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如果将一部偶像剧放在政治的背景去思考,“暂停令”就完全可以理解了。毕竟娱乐有时也跳不出政治的圈子  相似文献   

2.
吴瑶琤 《今传媒》2012,(5):145-147
偶像剧作为东亚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对该地区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偶像剧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偶像剧为例,通过对偶像剧的文本分析和产业化策略的研究,论述了偶像剧对偶像剧制作本身、对相关电视剧产业发展以及相关文化领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得出,偶像剧所带动的文化新潮流无论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导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台湾偶像剧相较日韩偶像剧,有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作为新兴文化产品,它吸引了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大批观众,在亚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台湾偶像剧经历萌芽、瓶颈、变革三个阶段,在现阶段台湾电视人继续把握已有优势,坚持创新,进一步发掘偶像剧的内在价值,努力打造台湾偶像剧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第一部公认的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出现至今,青春偶像剧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同时,由于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青春偶像剧成为当今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热点。那么青春偶像剧到底具备怎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得到众多青年受众群体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谢杰  陆军 《编辑学刊》2011,(4):81-83
本文分析了自制偶像剧兴起的缘由,探讨了自制偶像剧存在的原创性缺失、商业气息过重等问题,提出要提高自制偶像剧的创新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高亚群 《新闻世界》2009,(12):161-162
曾经风靡东南亚的韩剧随着其势头的减弱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出路。而异军突起的中国偶像剧在曲折中奋勇前进,问题也随之凸显。本文通过对比中韩偶像剧,研究了两国偶像剧在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中国偶像剧应当积极借鉴韩国偶像剧的成功之处,叙事着眼全球文化,制定完善的内容营销策略,优化制作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相比本土偶像剧,来自欧美、日韩等国家及港台地区的外来偶像剧,在我国内地有更大的受众影响力,其以互联网络为主的传播渠道要素,在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同于众多对非本土偶像剧流行原因的传媒体制、社会文化等宏观考量角度,本文将从渠道角度,分析受众对网络的选择原因及其对偶像剧传播效果的影响;对当下年轻人的偶像剧文化流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新媒体受众的特征,更对中国文化的网络跨文化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瑞 《传媒》2017,(21)
据统计,2017年1月至7月,国产电视剧产业投资热度和规模继续保持高位,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共计138部5648集.在近两年的爆款电视剧中,青春偶像剧占据了很大比重,如表达年轻新主张、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青春偶像剧《冰与火的青春》《加油吧实习生》《择天记》等不仅收视火爆,还一度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并在丰富受众精神世界、提高道德素养、培育良好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从粉丝文化、青年文化、大众文化等理论视角入手,通过对部分偶像剧展开案例分析,探讨我国青春偶像剧的特色,以及消费文化视域下青春偶像剧的发展方向,以加深对国产青春偶像剧认识,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蕴含和价值诉求,助力青春偶像剧成为正能量传播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9.
孙茜婧 《新闻世界》2013,(1):118-119
本文以偶像剧《爱情公寓》为案例,对其粉丝的行为进行研究,总结出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偶像剧粉丝的行为模式及特点。研究发现在网络视频和社交网络的驱动下,传播方式的革新对偶像剧粉丝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和改变。具体来说,偶像剧粉丝不那么疯狂,参与度有所降低、积极性有所减退,粉丝之间也不需要组成粉丝团以求得“归属感”和“依赖感”。  相似文献   

10.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青春剧,是指集数不多(30集以内)、大量启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剧种。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日本,起源于漫画。目前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来自韩国和台湾。  相似文献   

11.
张谦 《视听界》2010,(6):64-67
中国本土青春偶像电视剧(以下简称"偶像剧")的大量出现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通常被视为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开山之作。对青春偶像剧比较公认的界定是"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这个定义较为符合青春偶像剧的创作实际,但若考虑到本世纪初大量出现的民国青春偶像剧,那么将"主要场景为现代"修正为"精神主旨为现代"似乎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2.
任冰 《今传媒》2012,(7):73-74
近年来,我国青春偶像剧迅猛发展,它以优美的故事情节,靓丽的男女偶像演员吸引着广大青年观众,在电视剧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青春偶像剧在形式和内容上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青春偶像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下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青春偶像剧作为电视剧的一大类型,以其美的特质吸引了很多忠实观众。青春偶像剧美的特质首先在于对偶像美的塑造;其次在于制作上的唯美倾向。讨论青春偶像剧的目的在于明确其类型元素,为创作者们制作出精良的作品提供借鉴,革故鼎新,摸索出一条属于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青春励志轻喜剧《丑女无敌》开始,2009年夏季,湖南卫视的自制青春校园励志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1》再次创下了中国本土自制偶像剧的收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2010,(7):10-10
由土豆网投资制作的国内首部网络偶像剧《欢迎爱光临》最近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该偶像剧共12集,土豆网规划单集制作费投入超过50万元。  相似文献   

16.
马冲 《新闻爱好者》2012,(12):13-14
青春偶像剧是电视剧题材的一种,是以年轻人的友情、爱情、成长为主线的一种融合青春时尚的电视剧。近些年,偶像剧不断发展壮大并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强烈追捧,本文以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根据,试图解析偶像剧盛行的社会根源与各种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玮 《声屏世界》2005,(8):60-61
与日韩偶像剧、港台青春剧相比。内地偶像剧存在几太问题:一是主题过于沉重和复杂;二是情节过于冗长拖沓;三是盲目抄袭日本和韩国的偶像剧;四是脱离生活的剧情和布景;五是广告味太浓;六是港台化;七是盲目炒作。这“七宗罪”的内在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五点:一是缺乏有激情和想象力的编剧;二是粗糙的制作手段;三是没有真正的偶像:四是缺乏出色的包装;五是表演风格与偶像剧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风靡一时的青春偶像剧本身,分析其受人青睐及成功的原因,探究现今青春偶像剧在爱情表象外潜藏的文化道德歧视,进而深层次分析其折射出来的社会道德机制的失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五部有代表性的韩国偶像剧的内容分析,认为类型化的韩国偶像剧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跟它运用性属化的手段,从主题、线索、人物和故事四个维度进行叙事,从而表征出消费社会大众理想化的男性气质的意义有非常大的关系。电视偶像剧对男性气质的表征是在时尚炫目的符号包装之下古老的性属陈规的消费社会再生产。  相似文献   

20.
肖艳华 《新闻前哨》2013,(6):105-106
本文针对偶像剧的持续优质发展之路,来探求其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大陆偶像剧这一媒介的生态质量和内容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