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以诗证史”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发展思路。陈寅恪先生是“以诗证史”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中国诗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1],其《元白诗笺证稿》则是利用中国诗来研究历史的典范之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与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反映不同时期广阔的生活画卷,且后人亦能从中发掘王朝兴替与社会变迁的诸多信息。利用古诗作为日常教学的史料,可以展现史料的多元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素养。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典美学家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谢榛也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情之媒,情乃诗之胚.”可见我国古典诗歌历来讲究情与景的交融.而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我们称为意境.优秀的诗歌,往往能用短短的几句,创造出深远动人的意境,诗人通过创造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使读者通过体味能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受到启示和熏陶.学古诗,不体味意境,就好比囫囵吞枣,不知其味,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的魁力,而让学生读懂古诗意境,又是古诗教学中最困难的一点,因为意境不像实物那么可感,它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可意会却难于言传,要将古诗意境传递给学生,使之能跨越历史、文化的时空,感受古人的呼吸,体会古人的心境,除了在分析意境前,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作必要的介绍,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外,我以为老师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段历史。的确,纵观这些千古传诵的诗歌,有多少不是诗人真实生活的写照?读着一首首诗歌,仿佛是踩着历史的脚印一路走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不畏险恶、独立孤傲的情操。“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揭示了南宋统治阶级忘记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丑陋嘴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陆游的绝笔之作道出了北宋末期外敌入侵、祖国分裂的悲哀。所以.了解了古诗的背景资料,可以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走进诗人,感悟诗境。现结合武学中的招数。浅议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古诗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诗歌发达的国家。中国古诗的发展已有将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诗以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为流头,继之以《楚辞》,《乐府》,“建安”诗,“正始”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汇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古诗大河,波澜壮阔,蔚为观止。中国诗歌作者之多,作品数量之富,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仅《全唐诗》就集录了二千二百个作者的作品达四万八千九百多首。我国古诗像汹涌的长河,浩浩荡荡;像秋夜的繁  相似文献   

5.
陆机《拟古诗》不管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特色方面都对“古诗”有了全面的承继,此外,陆机在古诗的基础之上还对诗歌的内容、语言、结构、艺术手法、诗歌意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从而使得陆机拟古诗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学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6.
古诗(我把词和散曲也叫作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文学样式。《诗经》三百零五篇,篇篇都可合乐歌唱,所以《墨子·公孟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司马迁也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汉代设立音乐官署———乐府,采诗配乐,兼采民歌,于是文学史上便有了关于“乐府诗”的记载。词是诗歌的变体,最初是为“曲子”(乐曲)填写的歌词,因而又称“曲子词”。散曲是由词脱胎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也是按乐谱的音律节拍制作的可供演唱的歌词。古诗与音乐的这种关系,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是否可给古诗配上乐曲,让它以歌曲…  相似文献   

