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音韵学在柳州方言区普通话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区普通话教学应针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进行辨析,本文利用音韵学知识,从声、韵、调三方面探究柳州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以便在柳州方言区普通话的教与学中掌握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首重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揭示鄂尔多斯梁外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旨在找出语音对应规律,促进普通话学习和教学,促进人际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三门峡的陕县、灵宝、卢氏、渑池地区为例,详细地从声、韵、调三方面分析了以这四个地区为代表的豫西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及对应规律。说明豫西地区的人要学普通话,应注意分辨豫西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近年以来,在汉语语言文字的使用方面,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混乱现象,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全社会通过规范使用汉字和大力推广普通话来改变这种状况.湖州话是吴方言中一种重要的次方言,因此分析一下湖州话与普通话之间在声、韵、调诸方面的对应关系,对于湖州方言的改造和普通话的推广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方言调查字表》608个入声字为调查对象,从"声、韵、调"三方面分析中古入声字在安微明光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栾川位于河南西部,是洛阳的一个置县。栾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都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另q,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章即从声、韵、调、声韵配合等四方面分析栾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北方言的一个分支,奇台方言是典型的“老新疆话”,它与普通话在声、韵、调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详细展示这些差异,并简单地分析奇台话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参考《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从中摘录出554个商丘方言常用的中古入声字,分析其韵母、声调在商丘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普通话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中古入声字在商丘方言中的演变规律,从而进一步明晰商丘方言的语音特点,为商丘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拿潮汕方言的声、韵、调与普通话比较,潮汕方言的某些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不同,显示了潮汕方言语音系统的特色。探其来历,自非偶然,都有其确凿的源流。探讨这些声韵调的演化轨迹,有助于潮汕方言语音系统和语音史的研究,也能为整个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方面的具体材料。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华北次方言的亳州方言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尤其是语音方面。以《方言调查字表》为依据,对亳州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特征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二者在声韵调方面的语音差异和对应关系,为亳州方言区学生说好普通话提供帮助,并在此基础上以亳州方言为例,论述普-方语音差异研究在普通话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音节是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读音就是 1个汉语音节。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 3部分构成。普通话音节是汉语普通话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规范读音就是 1个普通话音节。它由 2 1个声母、39个韵母和 4类声调组合构成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对孝南话和普通话的语音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孝南话和普通话的声韵调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方言的调查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普方古字音对照查询系统"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录汉字为基准,建立了ACCESS数据库,并利用ASP语言设计了查询界面和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利用本系统,可以选择拼音、汉字、反切、韵摄、等呼、古声、古韵、古调、方声、方韵、方调、普声、普韵、普调等参数,通过网络进行任意或组合查询,使普、方、古之间的对比研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4.
小江话是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46个韵母和8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小江话一律清化,古徽母90.8%读同明母,念重唇的[m];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分别保留[-m-n-η]鼻韵尾三分和[-P-t-k]塞音韵尾三分,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古入声字保留独立的调类,基本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将越南语中的汉越音与汉语的语音进行对比,得出一些语音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6.
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语长期处在强势官话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晋语一直处在入声舒化的演变过程中,北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山西境内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分别选取了6个方言点作代表,从韵摄、声母的清浊和调类三个方面,对这些字的入声舒化现象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是整个语音系统的一种渐变过程。渐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同式;一种是左权式。  相似文献   

17.
甘肃汉语方言声韵调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雒鹏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2):120-125
甘肃汉语方言(以下简称"甘肃方言")属官话方言西北官话.按古入声字的今调类,甘肃方言内部可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三大片;按地理及内部特征,甘肃方言可分为八个小片.甘肃方言声母一般是24个;韵母一般是32个;调类有些方言是3个,有些方言是4个.甘肃方言声韵调跟中古音系、北京音系都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裴注在正文中为生僻字、多音字注音,采用直音、反切注音,共70例.直音有38例,反切有32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简单地描述了溆浦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然后对中古的声母、韵母、声调在该县汉语方言中的今读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最后总结其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与普通话儿化音变不同,偃师方言的儿化音变有增音现象。根据偃师方言儿化音变的实际将其归纳为复辅音型、类双音节型、普通型3种类型,复辅音型与类双音节型儿化韵的产生不仅涉及韵母的韵腹与韵尾,而且受到韵母的四呼和声母的影响。偃师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产生是词缀“儿”的语音特征左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