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月28日,关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结束。这一轮六方会谈究竟取得了哪些成果,又存在哪些分歧呢?本文试对此作一述评。 一、缩小分歧 积累共识 第二轮会谈无疑艰苦而复杂。会期不定,悬念不断,一直开了四天,闭幕式也多次推迟,但是会谈取得了一些重要共识,并涉及实质内容。北京六方会谈主席、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王毅2月28日在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主席声明》作为启动六方会谈后的第一份文件,它所传递的重要信息是: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解决核问题及其他关切;6月底前举行第三轮会谈。他还进…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26日,朝鲜半岛核问题第三轮六方会谈在北京结束。会谈取得五项成果:各方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设想;就弃核第一阶段达成共识;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审议通过了工作组概念件;原则确定了第四轮会谈会期为9月底,发表了第二份《主席声明》。中方代表  相似文献   

3.
1997年12月建立的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机制,前后共进行了六轮会谈。参加会谈的朝、韩、中、美四国围绕着驻韩美军、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以及朝美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尽管在朝鲜半岛和平解决问题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仍不失为“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并实现永久性和平的最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3月16日到21日,在是内瓦举行的朝鲜半岛四方会谈第二次正式会议,再一次未果而终。在这次会谈中,朝鲜首先又提出撤走驻韩美军问题,接着提出解除对朝经济制裁和对朝援助问题。由于美国与韩国在第一个问题上没有作出任何让步,会谈从一开始就几乎陷入僵局。结果,直到3月21日下午本次四方会谈结束时,既没有任何协议达成,也没有为下轮会谈确定日期。朝鲜半岛四方会谈,由朝、韩、美、中四国参加,旨在签署一项新的永久性和平条约以取代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举行四方会谈的建议是1996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韩国时,由两国首脑共同…  相似文献   

5.
2011年1月19日,胡锦涛与奥巴马在白宫会谈,中美两国元首一致同意,顺应时代潮流,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元首全面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深化双方合作重点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取得丰富成果。  相似文献   

6.
时事广场     
《初中生必读》2010,(1):17-17
去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应邀访华。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奥巴马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将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样态,人际交往的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愿景。考察人际交往的价值图景演绎,从价值分歧到价值共识是人际交往走向和谐的内在韵律。在分歧到共识的演绎中,价值分歧为价值共识的达成提供了可能与挑战,“同意预设”下的价值整合则是分歧走向共识的必要通途。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实:8月8日,朝鲜半岛核问题第四轮六方会谈决定休会3周,以便为复谈协调立场。在本轮会谈的13天中,各国间的双边磋商多达120余次。中方为推动会谈进展,与其他各方的会见、会谈、磋商和会晤达66次。此外,朝鲜与美国也多次坐下来,交换了看法。朝鲜代表团认为,复谈能否取得成果,关键在  相似文献   

9.
2月25日~28日,“朝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总体讲,这次会谈向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迈出新一步。会谈存在三个特点,取得了五项进展。三个特点是:启动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标志着会谈进程在向前迈进;各方保持了冷静和建设性态度,标志着会谈正在走向成熟;会谈的方式更加公开和灵活,标志着各方对会谈的信心在增强。五项进展是:成功推进了实质问题的讨论;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发表了启动和谈判进程以来首份文件;确定了第三轮会谈地点和时间;同意建立工作组推进会谈机制化。这五点进展为今后的会谈奠定了基础,也为和平解…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史学界对美国史的讨论比较活跃,对于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的内政、外交都发表了许多文章.关于对"新政"的评价比较趋于一致,在外交方面,在考察三十年代的中立法案时,分歧较大.特别是论及罗斯福的太平洋政策时,则众说纷纭.争沦的焦点是对于珍珠港事件前的美日会谈究竟是不是远东慕尼黑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美日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归纳8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成果,认为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中有共识的一面也有分歧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研究的面过窄和有待深究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玖·布什总统访华●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高级中学(433019) 钟魁[热点材料]2002年2月21日 ,国家主席江泽民与来访的布什总统举行会谈 ,双方就中美关系和重大的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布什总统重申 ,美方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 ,这是美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会谈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性的成果。阅读上述材料 ,运用所学知识 ,解答下列问题。1.下列有关美国的叙述 ,正确的是A.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曾一度面临解决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琉球问题的有利时机。但是,由于国民政府内部分歧重重,以及二战后最高当局忙于内战,没有能够在该问题上达成任何政府共识,最终丧失了解决琉球问题的法理权。而且,伴随着东、  相似文献   

14.
197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签字。这是继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是当今中日四个双边关系文件之一。关于缔约谈判的外交档案,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以"开示文书"的方式公开了一些。这里节选了时任日本外务大臣园田直访华(1978年8月8-13日)的相关会谈记录进行编译,是5份佐藤正二日本驻华大使发回日本外务省本部的电报。内容包括与黄华外交部长的3次会谈、与邓小平副总理的1次会谈、与华国锋总理的1次会谈的记录。从中不仅可以看到中日双方在和平友好条约问题上的分歧与一致,还能感受到当时中日领导人对中日关系以及国际形势的担忧与期待。关于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的馆藏号,文中表示为1/01-396/17,即CD号/整理号/文件号。文中凡有下划线的地方,皆为原档中就有。方括号[]内为编译者的补充说明文字。这里特予注明,后不另注。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与美国原本是冷战宿敌,俄美两国首脑互访改变了两国长期对抗的局面。通过首脑互访,两国在限制战略核武器,美国布置NMD,俄与美国、北约的战略、经济关系等问题上弥合了许多分歧,取得了广泛共识,俄罗斯终于以巨大的让步赢得在富民强国、重新回归欧洲道路上的重大进展。但是,俄罗斯与美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与矛盾,今后两国合作的道路决不会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6.
在战后美对日长期驻军政策的决策中.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在对日本本土驻军问题和对日尽早媾和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由于其独特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在对日媾和和对日驻军问题上分别为军方和国务院所认同的主张.在协调双方间的分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麦克阿瑟制定出的各种备忘录成为了整合军方和国务院的政策诉求的契合点.尤其是1950年6月23日制定的“和平条约备忘录”成为了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性文件。正是麦克阿瑟在军方和国务院间发挥的桥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战后美国对日本本土长期驻军政策初步确定。  相似文献   

17.
取得时效是传统民法中重要制度之一,我国法律应确认地上权的取得时效已是民法理论界的共识,但对其具体适用仍存在分歧。从取得时效的法律功能入手,立足我国国情,结合国外立法例,对地上权的取得时效是否应以未登记的不动产为限,是否应以善意为要件,地上权取得时效是否具有溯及力,取得后期限如何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时事背景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举世瞩目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第一轮会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谈,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会各方都主张半岛无核化,确认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并确定将在北京继续举行第二轮会谈。  相似文献   

19.
关于学分制的观点和实施问题的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学分制的观点和实施问题的评述浙江工学院陈世瑛一、观点的分歧与共识学分制是1894年美国哈佛大学在实行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世纪来内涵有了很大的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高教界对学分制的实施,既有共识,也有分歧。1.内涵之争对学分制的认识,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拉丁美洲解放的关键时刻,圣马丁同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举行了秘密会谈,此后不久,圣马丁辞去了秘鲁护国主职务,悄然引退。其原因是;瓜亚基尔会谈中有关瓜亚基尔归属、军队指挥权、独立后的政体问题上两人存在着严重分歧;秘鲁国内政局不稳,对君主政体不满,圣马丁的威信下降;圣马丁身体状况比较差,早有退隐之意;圣马丁个人品质高尚,不愿在无谓的争执中给革命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