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他盗"     
<鸿门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传统而经典的课文."课改"前是保留篇目,"课改"后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仍选用了这篇课文.该文中有这样的话: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相似文献   

2.
1.在《鸿门宴》一课中,当樊哙闯帐后,说了下面一段话:“……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课本对“故”的注释是:“故,特意”。此注似不妥。“故”训为“所以”(不是现代文的“所以”,而是古文的“所以”),即“……的缘故”、“……的原因”。理由如下:第一,樊哙这段话,只不过是前文刘帮对项伯说的那段话的重复,现试加比较:刘帮:“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樊哙:“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  相似文献   

3.
对《三国演义》青睐有加的人大都知道:曹操公司的实力在当时独占鳌头,福利待遇甚是诱人。关云长将军有段时间闲着没事干,便到曹先生那里当了个临时工。曹先生对关将军礼遇有加,将吕布将军的赤兔马特许给他,还让他享受各种福利。关将军感激万分,承包了“白马坡工程”,出色完成了“颜良、文丑”指标。曹先生自然喜得不得了,想把这个临时工转正。关将军却惦记着桃园那边的事,过了段时间,便寻了回去。  相似文献   

4.
一、刘邦所言“入关”的“关”可能不是指函谷关。有教师讲到“秋毫不敢有所近”和“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时,沿用1996年人教版教参的说法将“关”全部解释成函谷关,笔者怀疑此说欠妥。请看以下材料: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后元二年春……,光为大司马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客,礼下之已甚。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6.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这是蔡锷将军率护国大军行至雪山关时留下的赞美之词。在距离雪山关10公里,海拔1200米的边远高寒山区—摩尼镇上,坐落着一所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民办寄宿制学校—新苗实验小学。为了那份责任1986年,摩尼镇有三万六千多人口,却没有一所幼儿园。为了让这里的孩子也  相似文献   

7.
“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陆机在《文赋》里总结的写作经验。传记文学里写人物的对话也是如此。“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是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的语言,是蔺相如的精种品质的升华,是他一切行为的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句对话。  相似文献   

8.
华容道事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关大人以私废公,放走了曹先生。这件事使关将军的历史威信相对减色不少。读过三国的都知道,关将军原来是在刘备那个单位开工资的。徐州之战,刘备那个单位停产了,职工们都解散回家了。关将军也只好停薪留职,到曹操那里当临时工。曹操那里是财大气粗的事业单位,给关羽的福利待遇当然也不错。当然关羽干得也卖力。比如主动承包了颜良文丑的“白马坡工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定额指标。曹操便想把关羽这个临时工转正。当然关羽没同意,不愿意端曹操这个单位的铁饭碗。他听说刘备那个单位又开工了,便…  相似文献   

9.
一次乘公共汽车,我听到一段母子对话。母亲问孩子:"你昨天没去参加劳动,怎么对老师说的?"孩子回答:"我对老师说昨天跟妈妈、爸爸看电影了。"母亲一下子火了:"你这个傻蛋!你不会对老师说你昨天病了吗?"孩子吓得不敢吱声。我想,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成为傻蛋,但会不会成为坏蛋呢?  相似文献   

10.
“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这是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的一段精彩阐述。它十分恰当地注解了包括教育对话在内的人类对话之于人存在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对话也展示了人的精神追求的可能性。“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对话的过程是个体  相似文献   

11.
体验性描述:“对话”教学中教师讲解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借“对话”教学之名,把语课上成自由“交谈”课,似乎已渐成时尚。学生以“我以为”的线路与本进行“对话”;“阅读对话”成了学生的“独白篡位”,“教学对话”成了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看法”、“你的理由”、“你的生活体验”;教师处于不敢“讲解”、不敢“分析”、更不敢“练习”的尴尬境地。这一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2.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从上海的白公馆毅然出走,从小说内她在白公馆的两段对话中也可以得见原因。试用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相关理论对这两段参差的对话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家庭中的尴尬地位和出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云 《现代语文》2006,(10):122-123
2002年高考第三大题阅读文言文选择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题目要求通过阅读完成5道选择题,第四大题仍然是根据第三大题提供的文字,完成2道翻译题。其中一题是翻译“其李将军之谓也?”这句话。这2道满分为5分的翻译题,全省人均得分不到5%,大部分考生因为无法正确翻译“其李将军之谓也?”而失分。虽然错误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1.搞不清“谓”的对象是谁,即不清楚是在说李将军还是李将军说别人;2.句…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后元二年春……,光为大司马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客,礼下之已甚。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  相似文献   

15.
在三幅图中任选一幅,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也可以另选内容,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6.
训诂两则     
"故遣将守关者"中的"故" 《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段,有这样一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语文教材将"故"解释为"特意".窃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17.
一、文言文翻译题阅卷分析:文言文翻译题为5分,材料出自第三大题《史记·李将军列传》选段,从阅卷情况来看,此题平均得分较低。大多数考生能够理解翻译材料的大意,但却不能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式,或者漏译,或者误用通假,或者忽视省略成分,导致最终的翻译结果出现偏差。第1小题常见错误:原文:其李将军之谓也?(参考答案:“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误译①:难道不是说李将军吗?“其”在此应作“大概、恐怕”解)误译②: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没有把握材料中“……之谓”的宾语前置句式)…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情景对话的整体教学活动 本段对话篇幅较长,我将本段对话分三部分呈现。第一板块引言部分,第二板块Ben和Jim讨论双方生日,第三板块讨论Ben的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20.
一段对话如果一个学生打架后,一般的师生对话大概是这样的:老师:你为什么打人?学生:他们嘲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