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兴 《内江科技》2013,(10):86-87
<正>钻井泥浆中的固相和液相侵入油气层,会对储层造成伤害。本文通过选取三种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砂岩样品对钻井泥浆进行研究。模拟现场条件,计量泥浆滤失量和比较污染前后岩心渗透率的变化来对钻井泥浆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了泥浆污染对不同渗透率级别砂岩的伤害特征。结果表明,钻井泥浆对岩心的伤害是固相颗粒堵塞和滤液侵入对储层伤害的综合反映,固相颗粒堵塞是钻井泥浆主要的伤害因素,伤害影响主要集中在岩心近污染端,并且岩心越疏松,近污染端的伤害率越大。泥浆的岩心动态试验研究能为现场钻井泥浆的性能指标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胜利油田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属于特低渗裂缝性油藏。为了深入研究水源水在注水过程对储层的伤害,采用静态水质分析与动态岩心流动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注水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水源水中固相颗粒含量、粒径中值严重超标是储层渗透率下降的关键因素。不合格的现场水源水长期注入储层对储层岩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基块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大于70%,裂缝岩心则超过90%。综合室内实验研究,王14块沙四段注水水源的机械杂质指标推荐为A2级。  相似文献   

3.
<正>储层损害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环节,产生储层损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在于钻井、完井过程中,因压差导致入井液中的滤液和固相颗粒大量侵入地层,引起储层岩石的结构及表面性质等发生改变,从而使井眼附近地带的渗透率大大下降。储层受到损害,造成油气井的产量下降甚至损失整个层系,因此一直以来各油田普遍重视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1储层污染损害的主要类型1.1固相污染损害地层微粒运移:在砂岩油层孔隙空间存在的细小、松散固体颗粒,随流体在孔隙流动,它们可能在孔隙的吼道处淤积起来,造成物理堵塞。油井上微粒运移造成的堵塞仅在炮眼附近  相似文献   

4.
任鹏举 《内江科技》2014,(4):51+63-51,63
<正>针对高890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储层特点,对注入水中悬浮颗粒对储层伤害程度及规律进行研究,不同处理程度污水体积流量实验表明,悬浮颗粒含量越低,对储层的伤害越小,渗透率保留率越高。减少水源水中机械杂质含量是降低储层损害的主要措施。高890区块的悬浮颗粒指标推荐为A1级。未达标水长期注入会对储层岩石渗流能力造成严重伤害,主要发生在岩心端面及注入端岩心0.5 cm以内的岩心处。  相似文献   

5.
油气层敏感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考察油气层岩心与各种外来流体接触后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对岩石性质,主要是对渗透率的影响程度。实践证明,在注水和采油等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地层损害,而且有些损害是永久性的和不可逆的。因此,油层一旦受到损害往往难以消除。砾岩储层孔隙半径大,而喉道半径小,储集层容易遭受敏感性损害。所以,开展砾岩油藏的敏感性实验研究,找出造成砾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潜在损害因素,砾岩油藏发生敏感性的条件和由敏感性引起的油藏损害程度等,这是系统制定的砾岩油藏开发方案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声波频率是影响解堵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室内实验可以得出:随着声波频率的升高,岩心渗透率恢复率是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解堵频率;不同渗透率段岩心在声波解堵过程中对于频率的敏感度随岩心初始渗透率的增大而减小,即渗透率越大,解堵对于频率的要求越低。  相似文献   

7.
依据行业标准SY/T63851999覆压下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测定方法,选用CMS-300岩心自动分析仪模拟地层上覆压力的变化过程,研究地层上覆压力对储层岩石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规律,在上覆压力下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与岩性以及胶结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加,岩石孔隙度、渗透率逐渐减小,且在低压段变化较为明显,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陈东升  姜红 《内江科技》2011,32(7):117-118
针对胜利油田出砂严重的细粉砂岩油藏的油井,应用了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稳砂剂。通过固砂性能评价实验证实其与石英砂的粘结力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几种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与石英砂的粘结力高8倍多;该稳砂剂的2.5%水溶液固结细粉砂的能力强,出砂率仅为0.03g/L,对岩心的伤害较轻,伤害率为13.4%。通过对比使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注入体积的稳砂剂溶液对天然岩心的油水相渗透率影响实验,证实岩心油相渗透率影响较小,水相渗透率降低较明显,发现了其具有一定的控水功能;在胜利油田一些细粉砂岩油藏的12口油井,用3%~5%的该树脂水溶液处理近井地带,处理半径约为2m,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欢喜岭油田修井时使用的修井液是从联合站来的污水,外观浑浊,含有油污,固相颗粒比较多,肉眼可以分辨,当含固相修井液进入油层时,与油层本身固有岩石及流体不配伍;或者因外部工作条件如温度、压力差等改变,引起油层有效渗透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吴杰 《科技通报》2021,37(6):7-13
针对煤矿用多级耐磨离心泵中固液两相流动,假定固相颗粒浓度不变,结合SST湍流模型、Euler-Euler非均匀多相流模型进行非稳态计算,主要分析颗粒粒径变化引起的流动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增大,叶轮内固体颗粒逐渐向压力面转移,正导叶叶片凸面方向的固体颗粒数量逐渐减少,从而减弱了对壁面的磨损,反导叶内固体颗粒逐渐向叶片凹面聚集.正导叶和过渡区域的湍流动能整体随着粒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反导叶叶片内的湍流动能总体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固体颗粒粒径的增大对内流场压力波动的影响,随着级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分析结果为多级离心泵内的固液两相流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深冷惰气浆液在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基于固液俩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初始速度,不同固相颗粒体积分数,不同固相颗粒粒径的浆液在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初始流速的增大,浆液在水平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增大,干冰体积分数增大,压力损失增大,干冰颗粒粒径增大,压力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12.
相渗曲线的研究对指导油藏注水开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油水相时渗透率实验,取得了某碳酸盐岩油藏天然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并绘制出相对渗透率曲线。从储层的湿润性、流体物性等方面分析了实验数据及其影响因素:亲油型储层的水锁损害增加了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孔隙表面吸附的油膜使残余油饱和度偏高,油膜影响地层水流动,使得水相渗透率偏低。探讨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的储层特点:水相渗透率呈现上凸形,下凹形和靠椅型三种形态,反映储层灰泥含量较低且不易膨胀,有较强水敏性,发育微裂缝。  相似文献   

