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科研项目"雪莲果汁对高脂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及其机制探讨"为案例,依托虚拟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设计相应在线虚拟实验项目,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用虚拟实验平台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易于操作、节约成本、学生参与度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其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其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植物学虚拟实验平台结合了虚拟显微镜系统、植物识别系统、植物学数字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4个功能模块,系统地整合了植物组织解剖、植物类群分类两部分实验教学资源。平台首次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应用于植物组织结构观察和植物分类识别鉴定的实验教学,各教学资源既相互独立、自成一体,又能贯穿植物学实验技术的整个过程,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灵活组合,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需求。通过该平台的应用,不仅扩充了教学信息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了植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植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具体探讨了虚拟实验平台的构建思路,实现模式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重构脱氧核糖核酸(DNA)折纸纳米多米诺结构的信息加密解密技术,设计一种DNA重构虚拟教学实验平台。以触摸屏图形化的虚拟方式展示DNA纳米结构变化,实现信息加密解密过程。该便携式虚拟实验平台让广大初学者和研究人员可不受原子力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贵重成像仪器设备的限制,在嵌入式平台就能实现纳米级虚拟实验设计和DNA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4.
针对"通信原理"课程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不充分、实践资源不丰富等问题,设计了基于LabVIEW技术的虚拟实验平台。以FM频率调制实验为例,介绍了该虚拟实验平台的具体设计过程与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abVIEW的通信原理虚拟实验平台能够准确、高效地实现在线通信原理仿真实验,可以增强教学互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虚拟教学实验系统。根据课程需求,充分利用虚拟实验系统对于交通数据的分析和展示能力,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实验"、"交通产生和吸引量分析实验"、"车辆行驶特征分析实验"等三个实验项目,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项目有助于提高学生通过数据发现交通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应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对基于虚拟技术的网络实验平台进行设计。从实验仪器、通信原理课程实验、信号处理课程实验三方面着手开发,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多种实验,同时LabVIEW的程序框图面板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实验的处理过程。该网络实验平台的开发节省了空间和高昂的仪器费用,并且网络共享能够实现远程操作和资源共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为师生带来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实验"是面向理工科学院学生开授的通识必修基础课,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大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后,能够借助物理实验室提供的实验仪器,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项目,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实验和实践起到承前启后的引导作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发展的需求,重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开拓创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学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加入了虚拟仿真实验,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做到推陈出新、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为开发虚拟实验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以基因工程"植物DNA抽提虚拟实验"开发为例,详细介绍虚拟实验开发与实现的基本思路及设计原则,以期对其他课程探索开发虚拟实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学是土力学教学中必备的实践性环节。现有的实验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大量学生同时上机操作的需求,只能通过分组教学缓解该矛盾。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只是观察实验过程,而没有实际操作体验,弱化了实验教学的作用。为此,研发了互联网+的虚拟仿真土力学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单体实验,包括实验仪器的组装,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输出、导入和实验数据后处理及后台数据匹配等四大虚拟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可视化平台"的模式,进行虚拟常规性及设计性土工实验,并借助程序中的实验数据后处理模块,完成数据处理,同时,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匹配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该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是对实体实验的有益补充,符合现代测试技术和实验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计算机硬件类实验课程存在的"一课一平台"的现象,提出建立基于FPGA的硬件类课程远程虚拟实验平台,较好地解决了硬件实验课受时间和场地限制的弊端,实现了"一台多用"和"多课程贯通"。试点应用表明,该平台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使用该平台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系统综合和系统分析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状况,提出构建基于LabVIEW的自动控制理论虚拟实验系统.将传统的自动控制理论实验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中常用实验的虚拟实验平台,并以串联校正为例详细介绍了实验系统的构成和特点.解决了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调动了学生学习自动控制原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孙鹤 《教育教学论坛》2019,(10):275-276
以《复合材料专业实验》课程为例,根据复合材料专业实验的课程特点,通过四个方面对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1)合理布局,搭建平台;(2)激发兴趣,主动探索;(3)设计精巧,规范操作;(4)图文并茂,灵活分析。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方法的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复合材料加工工艺流程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学校“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水力学实验课程进行了改进和探索。在水力学教学实践中,引入数值模拟实验环节,弥补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之间脱节现象。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水力学模型进行仿真,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物理图像,提高学习兴趣。另外,实施数值模拟实验与开放实验室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探索性实验。  相似文献   

14.
根据《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该文提出了建立基于Labview的虚拟实验教学软件。该软件包含了课程教学中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本软件的交互式接口和良好的界面特点可以出色地完成教学中的模拟实验,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学习内容,重点解决教学和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煤矿安全开采领域,面临着实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优质教学与实验资源匮乏等问题。为了解决传统煤矿开采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一些突出矛盾,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结合面向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论述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理念,构建煤矿安全开采“阶段化、层次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高度仿真、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以改善煤矿安全开采实验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传感器实验是传感器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是传统的实验手段单一、实验设备落后、实验效果差。基于此,将先进的虚拟仪器引入传感器实验教学中,实践表明,实验过程被简化,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课程以其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便捷性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金融市场网络课程采用“一站式学习平台”设计思路,构建以文本教材为基础,视频教材、网络资源、案例与自我测试、模拟操作实践等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资源,使其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为一体,以多种手段突出教学重点,以直观手段解决教学难点,以多种形式方便自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实际教学基础上,探讨多维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素材,专项整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库、实体实验项目库、实验现象图库、模拟动画库、规范操作视频库五大教学资源库,搭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网站,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技巧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虚拟实验在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介绍虚拟实验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及MAT-LAB/Simulink仿真功能。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对数控机床进给传动链系统进行数学建模与仿真实例,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教学改革的模式;分析仿真软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教学实践表明,将虚拟实验引入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促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