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下,不少读者埋怨报纸上的文章太长,信息量太少。有些报社的领导对自己的报纸也望“长”兴叹,大摇其头。写短文、刹长风的呼吁已非一日,然而新闻写作的长风却日甚一日。比如,有的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动辄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一个版登不下,还要“下转第×版”,洋洋洒洒,既长且空,令人难以卒读。那么,有些记者、作者为何喜“长”不喜“短”?难道他们甘愿既耗费时间又浪费笔墨去制造长而空的文字吗?不是。长有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知不觉间,一些报纸上近来的长稿又多了起来。其主要表现有:某些工作报道,拖拖沓沓,文字过长;有些一般化的典型报道,动辄整版,连篇累牍;一些会议报道,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还有些言论述评,空洞无物,洋洋数千言。有些报纸上的长稿,一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天天有转稿。读者见了那些长稿,不是头疼就是摇头,阅读兴趣锐减,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影响力。从延安时期开始,我们的党报就不断强调稿件要短些,再短些。对此,许多报人发表过不少精辟的论述。可是,此事抓一阵好一阵,一不留神,长稿就像无孔不入的山间云雾,时不时地从版面上冒了出来。为什么我们一…  相似文献   

3.
眼下,不少读者埋怨报纸上的文章太长,信息量太少。有些报社的领导对自己的报纸也望“长”兴叹,大摇其头。写短文、刹长风的呼吁已非一日,然而新闻写作的长风却日甚一日。比如,有的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动辄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一个版登不下,还要“下转第×版”,洋洋洒洒,既长且空,令人难以卒读。那么,有些记者、作者为何喜“长”不喜“短”?难道他们甘愿既耗费时间又浪费笔墨去制造长而空的文字吗?不是。长有长的原因。现在有的报社实行了责任制,对记者规定了任务和指标,每月必须见报多少字。超指标者有奖,完不成指标者无奖。为了完成任务,记者们只好在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5.
刘保全 《今传媒》2006,(10):38-40
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人士和读者一再要求,新闻要短小精悍,可是有些报刊的稿酬却是“按长短付酬”,长则多,短则少,有多少字付多少酬,这助长有些人只愿写大块文章,不愿写短新闻。一般来说,文章的长与短,反映了作者所付出的劳动的多少,“按长短付酬”,并不算错。但在实际工作中,长的稿件不一定质量都高,短稿付出的劳动也并非都是少的。有些记者、通讯员为写好一篇短而好的新闻报道,深入采访,挖掘新材料,选择新角  相似文献   

7.
近读《寻找护“短”之道》(1992年第4期《新闻战线》)也深感太有护“短”之必要。对报纸上长而又令人不爱看的大块文章,不仅读者怨声载道,就连报界同仁也望之叹息。此类长文为何久禁不绝?除了《寻找护“短”之道》中所列举的下头的原因,还有上头甚至上上头的原因。一是管报之人有意发此类长文给上级领导看,以显示出报纸办得有分量。上切,下切,甚至“下转×版”。文章块大,标题也不能小,甚至是手写  相似文献   

8.
刘勇 《新闻界》2000,(2):53-53
提倡写短消息 ,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从40年代开始 ,中央宣传部门就不止一次的要求把消息写得短些 ,再短些。消息写得长 ,这是不少新闻媒体久治不愈的顽症 ,喊一会儿 ,短一阵儿 ,然后还是习以为“长” ,该长则长 ,该短也长 ,想长便长了。现在 ,一两千字的消息已屡见不鲜 ,由一版转至二版的消息也已司空见惯。这种“长风”不仅中央大报有 ,地方小报也有 ,较为严重的当属不大不小的产业报了。短消息是读者的期盼 ,是时代的呼唤。消息只有写得短 ,才能写得快 ,只有快 ,才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也只有短下来 ,才能使报纸版面活起来 ,令读…  相似文献   

9.
近读《寻找护“短”之道》(1992年第4期《新闻战线》)也深感太有护“短”之必要。对报纸上长而又令人不爱看的大块文章,不仅读者怨声载道,就连报界同仁也望之叹息。此类长文为何久禁不绝?除了《寻找护“短”之道》中所列举的下头的原因,还有上头甚至上上头的原因。一是管报之人有意发此类长文给上级领导看,以显示出报纸办得有分量。上切,下切,甚至“下转×版”。文章块大,标题也不能小,甚至是手写草书,格外醒目。之一,之二,甚至之五。似无  相似文献   

10.
时下,报纸上的稿件趋长之风仍未减势,一条消息动辄七八百甚至上千字,一篇通讯或评论则洋洋数千言,一版登不下,还得往下转。广大读者望文生厌,难以卒读。这不能不影响到报纸与读者的关系。在当前的新闻改革中,这种倾向应引起新闻界的重视,应在采取剎“长风”措施的同时,提倡多写、多用短稿。造成新闻报道趋长现象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 《今传媒》2006,(10X):38-40
刹长风,写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曾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做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60多年过去了,就新闻报道而言,那些“懒婆娘的裹脚布”仍然经常可见,远没有完全被“扔到垃圾桶里去”。读者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篇幅冗长的会议消息,那些头版转二版、二版转三版的领导人的长篇讲话,那些大话、空话、套话连篇的所谓新闻言论和理论文章,那些整版的“纪实新闻”、“社会透视”、“大特写”、“大扫描”和连篇累牍充满水分的所谓“深度报道”等等,不是还接二连三地在报纸刊物的版面上频频露脸吗?  相似文献   

