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曾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受基督教文化影响曾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本文试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思想和情绪的文化载体,恐怖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类型电影,其自身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的烙印。从二十世纪初至今,这一以西方为主要发源地的类型电影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西方特殊文化环境的熏陶和传播下愈发发展壮大。而恐怖电影在近几十年由西方传播到东方后,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恐怖片以东方独有的思维方式被赋予了崭新的东方特色。文章正是立足于恐怖片的起源和发展,对东西方恐怖片表现特点进行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展现了它们之间不一样的恐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东西方恐怖片所具有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3.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在历史演变和沉淀中,形成了两种特质各异的文化基因——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本文以文化基因为切入点,以历史发展为轴线,剖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形成背景,从两者的传承、演变、碰撞到交互、突变、融合的过程,对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学英语课文的讲解,将东西方文化之思维表达的差异进行了对比论述。旨在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由这些原因导致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讲清楚,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和提高学生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西方推理、东方传统的思维模式,指出元极思维模式是对太极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元极模式把握对象(系统)时,既包含其要素之间的区别,又包含要素之间的联系,两者互根、接合和化生;元极模式更明显地反映人天整体系统发展过程中的联系、综合、进化、创生的整体性.讨论了元极思维模式的特色:重在研究天、地、人的相关性;运用和的理论研究人天相关的演变,这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天合一,重在一个“合”字,这体现了宇宙整体的统一性,论证了元极思维模式不是以带有机械特点的全息论去说明复杂的人天关系。  相似文献   

6.
3.东、西方创造发明中的差异由于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使东、西方在创造发明方面也存在着显著不同。一般来说,东方的发现和发明是经验型的,带有较大的偶然性,而缺乏深刻的理性的推理和思考。例如:·哈雷彗星中国古代天文观察很早就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并且几乎彗星...  相似文献   

7.
刘婷 《科协论坛》2007,(1):131-132
时空观是东西方建筑文化中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范畴。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西方建筑中的空间观和东方建筑中的时间观,阐述了时空观在东西方建筑中的体现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百味书屋     
《科学中国人》2009,(8):56-57
《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 本书以中西交流学者李约瑟的“李约瑟难题”为起兴、指出”以还原论为指导思想、以公理化方法为科学方法”的西方文明面临挑战、而东方科学与文明“必将复兴”,论述了东西方科学的思想与方法、第二次科学革命等。本书论述了东方文化复兴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思维与科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中西方传统思维表现出鲜明的个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虽有其弱点,但不能以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为标准去评判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不能完全将中西方科学上的差异的恶果归于思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艾什么是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思索考虑。思维是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思维,尤其是搞发明创造,更需要思维,不但需要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等,而且更需要全向的立体思维。立体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对事物进行立体的思索和考虑,它是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考虑问题并进行发明创造的一种思维。如,人们现在利用楼顶建立的“空中菜地”,“空中花圃”等,就是立体思维的具体运用。为什么搞发明更需要立体思维呢?从事物的客观性看,要全面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的事物,必须用立体思维。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就目前来看,世界上的景观设计主要分为东西方两大设计体系,东方以中国为代表的景观设计形式主要以自然式为主,而西方则是以规则的几何式设计为主要设计形式。但这两种形式并不是互不相干、一成不变的,在当前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背景下正越来越多的互相渗透和融合着。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文化在碰撞及融合过程中,其实质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碰撞与融合。如果在思维方式上,东西方不能甄别自己和对方,则势必产生相互的误解与误读,造成文化融合的极大障碍。本文力争在这个问题廓清思路,找出东西方思维差异的本质,以其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和文化习俗迥异。造成了思维图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以整体思维图式为特点,西方文化以个体思维图式为特点,思维图式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冲突和跨文化交际障碍的重要原因。要进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促进中西文化融合,就需要教师拓宽视野,提高素质,拒绝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差异的根源,建构起和谐的跨文化交际图式。  相似文献   

14.
某些中国学者文人,每以中国传统文化能从事物的总体去观察,并注意人与自然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自诩;对来自西方的科学,则鄙薄为分科局部,不察整体,还与自然为敌,不如所谓“东方科学”。其实这是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地球科学不了解产生的误会。 中国古代是有过“天人合一”的提法,但很多时候,这个“天”并不是自然,而是超自然的神秘;有的贤哲把自然作为  相似文献   

15.
张小珊 《科教文汇》2012,(10):114-114,117
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各国的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东方的思想家把"心"作为思维的器官。心为天地万物之心,无心外之物。因此在汉语中与灵魂、思维、感情有关的词和词组都与心(忄)有关。而西方哲学在其源头处与中国哲学不同。西方传统哲学认为上帝是宇宙之心。传统的西方哲学思想是建立在生理学的基础上,西方的哲学没有将"心"纳入认知的范围内,因此在英语中表示认知和表示生理上感情的反应的词是分开的。  相似文献   

16.
黎际文 《科教文汇》2009,(30):246-246
“类思维”是以与西方以“点思维”为代表性思维模武相区别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主导性思维模式,它在汉字和中国画的造型上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7.
四、要善于处理科学知识与思维方式的辩证关系思维方式作用于科学知识,决定着科学知识运行的轨迹。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天人合一的综合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其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它不强调天人相分、主客相对,缺乏以分析为特点的逻辑的推演,影响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推进缓慢,从认知的角度审视,和这种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西方大力张扬天人相分的分析思维方式,强调物我相分、主客对立,从认知的角度审视,西方近代科技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同时又造成了今天的严重恶果,不能不说是深深植根于他们身上的这种特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建筑材料、建筑的空间布局等方面为载体,简要简介了东西方建筑文化发展,从世界观、臆念化与精神性、追求意境与追求形式完美、政治色彩与世俗色彩等角度分析了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得到东方与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就是哲学观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脚步即将迈进21世纪的门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方和西方发展出两种差别迥异的思维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东、西方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曾经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作为世界奇迹纪录在...  相似文献   

20.
论文探讨了东西方传统文化优势互补的可能性、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以及互补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东西方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科技现、思维方式及心理特征方面优势互补的逻辑必然性来自于科技创造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立到协调,创造思维中直觉与逻辑的均衡,创造心理特征的两极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