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呢?该活动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口,既能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又能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但这个  相似文献   

2.
(内容:西师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前交流:猜谜语,谜底是十二生肖中的动物) 活动引路,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刚才谜语里的那些动物也来到了课堂上,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吧!(观看春晚节目《十二生肖大拜年》)师:聪明的孩子,请你告诉我。今年是什么年?生:牛年。师:你们听听,大黄牛在对我们说什么?  相似文献   

3.
帮小鸟找家     
一年级数学课上,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帮小鸟找家”的连线题。“小朋友们,有一群小鸟快长大了,妈妈让它们出去学本领。天黑了,小鸟迷失了方向,找不着家了,妈妈可着急了。你愿意帮帮它们吗?”接着,我出示这样一幅图:一群小鸟,每只小鸟嘴里各衔着一道算式题,下面的鸟窝里有相应的得数。孩子们纷纷举着小手告诉我:这只小鸟的家在这里,那只小鸟的家在那里。  相似文献   

4.
俗语说一物降一物,海洋里的某些动物,看上去手无寸铁,却能在险恶无比的海洋中生长,它们各自拥有一套特殊的本领,其中运用“化学武器”就是它们制敌的独门功夫。这些动物自身能够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从而使它们有了战胜来犯之敌、维系生命的武器,比如:  相似文献   

5.
活动背景春游的时候,我们带着幼儿来到了水族馆。多样的外形、多种的色彩,“珍珠鱼”、“七彩神仙”、“斗鱼”等这些来自水中的精灵,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享受,孩子们深深地被它们的美丽身影所吸引,对鱼的外形特征充满了探索兴趣。在幼儿对鱼有一定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我设想带孩子们用报纸来做“五彩鱼”。活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孩子搓出报纸条后能否卷曲成型?镂空状态下的鱼眼睛怎么固定?鱼身上的花纹设计怎么体现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一天午饭后,小朋友们照例到动物角去喂小兔子,突然,孩子们惊呼起来:“壁虎!壁虎!”顺着他们视线,只见一只壁虎正静静地吸附在墙角边。我立即示意孩子们静下来:“看看壁虎是什么样的?在干么?”小朋友们睁大眼睛,屏住呼吸,观察了一会儿就叽叽喳喳地嚷起来:“壁虎有四条腿。”“壁虎有一条巴。”婉婷小朋友还不解地自语:“壁虎为什么在墙壁上不掉下来呢?”这时壁虎大概受了惊吓,“哧溜”一就溜走了。“哦……”孩子们失望地叫了起来。面对孩子们如此浓厚的兴趣,我参与的热情也高涨起来。应该说农村的孩子对于“壁虎”…  相似文献   

7.
经典笑话     
课堂问答 “孩子们,谁知道骆驼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 一片沉默。 老师略做沉思,进一步解释说:“骆驼的什么东西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呢?”  相似文献   

8.
《小学时代》2012,(10):F0002-F0002
从远古到现在,每种动物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不过,当这些动物得意地在我面前展示“家谱”时,我吓了一跳——它们和自己祖先的样子实在太不一样了,有些动物的祖先竟然是些剐、的“侏儒”。所以,我不得不怀疑,它们的话究竟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9.
蚯蚓的故事     
为了作好充分的准备。我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在操场上亲自进行观察,以发现和了解有什么样的植物和动物。我还和孩子们进行了谈话,让孩子们了解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原文为“Naturalist”博物学家,博物学家尤指直接观察动植物者。在此,考虑到幼儿教育阶段的特点,译者使用“生物学家”一词——译者注)意味着什么,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和到户外去跑步玩耍有什么不同。我向孩子们解释:生物学家是一种特别的科学家,他们在户外寻找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而且十分小心,尽量不损坏它们的家,不干扰它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可见,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是起着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蒋静雅 《师道》2007,(5):44-45
新学期,每一个孩子都怀揣新的梦想、新的憧憬、新的期待。于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把“动物”客人请进课堂。因为动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机灵的、憨厚的、玲珑的、威猛的都是孩子们的至爱。我以为,动物的故事一定能在孩子心湖荡起层层涟漪,动物的智慧一定能成为触发孩子灵感的火花,动物的经历一定能启迪孩子成长的梦境。  相似文献   

