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高考现代文阅读测试的特点(一 )分值比例大。由于现代文阅读能力是高校学生学习深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近年高考都将现代文阅读作为最为重要的测试内容 ,所占分数比例也大。譬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的分值分别占“10分”和“2 0分”。 1999年第三题“科技文阅读”与第四题“现代文阅读”分值则分别为“12分”和“18分” ,尽管“微调” ,但总分值不变。(二 )难易区分度强。综观 1998年高考语文试卷 ,题目平实 ,重视基础 ,考查能力。题型稳中有变 ,在保持试卷结构、主客观题目、单选…  相似文献   

2.
时下,历史高考题目绝大部分以材料的形式呈现。因为材料的纷繁复杂,故给人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粗略划分,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如果我们注意细节,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围点,以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基础是可以得到理想的分数的。  相似文献   

3.
稳中出新的几道文言文题目北京·丰台王大绩1997年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选自《大唐新语·持法》。从体裁、题材到题目数量都与往年相同,但稳中出新,有几道题目颇具新意。14题明考一个代词“是”的指代内容,实考对文意、句意的把握,命题角度巧妙,一巧拨千斤。本...  相似文献   

4.
“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类试题是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又往往容易被师生忽略,这类试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由于近几年语文高考直接涉及此类题目较少,所以这一类试题是高考语文考试中潜在的一道好题。为此,我们在高考复习中,有必要对这类试题进行分析与整理:  相似文献   

5.
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经常出现“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之类的表述题,在 2005年全国16套高考试卷中就有十次出现了该类题目。这类题目分值高(4-6 分),难度大,并且试题的要求有时较明  相似文献   

6.
肖莉 《小学语文》2013,(12):44-47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笔者认为,对于这个教学内容,除了要依靠教材,更多地还需要教师作好课外选择和自行设计。而在选择阅读内容和设计题目时,应尽量考虑阅读内容的实用性、可读性,体现“学以致用”。毕竟非连续性文本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查阅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中俗称“小阅读”的题目,可以发现,所选材料中以社会科学类文章所占分量较大,内容涉及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科学类材料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与时下语文界高扬人文精神的思潮一致。笔者由此推测,2007年高考中的“小阅  相似文献   

8.
高考大现代文阅读试题中,有一类题目令不少学生感到非常困难: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回答,即便勉强写出了答案也是凭感觉、凑字数,有的甚至自己都不知所云。当然,得分率就不会高,这类题就属于“阐述阅读材料中抽象的或艺术化的语言”。所谓“抽象的语言”应该是阅读材料中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很高概括性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所谓“艺术化的语言”就应该是指借助形象描绘、意境创造来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优美的语句。这两种语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或者文学性,内涵较为丰富。准确阐述阅读材料中抽象的或艺术化的语言,对于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干在表述题意时,常常“声东击西”,在审题时就要善于“避虚就实”。“避虚就实”,可以把很难的题目变得十分容易.下面介绍一些“避虚就实”的方法。1.从大范围中找准目标[例题](199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开始,高考语文“全国”卷(本文摘引、统计的试题材料均出自“全国”卷——笔者注)增设现代文阅读项目,第一次以通篇文章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至今已满十年了。十年高考现代文阅读检测材料,都是成段成篇的文章,所设计的测试题目,都“着眼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十年的现代文阅读题,为中学语文现代文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了正确的导向,也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现代文阅读检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宝贵的借鉴。现代文阅读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考生面对陌生的检测材料,无论是判断理解,还是综合表述,都感到心中无数,没有多大把握,因此历年失分率也较高。对十年的现代文阅读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把握命题思路、导向和侧重检测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句子含义”题,历年来考生失分最多,有些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无所适从。其实,考生只要能了解重要句子的特点,掌握“理解句子含意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分率。下面就结合201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考对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从“浅易”的角度,应当是难度不算太大,都是“踮踮脚,够得着”的题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去阅读鉴赏古诗词,也就是对古诗词要做到“五读”,以强化答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其中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试题中所占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趋势,1994和1995年已上升至28分。因此,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的多少已成为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关键。 因此,在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中,应把努力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了解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具体方法之前,同学们应首先懂得这一情况,即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择关系到检测的信度和效度,—般都符合下列原则:包含丰富的信息,特别是丰富的“隐含信息”,便于编制知识覆盖面较广的题目,尤其是综合性题目,适合高中生的阅读特点,包括知识,能力、心理和阅读习惯等等,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日常的阅读实际”。为了体现考查的公平原则,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均取材于课外,但如果我们在复习和应试训练中,完全丢开课本旁收杂学,课外的读物汗牛充栋,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而课本中的文章,都是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与新高考背景下,阅读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借助有效阅读,培养学生信息甄别、知识迁移、辩证思考的能力,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有意义的尝试。从学生阅读困境出发提出的新的“阅读—表达”模型,揭示了从接收信息到表达信息的全过程,学生能够借以监测阅读障碍出现的位置,从而进行从阅读到表达全环节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此模型颠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能精准“把脉”,监测学生阅读过程的流畅性、深入性和秩序性,找出造成学生阅读思维狭隘的根本原因;可对接全科阅读,服务于高考各科目。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近三年新高考阅读题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文科课程(语文、历史、政治)的跨学科渗透至少有三个特点(趋势):阅读材料内容彼此借用,阅读材料思想彼此融合,题目设置相互依赖。为此,在今后的高中文科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教师要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学习、进行“+1”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多学科教师合作与学生共同进行跨学科研究、在日常作业和考试中设计跨学科渗透的题目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阅读测试主观题部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赋分高、难度大的板块。不少考生在这一板块上丢分较多,令人惋惜。笔者认为,现代文阅读测试要考出理想的成绩,考生既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要掌握解题的策略,如能遵循“两个原则”和注意“四个方面”,解答的准确性会大大提高。现代文阅读必须遵循的两大原则是:一、整体性原则阅读不得法的考生,喜欢从文后的设问入手,抛开整体,去支解文章,这种阅读方法是与阅读认知的思维规律相悖的。因为题目虽是具体的、个别的,但并不是孤立的、单一的,而是从整体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要从全文入手…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两年的新教材高考中都有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的综合题,有了这些题目后,高考题就显得“新”了,因而考生感觉“难”了,究其原因,是新教材“犹抱琵琶半遮面”般地只在“阅读材料”中粗浅地透露:解析几何中可以用向量;加之教师在高三复习中,较难找到这方面的题目和素材,于是阴影和谜团一直困绕着广大中学师生,本文就是想解这种燃眉之急的  相似文献   

18.
从近几年的高考全国卷来看,考查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尤其是2019年最为明显,但学生此类题目的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数学学科阅读能力差.因此,加强学生学科阅读成为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重视教科书阅读、重视数学材料阅读、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重视数学知识点交汇处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高考数学得分率.  相似文献   

19.
材料解析题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新问题,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狭小天地,能有效地考查学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等,因而成为高考的主力题型。高考制胜的关键是突破材料解析题,但是在历年高考中,大多数考生最头痛的最不拿手的就是材料解析题。据笔者多年调研分析,学生做材料解析题有两大“瓶颈”:一是不能充分准确理解材料,二是解题时不知从何处作答或如何作答。下面笔者就这两大“瓶颈”谈谈突破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柯鲁克先生主张把英语的大量阅读当作英语教学的主要手段。《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看浙江近几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直接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阅读理解”题占了50分。另外,与考查阅读能力密切相关的“完形填空”题也占30分。而且,英语阅读篇幅加长、题目难度加大。注重对阅读材料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