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浩 《当代体育科技》2020,(8):154-154,156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在内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深入思考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之上,将高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加以结构化,使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更加明确和理想,以至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紧密联合。  相似文献   

2.
<正>"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依托体育教学达成发展学生体能的目标,是很多一线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一、厘清"运动能力"与"体能"之间的联系1.学科核心素养中"运动能力"概念与分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的分析,得出东方体育的内涵不仅包括现代体育所具有的人体肢体运动的内容,而且还包涵人体的呼吸运动、思维运动以及运动时时宜的环境、时间因素等本质属性。并指出发展东方体育将推动现代体育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对体育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体能提升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同时关注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发展。在体育课程设置中选择分层教学方法,对学生群体进行合理划分,为不同小组学生提出个性化的任务,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训练活动中学习运动知识,并将运动理论转变为运动能力,使之更好地了解体育活动,提高其核心素养水平,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本文围绕初中体育实践中分层教学的应用进行探究,介绍分层教学概念,分析初中体育实践中分层教学的意义,提出分层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教育学"的词源--德语"Sportp(a)dagogik"在德语、英语及中文中的概念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教育学是一门从教育角度考察人类各种体育活动的学科,它涉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关注人类各种体育活动与教育意义上的活动(如教学、教养、抚育、训诫)之间的关系,注重通过体育活动使人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发展.针对我国体育教育学的学科研究,建议在概念表述上回归德语"Sportp(a)dagogik"概念的内涵,在研究对象上进一步丰富,在研究内容上进一步充实,在研究方法上明确两个要点,在未来的发展上注重使人们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发展",并通过"教育意义上的发展"这个纽带将体育科学体系内的不同分支学科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教育学"的词源——德语"Sportpdagogik"在德语、英语及中文中的概念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教育学是一门从教育角度考察人类各种体育活动的学科,它涉及教育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关注人类各种体育活动与教育意义上的活动(如教学、教养、抚育、训诫)之间的关系,注重通过体育活动使人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发展。针对我国体育教育学的学科研究,建议在概念表述上回归德语"Sportpdagogik"概念的内涵,在研究对象上进一步丰富,在研究内容上进一步充实,在研究方法上明确两个要点,在未来的发展上注重使人们获得"教育意义上的发展",并通过"教育意义上的发展"这个纽带将体育科学体系内的不同分支学科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文章借鉴核心竞争力理论,结合普通高校学科发展的规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观测点,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径.旨在不断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核心竞争力,为其获得持续的、独特的和谐健康发展竞争优势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分析法,对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发达国家以"人体知识"为核心、从抽象到具体、从学科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展开学科构建的思路,坚持统一的分类依据,对体育教育、健身休闲娱乐、健康科学、运动科学等领域的共同关注,将为中国体育学科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以课程为中心"的概念体育理论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念体育最早可以追溯至20世纪中叶的学科结构运动,后由罗森和普拉赛克首次提出,最终为恩妮斯和陈昂发展成结构较完备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概念体育提出"以学校为中心的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理论模型",注重体育课程在身体活动干预中的核心地位,并以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概念体育课程理论框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5E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日本体育概念发展的四个时期--"养生论"时期、"身体教育"时期、"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时期和"运动中的教育"时期进行分析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把体育看作是一个学科概念,这几个时期体育的概念是不断进化的,呈现出由重视"身"的发展到重视身体教育的发展,再到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到重视"运动"的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文学上有不少独到的认识,形成了他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成为我国古代文论的发端.文章着重探讨了其"文质观",在阐释其内涵的基础上,试图结合孔子的经历思想进行分析,力图打破就"论"而论,零碎散乱的思维模式,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评价孔子的"文质观".  相似文献   

12.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伦理角度讨论了人们对于竞赛结果的价值判断,根据竞赛规则存在的必然性证明所谓"竞技规范"的无效性,尤其"竞技规范"作为竞赛规则以外约束运动员竞技行为和行动"第二规则"的不合理性.研究发现,竞赛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人们对于竞赛结果价值判断的不同理解,它们导致了人们参与竞技的目的的不同.为了使竞技运动能够健康发展,有必要理性地分析竞赛中"真"的价值与"好"的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我们选择竞赛中在"好"的价值指引下产生的行为与行动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4.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以人的身体活动来完成的,所以武术在具有技击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健身作用,武术从来就兼有健身和技击实战的社会职能,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侧重。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表演竞赛、养生保健进行研究分析,以使我们能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武术中的"打、练、养"及他们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由此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的文字及视频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练习的体会,对《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进行研究,旨在挖掘武术操中的武术技击动作,发掘武术操中对武术动作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内涵的武术文化进行梳理,由表及里的简述了对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传承,继而沿袭了武术“表”与“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姒刚彦 《体育科学》2006,26(10):43-48,53
从应用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对理想竞技表现(peak performance)新的定义,即理想竞技表现是指在竞赛中时各种逆境的成功应时。从该定义出发,构建了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训练模式,这一训练模式由4个阶段组成,即确认或预见典型逆境;找出合适的应时逆境方法;实施个人化的训练;评价训练效果。新定义及其训练模式直接植根于竞技运动实践,并以实例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中国足球萎靡不振的发展现实,国人在表达失望心情和发泄心中愤慨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中国足球的病根到底在何处,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什么不见成效;思考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是什么。基于这种认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批判性地思考中国足球急于求成的冒进机会主义行为;提出应准确定位中国足球,循序渐进推动中国足球改革和努力实现中国足球风格的形成;并呼吁当局者尽快建立厚积薄发的发展新思路来切实推动中国足球运动的全面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浅谈"时机"与"时机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良好的时机和时机感是比赛获胜的保证,阐述了什么是时机与时机感以及时机和时机感在训练、比赛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