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波 《林区教学》2014,(7):118-119
现在"减负"工作是越"减"越"加",学生的"负担"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新的负担,减了而又反复反弹。履行"减负"工作责任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四个方面。政府应把"减负"作为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学校应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家庭应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应积极理解支持"减负"。只有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都勇于担当责任,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标本兼治,实现切实的"减负"。  相似文献   

2.
责任分担对学生负担和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鸥 《教师教育研究》2001,13(2):31-35,30
学生负担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减轻负担的努力 ,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就在我国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责任分担机制 ,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责任分担是失衡的 ,社会、家庭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 ,教育责任无法分散 ,家庭不能成为减负后学生的合格监护者 ,社会不能承担起减负后学生的教育重任。中国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它不该以及无法长期承担的责任 ,也即承担了许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 ,学生负担重、在校时间长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意味着 ,改革的重点是健全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减负不仅是减的问题 ,更是教育各系统相互协调的问题。政府应该做的 ,就是完善社会和家庭教育 ,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减负”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效果,关键是学校如何把“减负”工作落实到位。一、从素质教育高度认识“减负”对“减负”认识的高度决定“减负”的力度。第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全面地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要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减负”的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坚决措施,全面落实“减负”内容,达到标本兼治。第二,“减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关心和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减负”需要家长的理…  相似文献   

4.
学生负担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减轻负担的努力,并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原因就在我国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家庭、社会、学校三者的责任分担是失衡的,社会、家庭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教育责任无法分散,家庭不能成为减负后学生的合格监护者,社会不能承担起减负后学生的教育重任。中国的学校教育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它不该以及无法长期承担的责任,也即承担了许多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负担重、在校时间长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这意味着,改革的重点是健全教育责任分担机制。减负不仅是减的问题,更是教育各系统相互协调的问题。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完善社会和家庭教育,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减负”工作中,学校、教师负有较重的责任,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应该在“减负”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广泛宣传、学习,明确目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减负”的目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减负”并不等于降低教学质量,不等于不做作业,甚至拒交作业,不等于可以随便上课。“减负”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特长。 接着组织教工学习,使全体教师对“减负”工作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认识到教育应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 ,学生减负 ,教师也可以松一口气了。言下之意 ,教师已处于无所事事的境地 ,大可以“放羊”了。我认为 ,这是对减负的曲解。我们知道 ,教师的职责是通过自己的工作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获得主动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 ,若以为学生减负了 ,教师的育人责任感亦可以随之松懈一下了 ,则显然是不正确的。报载 ,在实行减负过程中 ,一些学校和教师放松了自己的教育责任 ,片面地理解减负工作 ,结果学生离校后无所事事 ,于是大量混迹于电子游戏厅、录相厅等 ,沉迷其中 ,不能自拔。这就迫使我们不能不思考 :减负是一减了之 ,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全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的确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减负不仅要减“有形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而且还要减掉“无形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一、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对减负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减负的实效性。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认识不统一,造成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统一,出现了多重矛盾。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8.
减负,单纯依靠教育内部的改革是难以完成的。学生负担过重不全是教育本身的错,而是“社会综合症”的影响。因而,减负需要综合治理,减负呼唤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部门应当加以重视。就减负而言,现实的责任更多在于政府。有关部门必须从根本上放弃以学生学业成绩,特别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将教育评价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学生的素质(主要是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上来。打破教育和劳动者之间的森严壁垒,大力推行“回归教育”,让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劳动者随时有机会接受更好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负担过重是基础教育的顽疾,是阻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5年秋高中新课程实施后,我校于2006年9月启动了高中新课程增效减负行动研究,并于2008年3月将"用新课程的理念,创建增效减负模范学校"作为学校第二个3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目录,以减负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为切入点,结合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规定,调查了H市200名小学生。结果表明,减负背景下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作业量大、考试频繁、教辅资料多、评价方式不合理、休息锻炼时间少。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分别从完善减负政策、提高学校办学质量、营造社会减负环境几个方面着手,坚决落实学生减负政策。  相似文献   

11.
黄鹂静 《宁夏教育》2011,(7):139-139
《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就"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中有这样一段话:课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并不是建基于学校体育繁荣之上,相反学校体育陷入了困顿,而从理论上认识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则是其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学校体育不只有作用于学生身体的第一责任,而且通过体育教育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及其他品质,这本身也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更是学校体育的第二责任。对学校体育第二责任的重视不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履行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需要改变"不重视"、"不热爱"、"没氛围"的学校体育文化,并对之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的成功并不是建基于学校体育繁荣之上,相反学校体育陷入了困顿,而从理论上认识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则是其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学校体育不只有作用于学生身体的第一责任,而且通过体育教育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及其他品质,这本身也是通识教育的内容,更是学校体育的第二责任。对学校体育第二责任的重视不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普遍现象。因此,履行学校体育的双重责任,需要改变"不重视"、"不热爱"、"没氛围"的学校体育文化,并对之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14.
今年秋,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就小学生入学、编班、教学、作业等十个方面对小学生减负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是学校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减负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围绕小学生减负问题,对于阻碍小学生减负真切落实的因素及小学生减负应当如何落实展开讨论,从而发现,学校、家长及社会对于小学生减负问题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究其根本,教育评价机制起到引领性作用,只有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小学生减负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研究,推动我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更有成效地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减负”精神,开创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也为广大班主任朋友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展示成果、促进探索的机会,河南省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与《河南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河南省第二届班主任工作研究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征文对象:中小学、各类中专的班主任及学校管理工作者。二、征文内容:对班主任在21世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与思考;班主任工作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和“减负”精神的实践与探索;开展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落实“减负”的初衷,是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减轻作业或学习上带来的心理负担。“减负”既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家庭的责任。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或心理负担,老师就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8.
资讯     
校园上海推出三大学生“减负”措施在新学期,上海市教委推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的三大“减负”措施。这三项举措是:一是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市教委将重点抓好全局性的“减负”校长大培训;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作为素质教育实验校年检的重要指标;抓好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杜绝“考试招生”现象,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二是要健全区县对学校的评估与督导制度。重点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学生课外作业量、学生睡眠时间、集体补课和中小学按学生考试成绩排名与公布名次等问题的督查。三是继续完善监控…  相似文献   

19.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关系着一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和主旨,学校在认真落实《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的同时,以减负增效、优化课堂结构课例教研为活动载体,以解决制约教学改革发展的热点和瓶颈问题为抓手,加强课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为深入落实减负不减责任,减负不减质量,积极开展教学质量改进工作。  相似文献   

20.
“减负”不是减责任、减质量,“减负”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减负”,教师就要“增负”、“加压”,教师只有不断内化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工作才能落实到位。可见“减负”工作做得好与坏,关键在教师。为此,学校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政治学习,业务讲座,大练教育教学基本功,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比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