12.
下雨啦     
李晨 《少儿美术》2024,(2):31-32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引导孩子们对生活进行回忆,而“点”与“线”的提示又和前后课程的内容有机衔接。孩子们对下雨并不陌生,对雨有着特殊的情感。下雨的时候,孩子们总爱到雨里跑一跑、淋一淋、嬉戏玩耍。所以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能吸引学生进行创作。本课的学习要求:“想一想:你看到的雨都有什么样子?找一找:什么线条可以画出雨的样子?试一试:画画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沈虹 《山东教育》2009,(6):33-35
活动背景 我们幼儿园地处济南军区空军大院里面,孩子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解放军,真有点熟视无睹的感觉了。有一天我和孩子们在大院小花园里“找春天”时,解放军那阵阵整齐嘹亮的口号声,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尤其是他们的军事、体能训练课目,引起了孩子们非常浓厚的兴趣,都直奔大操场,并且跃跃欲试。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结合本月“坐、立、行”的生活常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易晓容 《湖南教育》2004,(17):28-28
一、按学生的个性特点施教。音乐舞蹈教育应抓住儿童好动、好奇、好玩、好胜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要注意律动性,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动作,充分运用游戏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技能,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训练他们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对幼儿和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讲,律动、游戏的内容比中高年级多,对音符的认识、音长短的认识,也只能感受,让概念“形象化”,让他们在愉快的玩乐中,轻松地掌握、巩固。比如:在教学中使用探索式的教学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求异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运用探索式教学时,设法激起孩子们的兴趣及保持这种兴趣是施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栾德青 《早期教育》2010,(10):35-35
设计意图:我在科学区投放了一些直管玩具.孩子们用沙子、小石子、小珠子等做实验,发现它们有的能通过直管.有的不能,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为什么”。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和探究点,在玩直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引导孩子进一步探究哪些材料能穿越弯管,意在通过操作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感知到身边一些科学现象的基本原理.由此初步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创新一切有成效的学习,须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兴趣所产生的追求,以及探索新知的迫切性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设计新奇有趣的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激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种动物剪纸图,我将它们贴在黑板上,大家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数,每一个数总会对应一种动物,请大家随意报一个数,老师不用数,就知道这个数对应哪种动物了,不信,咱们一块玩一个游戏。”于是,我和…  相似文献   

17.
廖娟 《今日教育》2005,(7):41-42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的问题已成为课改进行推广阶段的研究热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已形成共识。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曾一度认为:只要课堂中的生成是孩子们兴趣所在。教师就应该顺应孩子们的兴趣,改变原来的预设,带领孩子去体验另一种精彩。但是,在一次尝试课中.使我对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有了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由于人类大量捕杀,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导致了许多动物的灭绝。如:西非的黑犀牛就是因为人们捕杀而灭绝的。有一种漂亮的蝴蝶,就是因为建筑污染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而被宣告灭绝,那种蝴蝶叫“大白凤蝶”。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带孩子们做“找小猫”的游戏,许多女孩子争着做猫妈妈,男孩子们虽然也想试试,却好像不好意思提出来。几遍游戏玩下来,男孩子变得懒懒散散的,没有兴趣了。这时,汪海对我说:“老师,为什么只有猫妈妈没有猫爸爸呢?”我一下愣住了,想了想:是呀...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上学期我班幼儿对数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能用小棒、圆点表示5以内物品的数量。开学后,我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们找数,但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经常会发生错误。因此结合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考虑到孩子们刚接触5以上的数,且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我在材料的投放上注重了生活化、多样化、层次化,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满足与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