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五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辉。本单元选择了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神话的特点,并学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经典的中国创世神话故事。内容上着重介绍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盘古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创造世界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赞美了盘古  相似文献   

2.
王沁 《文学教育(上)》2014,(10):101-101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语言的艺术》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来组合课文的。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三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介】 《海上的日出》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著名作家巴金于1927年写的一篇杂记,文章虽仅有四百多个字,却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紧凑,语言优美,特别是拟人化写作手法的运用,更增加了对学生的阅读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教材解读】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5.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语言的艺术》中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来组合课文的。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三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在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想象意境的形式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朗朗上口,全诗重在写景,诗的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佳作。这两首诗的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我立足教材,深入文本,多角度地解读。一、立足文本,分析单元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编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皆为写景篇目,抒  相似文献   

7.
【单元描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共有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  相似文献   

8.
付芳 《辽宁教育》2008,(7):79-80
【教材分析】 《柳枝醒了》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小诗。全诗用富于童趣的语言,表达了春天到来,柳树发芽,一切都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这首诗的语言非常优美。写作的层次也十分清晰,使用拟人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告诉小朋友柳树在春天发芽变绿的过程。第一小节,写春雷叫醒了柳树。第二小节。写春雨把柳枝“洗软”了。第三小节,写春风把柳枝“洗绿”了。  相似文献   

9.
《军神》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应读懂编者意图,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通过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圈画批注、朗读感悟、想象补充等,使学生体悟文章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刘伯承将军的钢铁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凤英  李敏 《教师》2016,(4):81
【目标呈现】知识与技能: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写出桂花带给"我"的快乐;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对有关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表现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柳枝醒了》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小诗。全诗用富于童趣的语言,表达了春天到来,柳树发芽,一切都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这首诗的语言非常优美,写作的层次也十分清晰,使用拟人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告诉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莲叶青青》是苏教版语文4年级(下)第5单元第17课的内容。本单元课文围绕"爱是人世间伟大而真挚的情感"这个主题展开,包括三篇精读课文《莲叶青青》、《萧山杨梅》、《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篇略读课文《母亲的呼唤》和一个《语文百花园》。通过这五篇课文的学习,让四年级的学生们充分理解并感受爱的伟大与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祝福》《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母亲》部是中外著名的小说(包括节录)。这些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技巧上,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但是,由于课文的篇幅长,课文所反映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时代也有着较大的距离,教学时可能会出现不少困难。为此,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准单元教学目标,以便突出重点,使学生学有所得。考虑到第五单元也是小说,为使两个单元有所分工,第四单元的教学目标,可放在小说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上,即把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并从中受到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想】《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写景状物散文,三篇选文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深化单元思想主题,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语文教材每单元都有统一的知识能力的着重点,但在思想主题方面却没有明确统一的表达。在教学中我们只能一篇一篇的去感悟、探究。为此,我们结合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创设了给每单元确定统一思想主题的办法,让学生在学得知识领略文学美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得到熏陶和受益。如职专教材一册一单元,三篇讲读课文依次是茅盾的《风景谈》、夏衍的《包身工》和舒乙的《梦和泪》,内容主题各不相同。我们综合思考后把单元思想主题定为:深刻理解、真情感悟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耻辱史、觉醒史和奋…  相似文献   

16.
姜哲 《山东教育》2011,(9):30-31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编选了《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文章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反映的却是如何做人的大道理。而且每篇课文都有直接点明主旨的重点句.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相似文献   

17.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主题内的一篇讲读课文。无独有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中有一篇略读课文,题目叫《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一、温故知新:在梳理问题中形成任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手指》。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简单的话语说一说。生:这篇课文语言风趣幽默。师:请你把“风趣幽默”写到黑板上。生: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把手指拟人化了,读起来很有意思。师:这是课文的一种创意表达。也请你把“拟人化”写到黑板上。《手指》是谁写的?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理念】《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六下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人散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人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的形象。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感悟发人深省。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强调:"散文教学要定位‘这一篇'课文,它不仅是学习材料,而且是学习对象……散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文言文《杨氏之子》和历史小故事《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都是以语言艺术为主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