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Z1):106-108
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是新形势下为贯彻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部队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而采取的部队依托高职院校进行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创建科学的军民融合、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士官人才培养模式,以电气自动化专业定向培养直招士官为试点,大力改革实践教学课堂内容形式,融入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提高了直招士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后续在部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军民融合发展共育士官人才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北京市首个承担定向培养士官任务的高职院校,为部队定向培养技术复杂、培训周期较长的军地通用士官。2016年学校成立了士官学院,全面加强士官生培养工作的统筹与管理。学校通过高考面向北京、山东、湖南陕西、甘肃、河南等8省市招收定向培养士官生,学制三年,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招收定向培养士官是军民融合发展在教育领域的新探索,如何培养定向士官生是担负培养任务的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空军定向培养士官生工作开展的实际,简要分析了定向士官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培养课程体系设计,培养的方法、途径和要求,旨在为承担培养任务的院校提供借鉴参考,共同提高培养水平,确保为部队输送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军民融合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当前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根据船艇部队对技术士官的需求,建立军校、地方院校、企业和部队之间军民融合培养舰艇装备技术类士官的立体格局,并从法律政策、人才选拔和建立反馈机制等方面给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依托地方高职院校培养士官人才,需要建设军营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军地"共研军营文化融建机制、共定军营文化融建内容、共商军营文化融建形式"等途径,推动部队军营文化和学校校园文化有效融合,形成独特的校园军营文化,为定向培养直招士官提供良好的军营文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6.
定向培养士官工作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生成渠道、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军队现代化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为此,以提升士官生能力素质培养质量为切入点,在明确构建素质能力培养体系意义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以“军事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管理组织素质、思想工作素质、人文艺术素质”为核心的能力素质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定向培养士官是为党育人、为军育匠、为国育才,定向培养士官研究还滞后于定向培养士官工作要求和部队军士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加强定向培养士官研究具有军事价值、教育价值和管理价值。基于管理学视域对中国知网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定向培养士官研究动因、方法、成效问题,从方法、方式和技巧维度提出加强定向培养士官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8.
定向培养士官是部队依托地方院校的优势专业资源,军地双方共同为部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士官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定向士官人才培养质量,应以士官能力要求为牵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建立健全培养机制为抓手,提升融合质量水平;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实现士官培养效益的最大化;以岗位需求为核心,努力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依托普通地方高等院校开展定向士官生培养工作,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兵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军队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育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定向直招士官生培养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在全面客观分析现阶段士官生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从职业视角提出构建一体两翼“π”型士官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军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实施末位淘汰制度、建立独立的士官学院、部队和地方高职院校深度融合、联合管理以及实施3.0+0.5办学模式,通过改革,期望士官生在大学生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培养、军事素质训练上实现三丰收。  相似文献   

11.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跨界融合为特质的新商业深刻影响着会计及其相关行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挑战,高职会计专业群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培养规律,依托职教集团,着力打造行企校共商、共建、共享的职教共同体,通过整合产教资源,积极拓展适合会计职业人才的校企合作方式,以创新"财会金融+数智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提高会计职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存在的少、短、浮等问题,构建了新型“实习就业一体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实习基地群的建立、遴选机制的制定、实习内容的科学规划、多元课堂的运用、长效机制的形成,保证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学校专业教育与企业实践双轨运行的无缝连接。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实用、够用的基本定位,坚守职业育人、社会服务的根本定位,坚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基本路径。从资源共享、产教融合、外来经验、人才培养等维度,深入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政策文本走向,包括走向多主体、多元化的职能定位;走向重点突出、辐射引领的发展方向;走向引入国外经验、创新运营模式的本土化实践;走向职能证书、人力资源提升并存的功能。因此,职业教育应通过构建“政、企、校”多主体的治理结构,强化“融合性、辐射性”的行动定位,秉承“兼容性、创新性”的本土化迁移、探索“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思路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4.
潘磊庆  张伟  屠康 《科教导刊》2020,(3):66-68,180
本文对食品工程专业背景,研究生培养方案,社会认可度等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当前情况下食品工程专业硕士在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实际出发,围绕高校供给侧教育改革方针,积极改革课程设置,增强师资团队实力,提高硕士实践能力,学习发达国家高水平培养模式,基于供给侧理念,构建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综合素质,使其符合市场、企业、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学课程必须彰显六个方面的特征,即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职业培养目标、职业项目驱动、职业实训设施设备、理论实践一体化、过程性评价,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英语+专业“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符合教育部对高职高专学生提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契合度,促进了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促进了职业院校加强学校自身的实训室建设,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6.
蔺燕  杨洁 《科教导刊》2021,(3):47-48
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和教师资格证有效衔接"等突出问题,汲取国内先进职教理念和标杆院校经验,按照专业建设的"三原则",即行业需求导向原则、能力本位原则、学生中心原则,探索实践了将人才培养、资格证书、技能大赛相互融合,将实训、评价、就业紧密结合,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三融合、三结合"的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师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师应确立新型教师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凸显教师专业化理念;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成为高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对“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修订培养方案、推进协同创新和推动教学改革方面,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研究,对高职电商专业“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及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