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主导取向之一,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也应秉持"实践取向"。由于学术传统的因袭以及高校评价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还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偏离教师专业的实践指向、课程知识与教师专业实践需求错位、课程实施忽视师范生实践素质培养等"实践迷失"现象。以实践为导向改革和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很有必要对高师学科专业课程进行一番"实践化"改造,使其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师专业"的实践逻辑,课程知识更能回应教师专业实践的需求,课程实施更加注重"实践元素"和实践路径的开掘。  相似文献   

2.
课程设置关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在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与课程之间重复较大、课程设置与就业要求不相符、技能类课程欠重视、实践类课程课时较少、教学方法与就业实践脱节等。因而,从就业视角出发,改革课程设置,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重复、课程结构不合理、忽视方法论和研究方法的学习、缺乏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融合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构建教育专业课程质量预警机制,二要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要突出方法论课程设置,四要增设跨学科课程和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观的转变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不进入课程改革的层面,教育教学改革是难于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传统的课程观把原本内在统一的科学、艺术、道德割裂开来,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它把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形成了能满足暂时需要的基本构成,但辩证性的课程结构尚未形成、课程科目构成比例偏重学术性而忽视应用性、理论与实践的互补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针对不同类型教育硕士培养的校际课程设计重视同一性而忽视差异性,因此应构建"3"维课程结构,探索培养方案的"2"元构成,强化围绕"1"个目标的应用型课程实践,培养受基础教育欢迎的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为"学科带头人"的诞生奠定以前瞻认识为标志的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一、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困境1.课程设置欠合理,教材选用与学生实际脱节。受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思想的影响,目前,各高职院校大都采用"2+1"或"1.5+0.5"的办学模式(在校学习时间2年或一年半,其余时间用于校外实践锻炼),并将应用文写作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由于高职学生文化课学习能力普遍偏弱,这样的情况下,一入校就让他们直接学习写作通知、计划等一些行政、事务类文书,难度偏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服务学习课程的规范设置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机融合"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三条路径,是创新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服务学习课程的设置可按照设定课程目标、确定评估证据、设计课程体验、组织服务实施、开展课程评估五步骤开展;服务学习课程的管理需要处理好外部社会需求与内部学习需求、知识系统与经验系统、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因定向、三性分层、三方联动”的就业指导课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设置目标空泛、内容单一雷同,师资专业性不足,灌输式理论填塞、考核不科学,实践环节忽视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课程的质量,着眼于大学生未来职业变化动向,秉持“三因定向,九九归一”就业指导法则,构建“三性分层、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校、生、企结合,三方联动”的学习方式是该课程脱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贵州省特校教师关于必备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结果,审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现行课程设置,主要存在指向性不明确、实用性不强、课程体系欠完整和实践课程薄弱的问题,因此,应当采取调整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指向、增加欠缺课程、改造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和树立实践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等策略使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调研了江苏省5所高校和3家企业。从就业的角度看,江苏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课程参差不齐、就业课程师资短缺、就业课程偏离实践、专业课程忽视就业能力培养、文化素质课程"杂、乱、差"。应对就业需求,江苏高校课程设置的战略调整需着眼于以下方面:完善就业课程体系、改进和加强创业课程、将可雇佣性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调整文化素质课程结构、实现就业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学讲方式"强调将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将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如果我们使用不当,会产生与预设相反的效果。文章认为数学课堂实施"学讲方式"有六个方面的不良倾向:倾向"合作学习",忽视个人"独立思考";倾向"解法的多样化",忽视"必要的优化";倾向学生自主探究,忽视教师必要的指导;倾向动手实践,忽视活动的内化;倾向过程,忽视结果;倾向情境设置,忽视抽象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现今各大音乐院校和开办音乐专业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少不了视唱练耳课。视唱练耳是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对这门课程掌握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实践课程的学习。但传统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音准、节奏为主要目标,很少有教师要求学生要像演唱声乐作品那样去学习视唱,同时忽视了钢琴伴奏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地位,没有使这门课程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这一要求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过于单一,学科课程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弊端,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在教学上存在8种偏差:课程学科化,学生教材"教参化",教学目的重甄别轻关怀,忽视社会心理健康,教学内容脱离学生日常生活,教学案例"病态化"和"分裂化",教学形式偏理论,课程设置单一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统领整个教学,增加社会心理健康内容,明确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活动化,课程设置系列化,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美国"以实践为取向"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贯穿教师教育课程学习的全部中心环节。课程设置以发展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田野实践有机整合,课程教学与幼儿园紧密合作,融入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课程评价则重视职前教师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能力。这种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过于注重学科课程,强调理论性,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基本断绝了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忽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忽视实践性,使语文学习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学生在"书本海洋"里荡漾,而根本不去关注周围的世界,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被极大地限制了。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语文课程中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建立"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根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各个学习阶段的特点和课程学习内容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环节,以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管理的不完善也使得教学课程设置体制的不完善。对于教学类的课程设置普遍比较倾向于"学术性"的内容,课程的学习不能很好地结合社会实践,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实习的效果不好。本文针对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课程专家施瓦布在上个世纪70年代,总结反思60年代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经验之后,提出了"实践性课程"理论,该理论的三个关键点是"实践"、"折中"和"改革主体".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许多理论忽视职教实践,忽视对引进课程理论的扬弃,严重影响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实践性课程"理论有相通之处的"多元整合"课程理论,也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伊始,我校在原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借助德国劳技项目指导中心的经验,抓住新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机遇,开发校本化的"项目学习"课程,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尝试、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