7.
黄娟 《中学文科》2006,(7):56-56
古诗是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被称为“史诗”,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这说明诗这一文学形式的史学价值。古人常用诗来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可以说,古代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发掘古诗中的内涵,以诗文证史,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手段,是值得每一位历史老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让孩子接近诗歌,走进诗歌,爱上诗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能使每个孩子成为“灵秀”之人.那么,如何让孩子真正领略诗歌的美妙呢?这就需要以“读”贯穿于古诗世界中. 一读古诗之“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诗是一种意境,一种精神,执著于解词析句上的兜圈子.如何领略诗词中丰富的意象、蕴涵的感情呢?古诗的教学应该给孩子们一个诵读古诗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走进诗歌园地,我们心醉神迷,流连忘返.古诗是语文课本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会鉴赏古诗是我们步入古典文学殿堂门槛的第一步.同时,学会鉴赏古诗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现在,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为例谈谈鉴赏古诗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探求古诗的意思 "知人论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知人"就是要了解其人以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的.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而来,都是有感而发,因而联系作者的处境和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容.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作者是唐代的杜甫.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情的产物,诗歌鉴赏应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应从煽情、移情、动情、品情、悟情等五个层面引导学生赏析诗歌,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了解诗歌,品析古诗之韵,领悟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11.
"孔雀胆"传说是发生在元末明初时期云南的一段爱情悲剧,传说是依托"孔雀胆"事件而来。关于这段历史,正史中没有完整的叙述,所以经过历代演绎,有诸多异文。正史和异文中都有阿盖公主两首诗歌的记载,这两首诗歌也成为研究那段历史的一个参照。无论是研究近代以来以此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还是研究"孔雀胆"事件,都绕不开阿盖公主的诗歌。文章通过这两首诗歌,用"以诗证史"、"史诗互证"的研究方法读解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2.
“记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元代刘因的这首具有历史批判精神的《读史》或许道出人们喜爱咏史怀古诗的部分原因。那些所谓的正史,官家色彩太浓,倒是那些有正义感,胸怀报国之志,“穷年忧黎元”的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博得了人们的青睐,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复习古典诗词鉴赏这一考点时,咏史怀古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复习时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顾颉 《四川教育》2001,(3):66-67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古诗即是其中的瑰宝.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加璀璨夺目,显示出永恒不朽的生命力.古诗似一卷史书,使我们了解历史;如一位明师,为我们开启智慧;更像一位丹青妙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可以说,古诗具有智育、德育、美育等多种功能,本文将着重讨论其美育价值以及古诗的教学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诗,涵蕴着丰厚的内容,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其张显着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把诗歌应用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不仅体现出综合学科美育之功能,而且还可以诗证史,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对于增强学习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培育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理清知识的系统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写景泛泛     
开栏小语 古代诗歌是不是都白玉无瑕?答案当然不是。且不论一般的诗歌作品,即或名家名篇也并非都无懈可击。这从我们下面开设的栏目“古诗指瑕”中可得到确证。“指瑕’并非仅为了挑刺,而是为了全面认识作品,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要知道,美与丑、真与伪、黑与白、正与反,总是互为作用。书法中讲究知黑守白,意思是书写时不仅要注意笔墨的运用(即黑),还要注意笔划间位置空白的经营,这样的字才美。诗歌欣赏也正如此。识其丑反过来也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另外,“古诗指霞”栏目中我们往往选发那些在写作上与我们平常写作有共同毛…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历史有区别,也有联系.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产物,它既反映文学本身的历史,也反映了社会诸方面关系发展的过程.恩格斯提到巴尔扎克时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列宁也曾这样称赞托尔斯泰;‘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了.”文学作品对于历史,确实可以起补充、互证的作用.史家以碑记奏议考订史事的例子不少,而以诗文证史的则不多.真正以诗文证史作为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以现代陈寅恪教授首开其端.在陈先生的著作中,有大量是对诗文的笺证.他用一些历史记载去笺证诗歌或文章,反过来又用诗文引出探讨史学的新线索,从而扩大研究的视野,得到不少的新解.如《秦妇吟较笺》、《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都是这方面成功的专著.  相似文献   

17.
面对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许多考生都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诗歌鉴赏题并非深不可测、难以捉摸,只要我们细心阅读、依“法”办“诗”,就一定能够将看似难不可摧的古诗题攻克。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等角度鉴赏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我们不妨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研习古诗,  相似文献   

18.
翻开小学语文课文,几乎每一首古诗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而这些名篇都可以看作是诗歌意境创造的成功范例。王国维提到:“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睛语也。”由此可见,意境,是作者眼中的景语,更是读者作者共同的情语,了解诗词意境的这些特征,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古诗的意境教学。  相似文献   

19.
吴国华 《天中学刊》2008,23(3):53-55
汉代并非“诗歌中衰”的时代,钟嵘《诗品》中所谓“吟咏靡闻”并不能准确概括汉代诗歌的真实情况。从西汉楚歌的繁荣创作可以看到汉初“遇事必歌”的浪漫传统。汉乐府和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五言古诗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对后世更是影响深远。在各体文学竞相发展的汉代,诗歌同样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于“孔子删《诗》”的否定,虽论据众多,但实际上真正较有说服力的仅只一条,即“古诗三千”与“逸诗”稀少的矛盾.然无论是“古诗三千”还是“逸诗”稀少,否定论者的理解都值得商榷.所谓“古诗三千”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不仅带有夸张色彩,而且也是指各版本累加的总和;所谓“逸诗”也并不是整部《诗经》之逸,而只是部分显贵地区的诗歌之逸,特别是《周颂》和二《雅》之逸.由于《周颂》和二《雅》的政治地位比较高贵,本来被删的几率就不大,因此以经传所载“逸诗”之少而否定“孔子删《诗》”,这样的论证也同样是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