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设置了"名著导读"板块,该板块在"编""导""读"上分别存在着名著选篇不全面不合理,教师指导不科学不有效,学生阅读的时间没得到保证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名著导读"的教学任务,推动新课改的开展,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导"的时机,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计划、阅读方法、课外辅读活动等方面加以指导;高中生应积极、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949人进行调研。从调查结果看,喜忧参半。喜的是多数高中生有正确的阅读期待和阅读认知,如认为读一些课外书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认为应该读原著、因"感兴趣"和"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而读名著、希望名著教学进课堂等,而多数学生家长也支持孩子买课外书。忧的是多数高中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结果离理想目标甚远,如读名著不做笔记、读名著从不与老师讨论、喜欢上网远胜于"看课外书"、读名著的数量太少等,此外,还有相当部分高中生读书从未有或罕有真正的"审美想象中"的感动。高中生的这种名著阅读期待、阅读认知与名著阅读行为、阅读结果之间的不协调,反映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剧烈矛盾冲突,其对教育工作者阅读理念、教学理念的拷问,也反映出了这个群体正处于尴尬的两难抉择之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关注,高考阅读题、名著题的比例加大,选材更贴近人文化,关注时代,关注未来,这意味着课外阅读将成为高中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也要改变传统观念,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在语文高考(江苏卷)中,名著阅读部分所占分值达到15分之多,这说明自从新课程改革后,国家及社会对名著阅读的高度重视。而现实状况是高中生在名著阅读方面存在着阅读量不够、阅读时间偏少、阅读方法有误的几个问题。因此,根据现状对高中生进行名著阅读课堂指导,提升高中生语文学科素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吴萍 《现代语文》2009,(9):33-33
时代飞速发展,网络、电影、电视成了学生获耿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想让他们静下心来读点名著似乎成了奢求。是什么降低了高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抱怨在应试教育下老师的评价机制让语文教学充满了功利性,学生抱怨厚厚的名著艰涩难懂,看不下去。面对如此矛盾,难道让高中生读点名著真的就成了奢望吗?  相似文献   

6.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号召,我国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要逐渐将阅读经典名著作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不断提升高中生阅读经典名著的能力,扩展高中生的文学常识。因此,特就阅读经典名著进行探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名著导读并不是高中增加的一个新的板块,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有名著的推荐阅读。但它与以往阶段的名著推荐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生应该阅读怎样的作品?通过阅读名著,高中生又能取得哪些人文素养的长足进步?名著导读与我们的课文文本又是怎样一种关系?推荐的名著学生是否有兴趣?这都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语文基础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名著的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然而,名著阅读,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忽冷忽热。笔者认为,名著阅读成为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应加大名著阅读的指导力度,加大名著阅读量,使语文教学紧握名著之手,努力向前,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名著阅读的困境语文新课标指出,初中生每学年应阅读至少两三部名著。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中考试卷上关于名著的考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增加文学名著建议阅读篇目以来,广大师生一方面承认名著阅读的价值,另一方面迫于课时压力难以权衡。而在大洋彼岸,美国高中生名著阅读课堂却是截然不同的活跃气氛。追根溯源,对比中美高中生名著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差异,为我们思考名著阅读教学的改善途径拓展了思路。一、美国高中生名著阅读学业成就评价的特征(一)多样性中国高中生名著阅读学业成就通常以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美国高中生名著阅读学业成就评价则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这种多样性不仅在于评价方法,还在于评价功能。1.标准化考试与表现性评价并存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常常出现在美国由州教育部门组织的统一测试中。更多的评价则出现在课堂里,表现性评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长滩市山岗中学(Hill Classical Middle  相似文献   

10.
名著是具备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它们历经时代和社会的考验而广泛流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名著阅读指导,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名著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加深文本阅读体验。文章以《猴王出世》为例,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提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汉末魏晋是文学价值观的第一次转折时期,虽未明确提出系统理论主张,但在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文学创作中已开“以审美为中心“的文学价值观之先声。究其价值观形成之主要因素,实与汉末文人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是一部以长征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力作。它真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传奇事件。作品在整体风格、写作方式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欧玛尔·海亚姆和他的《柔巴依集》,对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和他的诗译《欧玛尔·海亚姆之柔巴依集》的产生原因和经过进行了梳理,并侧重分析了后者在诗集中所反映的思想和创作的特色,从而使人们对这本薄薄的但却享誉世界文化的诗集,以及让人回味不已的这段东西方合作的文坛佳话,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能在总目的统领下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名著阅读指导难以紧扣其书类特质”“不能引导学生在微观探析基础上对名著进行互文关联阅读”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整体规划与微观探析相辅相成的视角提出构建“中学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实施的金字塔结构模型”这一解决问题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对学作品的阅读实际上也是一种审美活动。作为审美活动的学读解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以个体性,亲历性,情感性,创造性国特征的审判体验对学本意义的建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作品价值的获得,人生体验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学生个体审美体验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参与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其很多作品中表达了她作为一名坚定的黑人女权主义者的立场和理想,她提出的妇女主义思想贯穿在每一部作品中,代表作《紫色》的结局更是充分体现了她的这一思想和对黑人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以简练、有力、明快朴实、含蓄的文学语言和叙事风格著称,在其经典之作《老人与海》中实践了他的"冰山原则",完成了他的美学追求,创立了"电报式文体",开启了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18.
律琳琳 《海外英语》2014,(10):205-206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 is a world- renowned novel.This essay compares the original version and one abridged version.The abridged version keeps the main plot of the original version and easy to read,but loses the embedded message and decreases pleasure of reading.It may help varied readers choose literary works and induct ELS teachers to arrange reading lists for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园里,学生课下文学阅读是阅读活动中最自由的活动。其负面效应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已经构成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严峻挑战。负面效应的主要表现是阅读文本审美价值品位较低,从而导致学生审美趣味平庸,生活态度趋俗。同时,文学阅读方式的直观、平面化的特点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弱化。对此现象我们应深长思之,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文学的疆界、文学创作、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思维模式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理论教学必须结合当下文学语境和学生的接受习惯做出相应的改革。教师应该树立多元的文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