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电视时代的降临,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至深的电视文化也应运而生,当电视文化与体育文化碰撞时,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体育电视文化”应运而生。运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和逻辑思维等方法,通过对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电视播出体育节目时数和内容的分析,展示了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飞速发展,并根据体育节目的播报找出研究体育电视文化的切入点,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曲靖市为案例,应用RS和GIS技术以及统计和模型方法,利用该市1986年MSS遥感影像和2006年的TM遥感影像所解译的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成果,得出125万比例尺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数据,由此计算出曲靖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区域差异,揭示了曲靖市近20年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区域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山西是戏曲文化的摇篮,戏曲文化之丰富,戏曲剧种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山西剧团数量在逐年减少。为了满足海内外戏曲爱好者的需求,保护山西戏曲文化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通过对山西戏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目的是传承山西戏曲文化,并将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渗透到旅游活动中去,进而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并以独具地域特色的审美样式与群体标识确立了中国油画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之后,云南油画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坚持从区域文化艺术生态出发,遵循艺术发展之路,开创了“蛮”“野”“怪”的具云南本土特色的艺术之路。然而,在当代全球化、图像化的时代背景下,云南民族题材油画创作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文化思考,以艺术的视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立足区域形态,传承经典,注重生活,突出特色和紧跟时代旋律的发展之策。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根植于地方,与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地方高校面对新形势和时代要求,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区域文化研究机构,进行科研立项或课程开发,通过教学传承区域文化;或举办学术会议,推进区域文化传播;或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师生进行创新研究等途径,为培养区域文化人才、推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人类学的缘起和发展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一是19世纪左右至20世纪30年代以前该学科从文化人类学里面派生出来的情况;二是30年代以后,学者之间开展共同研究的情况;三是近二十年来在欧美和日本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围绕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等方面,以学科理论体系的构筑这条主线展开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知网( CNKI)上2000-2012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乎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和文本分析,旨在通过客观的数据统计和资料搜集阐释近13年来国内关于乒乓球运动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主要学术观点、价值取向、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趋势等,明晰目前的研究现状、不足和日后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于明代灾害史的研究日趋深化,从长时段的对明代进行整体的灾害研究再到区域性研究以及具体灾种的研究,不断细化,其间兼而探讨了明代灾害与政治、经济以及明代荒政、荒政思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与自然科学学者都在不断相互借鉴;从研究区域上,明代灾害史研究主要关注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黄河流域地区,其次为江淮地区的安徽、江西等地,最后是南方的福建和贵州等地,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地区灾害研究则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9.
明清晋商在创造商业辉煌的同时,也推动了山西武术的繁荣与发展。形意拳于明清时期起源于山西并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四大拳种之一,是晋商文化的直接产物。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学、社会学为基础,从形意拳的传承风格与特点、传承地域与传播效果、传承氛围与技术和理论的创新、传承制度与文化构建等方面探讨晋商对其产生与发展的影响,以期促进地域武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对理解整体中国武术文化有着现实的学术积累意义,丰富的区域研究成果对近距离地认识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地方武术文化研究”和“区域武术文化研究”两种范式的辨析以及“区域武术文化研究”的超越进路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下的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根源在于对地方武术文化和区域武术文化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混淆。前者只是研究某一固定边界的区域内部的武术文化事项,而后者则是藉由某一区域透视整体性武术文化内在运行机制的一种研究范式。遗憾的是,当前很大一部分以“区域武术文化研究”为名的成果,实质却是“地方武术文化研究”。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应秉承藉由地方性知识达至整体认识的研究理念,在研究实践中,以文化场域为研究对象,从大问题出发,秉持整体观念,以客观中正的态度开展调查,努力探寻区域武术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和访谈法,对晋南地区的民俗体育从不同视角进行社会学分析,考察了晋南民俗体育在社会良性运行中的功能,并通过晋南民俗体育的存在与发展现状对其社会本质进行了揭示,并在微观层次上剖析了民俗体育文化主体的动机、目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山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山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山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策: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明确办学理念的基础上与地方文化相结合,重视教师文化的主导作用,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晋陕蒙边界地区武术文化发展及成因进行研究.指出,该地区地处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农耕与游牧的半农半牧社会文化生态体系.伴随着两种文明的不断碰撞与交融,武术这一身体文化也在该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对摔跤、射箭和武术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对成因的探究显示,黄河是凝聚农耕思想的武术身体文化在晋陕蒙边界地区传播发展的根基与命脉,长期的民族冲突为武术技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动力,移民则是武术文化在该地区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以史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的钩沉与还原的多重叙史路径,对当代陕南龙舟的现代化脉络进行挖掘与整理,目的是通过对区域民族传统体育个案研究,考察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问题,在分析陕南龙舟非遗管理、经济推动、旅游开发“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选取三晋大地一支独特的“闹他”球迷队伍为对象,对三晋这支魔鬼般的球迷队伍进行研究,解答不为人所熟知的三晋球迷“闹他”现象背后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全民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农村民俗体育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契机。以民俗学、社会学、体育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以山西省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为背景,归纳总结了山西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联动发展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联动发展的对策,旨在为民俗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地描绘了山西枣文化的盛况,展示了有关枣文化的语汇情况,充分说明了山西方言中有深厚的特别的有关枣文化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利用一个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模拟了2002年9月3~9日间山西省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向北京地区的输送过程,以分析下垫面非均匀性和天气条件对输送过程的影响以及源于山西污染物对北京地区颗粒物浓度的贡献。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被输送到北京地区,具有明显的输送通道,而且不同地区排放的污染物的输送路径是不相同的。山西排放的PM10对北京地区近地面PM10浓度的影响可达10~30μg/m3,500m高度的影响高达30~70μg/m3。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获得山西省13所高校的相关信息,之后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引入高校体育文化的指标体系,运用MATLAB数学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高校体育校园文化的4个一级指标中,体育制度文化方面两地区差距最大,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的发展是太原地区略好于晋中、大同、临汾、长治和运城地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发展水平两地区差距最小。数据显示:山西省不同地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差异,太原地区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程度要好于晋中、大同、临汾、长治、运城地区高校。建议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体育制度的完善,立足于自身的优势,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布里征战CBA联赛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中宇俱乐部引进马布里参战CBA的战况分析,发现有马布里参赛的赛季,山西中宇整体实力大大增强,打球方式更加合理。马布里的到来提高了主客场比赛的上座率,同时使CBA联赛在国内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大为提升。目前我国竞技篮球水平不断下滑,CBA联赛发展遇到瓶颈,马布里的成功引进和良好的运作充分说明高水平外援不但能使联赛火爆,而且还能提高联赛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