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成铁 《小学生》2013,(7):63-63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把教学内容融于其中,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注重生活化的探索,联系生活讲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失误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田志杰 《广西教育》2013,(21):85-85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数学日记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工具,使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成为可能。为此,笔者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通过实践发现,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它的独特魅力,不仅让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教学中怎样做到生活和数学教学相结合?一、从教学过程中感悟生活实际苏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教材第6页,教学"认识物体"的教学内容时,就能充分体现"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有利于儿童认识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人手.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让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这样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进而乐此不疲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要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走向生活,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李芳 《宁夏教育》2012,(3):44-44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把生活融于数学学习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生动的课堂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材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们要怎样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又怎样让学生活学活用,让它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呢?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鲁丹 《考试周刊》2014,(63):73-7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联系生活讲数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林碧梅 《考试周刊》2014,(34):91-91
新课标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学好数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实现教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因子,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不断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让他们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一、挖掘生活资源,调动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注重生活化的探索,联系生活讲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兴趣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课题学习"课,既是全新的课程内容,又是新型的学习方式.数学课  相似文献   

20.
周明 《考试周刊》2012,(5):90-91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