13.
破碎岩体中的渗流会引发如溃坝、煤矿突水等动力学灾害,对于破碎岩体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及渗流特性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章基于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和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MTS815岩石力学伺服实验系统,通过室内模拟环境,选取不同粒径的石灰岩进行了多组全面的渗流实验,研究了非Darcy渗流的渗透特性。给出了破碎岩体的介质粒径和渗流速度对渗透率的具体影响趋势:在一定的轴压作用下,不同的岩石随着颗粒直径的逐渐变大,渗透率逐渐增大;不同颗粒直径的岩石都有类似的压实渗透特性,随着岩石的压力逐渐增大,其厚度被逐渐压缩,渗透率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非稳态法油水和油气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实验,得到同一块岩心的两条相渗数据,并应用STONEⅡ概率模型计算获得油气水三相相对渗透率数据。通过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对比实验可知,岩心越致密,三相渗流能力越差,渗透率越高残余油饱和度越小。  相似文献   

15.
黄华智  侯义梅 《内江科技》2011,32(1):108-108
储层岩石渗透率是量度油气层可渗透性大小的岩石物理参数,新型气测渗透率仪缸体部分采用水银环塑料活塞密封。通过定压加重块在高精度玻璃缸体的匀速下滑实现定压,设计不同大小规格缸体,可满足各种高、低渗岩心渗透率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6.
陈永浩  林伟民  曹敏 《内江科技》2011,32(6):34+74-34,74
聚合物微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深部调堵技术。为考查YG型聚合物微球在中原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中的性能,通过透射电镜显微照相、吸水膨胀实验和岩心驱替实验等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YG型聚合物微球粒径为50~200nm,体积微小,内核密度较大,可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与地层水表现出良好的配伍性;用文留油田回注污水配制的微球溶液在95℃条件下,10天吸水膨胀达40倍以上,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和吸水膨胀性能。YG型聚合物微球注入中低渗透率岩心,呈现压力上升、微球运移、压力下降的波动过程,具有较好的注入性;对中高渗岩心,封堵能力较差,未溶胀时基本无封堵作用,但随溶胀时间的延长,封堵率逐步增加,10天后封堵率17.14%。YG型聚合物微球对中高渗透率地层应增大微球粒径或采取措施前预调剖工艺。  相似文献   

17.
田鑫 《科技通报》2015,(3):93-96
为了认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微观机理和封堵性能影响因素,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微观仿真模型、填砂管模型及人造岩心,对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调驱的微观机理主要为气泡顶替机理、液膜破灭携油机理和负压泄流机理。影响封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气液比、渗透率和注入速度。气液比为1∶1时封堵效果最好,封堵能力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渗透率时达到极值;封堵能力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临界速度时增幅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在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砂岩储层岩心及薄片观察鉴定、物性测试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砂岩储层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太2段以中-粗粒石英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孔隙组合为主,平均孔隙度7.6%,平均渗透率为0.52 m D,总体上为低孔特低渗透性储层。储层岩石颗粒的粒度、岩石学类型和孔隙类型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岩石物性与粒度、石英含量成正比,粒间孔对储层物性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前,实验室内一般用钻井所得岩心模拟岩石在地下所处得环境(温度、围压、孔隙压力)进行实测得到的静态岩石力学参数,而用地表岩心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的很少。而实验室很难准确地模拟井下温度、围压、孔隙压力等实际情况对地面露头岩样进行岩石力学参数测定,因此,需要一套合理优化的岩石力学参数实验方案才能进行。本设计采用有效应力法对地表岩心施加围压进行三轴实验,最终获得在同一温度不同围压下细砂岩和粉砂岩的泊松比、杨氏模量和抗压强度等参数值,进而研究不同岩性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并进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围压增大,岩石的变形、抗压强度和弹性极限显著增大;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岩性在不同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各不同,且互有大小。  相似文献   

20.
刘兰  陈恭洋 《内江科技》2010,31(5):26-26
通过分析得出:QHD32—6油田上第三系河流相砂岩储层主要呈现出特高孔、特高渗、高渗特征,储层物l洼好,孔隙度、渗透率表明出明显的线性关系;影响本区孔隙度的主要因素为岩石密度,孔隙度与岩石密度问的线性关系较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