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教授治学"与传统的"教授治学"内涵迥然不同。在大学治理背景下,"教授治学"主要是指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及学术管理水平的教师代表,在学术领域切实行使学术权力,进行学术管理的一种大学理念和治理结构。其具体落实路径包括:厘清大学中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等专门的学术性委员会制度;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教授的严格任职条件和遴选程序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行政权力干涉学术事务、行政本位思想浓厚和学术本位思想被淡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创新,阻碍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为此,高校应从树立学术本位观念、增强行政权力为学术服务的意识,制定章程、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权责边界,提高普通教师及教授的地位和薪资,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等等,进而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学界呈现的学术观点而言,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之争,实则是关于学术权力的主张及其限度之辨。二者在肯定教授治理权、彰显学术权力等方面具有互通关联之处,但对学术权力限度的认识上却存有较大分歧。教授治校理念固然有益,但就实践而言却存在诸多困难;教授治学不啻为务实之举,但亦需避免沦为"仪式",或因过度张扬而遭遇既有权力遏制,更不能走向"学霸治学"的极端。如何在厘清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关系基础上,在大学章程框架内进一步加强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为学术权力的正当发挥提供必要舞台,将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从"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学术之治和大学之治等几个层面深入辨析现代大学制度下"教授治学"的内涵属性,指出在大学章程等外部制度保障下,要依托学科等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的学术权力运行体系,并对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科组织是大学结构的基本单元,也是教授治学的组织基础。学科组织行政化导致学术权力虚化,教授治学难以有效实现。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高校通过学部制改革、学术团队改造和学术特区建设等形式,尝试重构学科组织,实现学术权力回归。“三级组织两级管理”和“契约式管理”都是重构学科组织的有益经验,是实现教授治学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中,“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在历史渊源、内涵界定、权力侧重以及价值诉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既呈现理论上的分野,也有着制度上的耦合。实现“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制度耦合,是当代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必然发展,也是立足国情、化繁为简、平复争议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方案。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整体设计上,不但要保持两种模式灵活转化的张力,也要在维护教授权力的基础上避免行政化管理惯性,促进学术的民主与自由。在“治校”和“治学”制度耦合的路径策略上,可以从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改革学术管理组织出发,整合学校教授群体的资源,构筑教授权力的实现平台,建立教授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以增强教授治校和教授治学制度耦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在高校治理的过程中处于两难选择“境地”,实施参与式管理是“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一个“调节器”。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参与式管理会极大地提高高校管理效益,平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  相似文献   

8.
大学章程建设是高校实现"去行政化"的前提,高校"去行政化"是回归学术本真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结合"去行政化"与大学章程的内涵以及"行政化"弊端等问题,需要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倡导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真;增强教代会、工会等民主机构话语权,实现民主管理;探索建立董事会制度,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四种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而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加快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9.
"教授治学"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授治学"旨在促进学术自由,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在高校治理结构中,以"教授治学"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应居于主导地位,是"教授治学"而非"教授治校",并要以学生为本位。应通过重塑大学精神,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拓展"教授治学"外延,来实现"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10.
学术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在党委领导下正确处理“校长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关系。在阐述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历史发展与逻辑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界定模糊、学术委员会学术决策权缺位等问题或困惑,并从优化组织架构、厘清职责权限、健全运行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有创新性的、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论教授治学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根溯源、历史审视、现实慎思三方面出发发现教授治学的概念有悖于词源、大学发展的历史和大学发展的现实。无论是从大学历史还是从大学现实而言,教授在大学层面的治理都不应局限在治学这一狭隘的范围内,而更应强调教授在决策学术与行政事务方面的权力,即教授治理。教授治学只有回归到大学治理的上位概念,只有回归到教授治理的本质内涵,才能抵挡住大学日益加剧的行政化趋势,大学才能走向教育家治校。  相似文献   

12.
高校到底应该教授治校还是教授治学,现实中存在颇多论争。事实上,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的本质规定;"教授治校"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实中不宜机械照搬。教育家治校、教授委员会治学、行政管理者精于治事,是我国高校有效建立教授治学制度的内部条件,同时,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为教授治学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教授治学还是教授治校历来争议不断,但从现阶段的实践和发展趋势来看,教授治校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发展,教授治校被逐渐削弱在所难免,教授回归学术本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由“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是教授参与高校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仅符合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界对"学校法人"的研究,主要关注学校法人的必然性、学校法人制度及其意义、学校法人本质、学校法人财产权以及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等五个问题。其不足在于,对"学校法人"概念的界定尚待明晰,也缺乏对学校法人条件以及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本身的深入研究。今后应通过加强文本、历史和比较研究,重点研究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本身,并关注无法人地位的学校及其存在方式和责权。  相似文献   

15.
战后美式终身教职面临的主要批评有:人力成本高昂、岗位调整难度较大;对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行非升即走下的"Publish or Perish"短期考核压力过大,容易诱发学术造假现象;容易导致Lazy Professor现象。为应对以上问题,美国国内各界提出教师薪酬由学校和院系分比例承担、限制终身职位的比例、实行长期合同制、聘用非终身制教师等策略。我国教师聘任改革应遵循我国的国情和改革的约束条件采取渐进策略:非升即降、非升即转、非升即走三结合;长时段考核豁免;教师薪酬与院系财政紧密联动。  相似文献   

16.
当今大学"去行政化"的诉求日益强烈。行政化并不一定会带来官僚化,但是官僚化一定会影响和强化行政化。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想的实践是围绕北大校务改革及学区制改革进行的,其核心是去官僚化。当今高校在谋求自主发展、"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重新审视"去官僚化"的价值和当代意义。高校"去行政化"不是去除行政,而是要去除官僚化的影响;高校行政要以"服务化"为宗旨;高校管理的主体要多元化,要贯彻教授治学、教育家治校的办学理念;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应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消除"市管县"体制弊端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进行"省直管县"体制转型改革。相对于"市管县"体制来说,"省直管县"体制具有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层级等体制优势;但是"省直管县"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事权和财权不对称,催生了县与原来省辖市之间的矛盾;层级减少后管理幅度增大引起的问题等。因此,在从"市管县"到"省直管县"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财权,调动市、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适当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和提高省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参照各高校教授委员会的实际运作情况,结合高校教职工的调查问卷,从功能定位、制度建设、实际作用等方面探讨现阶段国内高校教授委员会建设,进而得出使教授拥有学术权利,形成"教授治学"的机制,使学术权力摆脱行政权力的束缚,从而为学术研究、学术自由创造条件,发挥教授在学术事务管理上的智慧和能力,实现大学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教授委员会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制度建设,力争为我国现代化大学管理模式的完善服务,以进一步发挥大学职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大学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的行使效力呈现出"日渐式微"之态。学术权力定位失当、制度设计缺失、学术精神衰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以及监督机制存在漏洞是主要原因。对此,可以从教授执掌学术权力、健全制度体系、培育和构建公共理性以及建立"以权治权"的监督机制四方面采取措施,正确解决"谁掌权、掌何权、如何掌权"的问题,从而提升大学学术委员会学术权力的行使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