12.
现在宣传典型上有一种倾向——长。要说典型,必定是几千字,甚至是一两万字的大块文章。翻一翻近两年的报纸,典型——从一个版转到另一个版,典型——分上、中、下篇,典型——分一、二、三集,有的报纸上宣传的典型文章,如同连载小说,常常是“要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最近看到某报宣传的一个先进党支部典型,从2月下旬开始一直到4月下旬,文章还没有做完,历时两个多月,先是长篇通讯之一、之二、之三,接着是连续报道,三天一篇、五天一章,不紧不慢。无怪呼,有的读者说,要学典型先要有耐心,要耐着性子把典型文章看下去。现在新闻界在提倡写短新闻,深得读者、编者的欢迎。笔者以为,新闻长、主要是长在典型文章上,要短,必须先把典型文章短下来。我们有些作者总以为文章越长、份量越重,采取“以长取胜”,企图以长来证明典型的过硬,吸引读  相似文献   

13.
《军工报》从一版到四版,根据每个版面的内容,都设有言论专栏。不论一版的“军工论坛”,“经济观察”,二版的“科苑论语”、“经济漫笔”,还是三版的“千人千言”,四版的“思想漫笔”,等6个言论专栏,可谓繁花似锦,备具特色。不仅言论多,而且角度新、质量高,它所言所写的都是人们所关心的“心中”事,“口头”言,写得有滋有味,令人有一种不吐不快百读不厌之感。 我根据手头报纸粗略统计,从去年7月到12月各栏目共刊发言论67篇之多,其中一版就有22篇。这些文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短者二三百字,长者六七百字。寥寥数…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江苏新华日报对兴“短”文、刹“长”风作出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有三条,被群众称之为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要闻版每日刊出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不超过600字,通讯不超过1200字。二、三版的信息性专栏用稿每篇控制在200字以内,各个专版每期要有一定数量的每篇200字以内的信息性短稿;回忆文章之类的长篇特稿每月只发一篇。二是对超标准的长稿子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手续。要闻版的见报消息超过600字的须经分管副总编辑与值班副总编辑会签,上限只能是800字;1500字以上的通讯上一版,须经分管副总编辑与值班副总编辑会签  相似文献   

15.
翻阅时下一些党报的头版,发现一个普遍现象:一版报道被转版非常之多,几乎到“无转不成头版”的地步。转版最多时,头版几乎很难看到一蒂完整的报道。笔者对兼大报2004年8月一个月中的头版报道转版作了一个统计,平均每天有12个转版,最多的一个竞有16个转版。  相似文献   

16.
现代各类报纸,尤其是都市报,都重视深度报道,不惜版,面连篇累牍以造成轰炸式效果,通过深度报道对表象进行理性透视、对新闻事实进行宏观立体分析,其名冠以“焦点”、“关注”、“专题报道”等。但也有些所谓“深度报道”虽篇幅长、题材大,但因缺乏一些必要元素,只能称为长消息。深度报道一般应具备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17.
谈简练     
十多年前,毛主席曾经针对某些内容长而空的文章指出:“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见《反对党八股》)这个指示,我们应该时刻切记,认真执行。写得精粹,就要求写得简练。当然,简练并不等于短小。文章的长短,应由内容来决定,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但是,有些长文章,看起来并不觉得长,有些短文章,反而觉得长,这就是简练和拉杂的区别。怎样才能把新闻、通讯和文章写得简练。需要大家具体研究。这里谈到的,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不管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问题。有些记者、通讯员写新闻,总喜欢文字长一点;发新闻,也希望篇幅大一点,似乎文字越“长”越有分量,篇幅越“大”越能显示自己的水平。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南文艺出版社主要面向专业层面引进和出版了一大批版本权威、装帧印制精良的、具有标志性的“短”、“中”、“长”线音乐图书,这对迅速扩大该社影响,铸造“湘艺版”音乐图书已凭借其权威性的版本体系和规模化的品种结构得到业界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首届“中国新闻奖”于去年秋天评选结束后,由36名专家组成的复评委就送评稿件中消息少、质量差,通讯多、长风烈的倾向,向全国新闻界同行发出了强烈呼吁:要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其实,多发短新闻,各新闻单位一直是比较重视的,编辑们也为之作了很大努力。但因种种原因,“长”风总是刹而不止,“短”风仍难成气候。《新疆军垦报》改版增刊一年来,我们要闻版的编辑有意在选用来自基层通讯员的短稿、小稿方面作了些初步尝试,颇有收益。下面谈点探索中的粗浅体会。基层通讯员常常感叹写的小稿上一版难……而要闻版的编辑却常为组版时“缺稿”而发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