等方面多方位提升科技期刊的品牌文化价值,增强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办刊过程中不同责任主体应发挥的作用,充分发掘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作用,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方法,深入剖析科技期刊不同责任主体的具体功能和作用。【结果】 不同责任主体承担科技期刊发展不同层面的具体任务和职责。【结论】 科技期刊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期刊编辑出版单位、专家学者以及学术共同体等应充分发挥不同层面的作用,形成办刊合力,共同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增强出版的概念、特征、流程及系统设计原则,为国内科技期刊实现增强出版提供参考。【方法】 调研国内外期刊的增强出版现状,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增强出版以交叉链接、富数据、开放共享为理念,通过文本+关联附加数据的方式,实现“传统论文+富数据”的交互链接与显示,呈现富数据、富链接、富显示的特征;科技期刊增强出版流程涉及提交、存档与传播,须遵循相应标准重新组织与封装产品形态,满足传播和共享需求;增强出版平台设计要坚持可读性、易懂性、可链接到研究数据、使实验具有可重复性等原则。【结论】 实现增强出版可提升传统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能力,建设过程须注重顶层规划与规范化设计,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考虑数据的长久、有效、完整保存,积淀科研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互联网思维下,以“用户至上”的理念探索高校理工类学报网络出版体系的构建途径。【方法】 结合理工类学报的论文特点,参照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保持现行学报网站采编平台的垂直整合模式,将出版、发行、传播改进为一体化的平台模式,采用推介式检索方式获取资料;创新传播、链接方式,拟建校际学报优势专业传播共享平台。【结果】 打造出集“出版—发行—传播”于一体的理工类学报网络体系。【结论】 高校理工类学报可通过上述改进措施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实现论文的便捷获取,及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期刊传播力,以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互联网时代的学术传播的特征出发,论述了加强学术期刊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对当前学术期刊面临的困境作了回顾和分析,力图从多个维度来构建学术期刊的多元化共生模式。【结果】 在国际化、数字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学术期刊亟需二次转型,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入信息化因素,从传统出版模式转向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服务产业。【结论】 结合互联网法则和逻辑来重新整合学术出版的运作模式,推演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第三方数据库、社会政府之间的多元共生路径,提升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ciOpen平台功能特点,对比国际成熟平台,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自主平台提升和推广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深入使用SciOpen和国际数字出版平台,结合文献研究、调研等方法,提炼SciOpen平台内容服务与功能特征,将SciOpen和国际数字出版平台的功能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在刊群规模、内容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检索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结果】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快速发展,SciOpen依托我国学术资源与先进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多种特色功能,满足科技期刊对高质量数字出版平台的使用需求。【结论】SciOpen在平台规模、标准化、检索等方面仍需不断优化,希望通过技术迭代、政策支持与出版行业共同努力,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归纳科技期刊创新成果的公众传播现状,指出以科技期刊为载体的创新成果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以科技期刊为主体的公众传播和推广策略。【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研,了解国内外出版商和科技期刊的公众传播案例,总结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的经验。通过问卷调研,了解科研人员、期刊编辑、新闻记者对于科技期刊公众科学传播的态度。【结果】科技期刊重视创新成果在公众传播领域的推送,采用社交媒体、新闻媒体渠道组织丰富的文章呈现方式,为将象牙塔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公众感兴趣的、具有科普效果的内容做了良好的示范。【结论】我国科技期刊围绕创新成果开展科学普及多为自发行为,受限于人力、财力,同时缺乏与媒体有效的沟通机制,科学传播动力不足。开放科学时代,科技期刊开展公众传播需要明确“定位”、做好“分级”、建立“出口”、打通“渠道”、落实“政策”,搭建“科技期刊-传播媒介-大众”这一有效的传播链条,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18.
基于“H5+微信”的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索科技期刊数字出版转型和媒体融合之路,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传播的策划能力和移动互联网传播水平。【方法】 采用“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对刊物宣传、专题组稿、增强出版、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热点抓取、会议和活动宣传、为广告客户提供增值数字广告和服务等进行探索和实践。【结果】 在“煤传媒”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中融入“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取得了比常规微信宣传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结论】 “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可大幅提高科技期刊数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的水平,有效提升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实验中科技论文未涵盖信息的在线发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科技期刊发布科学实验所获得但论文未能涵盖的信息的可能性与具体措施。【方法】 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并借助数字化出版技术的应用,以期解决问题。【结果】 在数字化出版模式下,可以有效解决科技论文未涵盖的科学实验信息的发布问题。方案如下:(1)利用科技期刊网站发布科学实验的原始数据、视频及音频信息;(2)将科技论文未涵盖信息的发布作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职能之一;(3)创新数字化论文的形态,扩充其信息容纳量和种类;(4)探索科技论文的可视化发表和科技期刊的可视化出版模式,增强对科学实验所获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效率。【结论】得益于数字化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普及,已能实现对科技论文未涵盖信息的发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自媒体出版形成的融媒体矩阵在扩大科技期刊传播范围方面的具体举措,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方法】 以《遥感学报》“中国遥感20年”纪念特刊的宣传为例,通过融媒体手段创新出版和传播模式,总结实践经验,跟踪分析后期的宣传效果。【结果】 通过融媒体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传播模式,扩大了阅读群体的辐射范围及传播效应,增强期刊在业内的影响力。【结论】 融媒体技术是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