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日益完善。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发展模式背离了发展的可持续性,使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处于危机之中.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种发展观,也是一种伦理观,它要求以伦理的观点来审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以伦理的规范来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强调对自然界采取伦理的、尊重的、保护的态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持续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的文化危机实质上反映的是人类的生存境界(意识)的危机.人类应该创造条件,"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由本能境界的生存走向生态境界的生存.批判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占有性,针对国际技术统治鲜明地提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应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恪守"富有同情心的公正原则"的"公共领域",是适应人类进入生态境界生存的需要.全球化时代现实发展的这种趋向,要求文学的价值应以审美的形态,把人的一切方面的存在整合为一种向生态境界生存发展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的"和平发展观"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线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为全世界所瞩目,其中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是为多数社会成员所崇尚、奉行的价值观,体现为国民对"生态文明"得认识理解、价值评价及对"生态文明"的需求感和愿景。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确立能够使全社会形成"生态共识"和生态信仰,整个社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风尚。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应体现在政府行政实践和社会治理、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制度和生态法律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民本教育具有优秀的传统:追求以“教育机会均等”为理想的普及教育,倡导以人性为基础的个性教育,探索以天下一家为原则的教育资源共享。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和以人民为发展中心的世界潮流,传统的民本教育在质量观、价值观、发展观上出现了不适与危机。因此,有必要对民本教育进行改革,以赋予其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近代以来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所造成的后果表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核心是人的发展。我国当前亟需转变发展理念,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发展观,这既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由我国社会与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任务所决定的。促进人的发展需要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而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和发展时期,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危机多发期。中国目前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分化重组、社会利益多元化,大量不稳定因素产生,在社会诸领域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并造成极大的危害性。要防范和消除这些危机,必须要对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发展问题,对中国来说,极为重要.发展观既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观和邓小平理论中的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江泽民的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的发展观的坚持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蕴含着对现代价值观的解构以及对新型价值观的建构。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借助于启蒙哲学形成了其现代价值观,并坚信借助现代价值观即可通过一个线性的、全面的现代化过程而不断取得进步。然而,西方社会并未如愿,而是于20世纪60年代陷入全面危机。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充满不满与愤怒,对现代价值观实施全面解构,提出了自己的价值主张。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价值观的全面解构,既具必然性,也具有局限性,但对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无疑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