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到了高年级,许多教师对长篇幅课文的教法感到困惑,总感觉教学课时不够,孩子理解不透,自己教得辛苦效果却不佳。许多教师都在探寻一种举重若轻的教法,希望既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只要教师能够看“清”教材,就必定能看“轻”教材,做到长文短教,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不适用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有必要采取模块化教学,在教师的培养、教材的选用、教法的选择方面融入模块化教育思想进行改革,解决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时下小学数学界听得最多的有这样一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对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宏观引领,意指在设计教学中既要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一观点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教后记",亦称"教学反思""教后感""授课心得",它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也是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加深对课程标准的领会、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改革的力度.可以说, "教后记"是教学技能升华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王志凤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1-64
"双高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高水平教师是核心和根本,先进性教材是物化成效,高效性教法是创新方向.在明确"双高计划"院校"三教"改革基本逻辑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基本方向,探索其行动策略: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对接产业需求;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对接岗位人才需求;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变备教法为备学法,变备教案为备学案.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7.
陈雄俊 《教育与职业》2007,(24):147-148
高度重视却又实效不佳一直是困扰"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在"两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中不能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颠倒了学生与教师、教材的"体""用"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对"两课"进行教材、教法、观念、评价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教后笔记是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这其中既可反思成功的经验,又可反思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一环节,大多教师往往重视不够,通常只是随意地叙述几旬,应付一下差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课后,倘若你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推敲课堂教学过程,就不难发现教后笔记内容十分丰富,既可反思学生,也可反思教师自己;既可反思教法,又可反思教法;既可反思教学语言,又可反思教学行为;既可反思教学结构,又可反思教学达标率.认真撰写教后笔记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教后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它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做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被教材束缚,因"材"制宜,以人为本,"咬定"教材不放松,实现教材资源的有机整合.下面以人教课标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五年级上册)为例,浅谈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遵循规律,恰当定位,善教活学,为初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人以几何教学的小中衔接为例,从四方面阐述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立足前几年务实基础,瞻望后三年做好铺垫",积极关注教学上的衔接,能在既生动又深刻中寻觅教学的平衡点,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使中小学在教材与教法体系上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陈宏 《华章》2012,(18)
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又因为许多教师是在以前教过历史、地理等课程之后转向社会课教学的,所以在社会课教学中就有可能自觉不自觉的沿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法,因而不能体现社会课的教学特点,也很艰难达到社会课的教学目的要求.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小学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  相似文献   

12.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用教材教"论者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教教材".从教材内容与功能的共性来看,"教教材"与"用教材"根本不构成教学中的对立范畴,"教教材"也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离不开教教材.本文认为应置换视角,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和实现教材层次多样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教材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有法,教师要自觉地依循教育规律和教学法则,面向实际,勇于开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同一教材,用同一教时,采用不同的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导之以法,授之以渔,达到“教为了不需教”的目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情意浓郁的童话。第二段中的几个自然段结构大致相似,而且有许多语句深蕴文章的中心。基于这些特点,我校三位教师采用了“同教材同教时不同教法”执教第二段。他们在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二度开发教材成为教师热门的"教学功夫",不管是在平时教学中还是在研讨课上,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处理下原有教材,不太会照本宣科地直接"教"教材.那么对原有教材的变动就能体现二度开发教材了吗?  相似文献   

15.
散文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与散文相关的文类知识和文体知识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既不知道"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教",由此,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特价值就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与体现.因此,语文教师掌握充分的散文理论知识,明确散文教学中"这一类"与"这一篇"两个关注点的本质和内涵,有助于克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功夫,底蕴十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这既是摆在我们每位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也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笔者近两年在参加国家级课题及“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实验、及我校初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进行了大胆探索、有益尝试。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高中历史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师强调的是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因此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成了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要求教师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则明显减少.教育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忽视了优化"学法","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教三年数学后调入邳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领导让我教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对于我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很难教,一是我不喜欢语文,二是我没有上过一节小学语文课,三是教学对象是中师函授班、师资班、高研班学生,他们不好教。硬着头皮接下此课,只有多看书、多读杂志、多看录像、多到一线  相似文献   

19.
教必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本文讨论教师如何达到教无定法的境界.从探讨因"课"制宜,到贵在得"法",着重介绍得法的四种途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过程;重视课堂教学设计,把握原则;以学法带动教法,教法促动学习方式;反思教学,静心学习,潜心研究寻求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后,许多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语文课程元素流失,引发了语文教师集体的学科焦虑。针对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非语文化"问题,"语文味"这个说法又开始流行起来。"语文味"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一种经验性的判断和评价,虽然不免笼统和感性,但是它好懂管用,对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挖掘其中的理性成分,使其更有价值。我们现在常说的"语文味"大约包含这样几层意思:1.像语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2.教的是语文,教材处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3.这样教语文有效,采用的方法策略比较合理;4.教学富有魅力,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比较高。这几层意思对应着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课程定位、教材使用、教法选择和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