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杭州北苑实验中学紧扣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选择师生喜爱的篮球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优先发展的项目,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纲,聚焦体育学科育人目标和任务,经过两年的努力,逐步构建了以球育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的"活力篮球"课程体系,彰显了北苑实验中学的办学特色。一、做好顶层设计,突出素养目标杭州北苑实验中学"活力篮球"课程体系建设的初衷是让学生通过三年学习,  相似文献   

2.
贾娜 《体育师友》2022,(1):62-63+67
针对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学校体育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借鉴美国、加拿大对体育素养的前沿研究现状,分析我国体育学科素养指向,以及学校体育构成要素中对体育学科素养的价值域。提出:对两者之间表里关联度的认知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运动能力、情感教育态度及价值观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学理性逻辑认知,深度剖解学校体育的传统意识毒瘤,深度审视学校体育教育现象,以推进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一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学课程建设起点的教育学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化高等体育院校的教育改革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及较高素质的普通中小学体育师资 ,建设面向 2 1世纪的学校体育学学科课程体系成为当今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学校体育学的学科建设 ,必须基于我国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的现状 ,依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遵循教育心理学发展规律 ,从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实践出发 ,不断完善学科课程自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20,(4):1-3
自1903年中国学校出现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体育课程以来,多元化的两极摇摆始终未曾消亡,即向两个极端不断震荡的"钟摆现象"贯穿于体育学科百年发展的历程。学科向度与生活向度是教育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向度,也是学校体育课程近百年来摆动的两极。历史上我国体育教育先是轻学科、重生活,后又转变为重学科、轻生活,直至新世纪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逐渐走向融合之路。文章从学校体育课程的学科向度与生活向度的历史溯源出发,对二维视角下学校体育课程的"钟摆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两者不断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5.
立足学科分化与交叉视域,从学校体育学生成与发展路径、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现实困顿以及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想3个维度审思学校体育学学科的发展。认为:学科分化是学校体育学形成的原动力,学科移植是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生长力,学科交叉是学校体育学创新的生命力;学校体育学在与母学科以及其他外部学科交叉发展中凸显了学科属性迷失、嫁接移植错位、学术话语混乱、研究范式冲突、理论体系阙如等问题。基于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将会在理论统合、知识耦合、实践契合、资源聚合等方面释放出更大的学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学科中的各概念及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现有概念的科学性不强,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不明显,特别是体育课程新的概念的出现,有必要在学术界对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单元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的大小问题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根据目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本研究从教材内容主次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确定单元大小的问题;重新认识了学校体育学科中各概念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其中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学科体系构建与课程群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体育事业实践形态、人类对科学体系结构的认识成果及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依据,通过界定学科域,整合学科群,采掘学科点分析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学科体系的层次结构,构建由本体学科、交叉学科、相关基础学科、新兴学科4个学科大类及所属学科群组成的高等体育教育的学科体系。以此为基础,设计由4个课程群和12个课程大类组成的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并对高等体育教育的学科与课程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学校体育中的众多相关问题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直存在一个较为混沌的问题亟待解决,即学校体育学科中不同子学科的相互区别与联系问题。从目前能够检索到的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成果和相关资料来看,对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及体育教学论的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等核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而导致了学校体育诸学科的范畴不清,概念不明,研究零散。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学校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不适  相似文献   

9.
李世良 《体育师友》2022,(5):19-21+25
运用文献资法、专家访谈法对新课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三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深度贯彻进行分析。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通过明确人才培养体系,坚持教学目标导向;衔接职业素养发展,优化教学设计;注重理论实践结合,促进专业能力提升;落实以体育人,健全学生个性品质四个方面分析职业导向下深化体育课程的必要性。探索学科核心素养与职业导向结合的课程构建路径:优化中职体育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模块化;优化教学设计,在运动参与中培育个人品行;情景教学中深度贯彻体育精神,凸显职业素养;融合职业素养要求,合力推动健康行为。学科素养和职业能力双融合,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学科”、“课程”和专业”的界定及这三个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长期以来困惑着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办学的理论与实践。对这三个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指出“学科”、“专业”和“课程”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三个领域,它们的发展分别遵从科学探索的规律、劳动市场人才供需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教育学规律。三者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为:社会对不同规格专业人才的需要决定着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决定课程设置,专业是该统一体的核心。专业设置不仅以一种社会需要的特定形式促进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还决定着对有关学科知识的取舍和组合,形成本专业特有的知识(能力)结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交叉学科不断兴起。交叉学科的多科性使得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都存在着自身的特点,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决定着交叉学科的培养质量。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的典型特征,涉及到体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研究表明,构建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要以体育、经济、管理三大模块核心课程作为基础,以体育产业核心活动相关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学科基础厚实、专业核心凸显的课程体系。同时,要通过挖掘相关学科优势资源,建设适应性师资队伍,形成交叉学科课程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一、实施学校多元化课程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文化我校依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从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提供选择、促进发展、突出专长的功能出发,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建立起以基础型、丰富型、发展型和专长型四类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1.规范开设国家课程,开设校本课程,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我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体育界出现3种"素养"理念:"体育核心素养""身体素养"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体育核心素养"在与教育界保持一致的努力中,延续了以往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路线,试图整合知识、技能和态度多个维度,以构建体育核心素养体系,该理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身体素养"以世界的眼光结合认知论的理论架构,重构我国体育的基本结构和认知,其解释力已经超出以往我们对体育的认知范围,对突破体育学术研究边界具有重要意义,该理念已被《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所采用,进入实际操作领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则对体育学科如何衔接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进行探索,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到教学的所有方面和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尽管以上三大理念都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它们共同形成了当前我国体育改革和体育教育改革三股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力量,之间的分歧与争议有利于形成新的学术讨论焦点。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所在学校聚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着力提升干预效果,建设了“家校协同”机制。该机制遵循互动原则(学校与家庭合作互动)、统一原则(学校与家庭合力发展)、双向原则(学校和家庭双向促进),有效推进育人共同体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一、发挥优势,构建整体化课程体系基于对我国著名教育家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学校以“童心、爱心”为核心主张,重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课程、学校特色项目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它应区别于其它相近学科的特质,反映其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固有特点。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影响着该门学科的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和体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因此,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对整个课程的构建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学科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在对体育课程甚至对学校体育的讨论时,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体育学科特性的问题,对体育学科特性的研究已经成为体育学科研究的基础性研究,是一个重要和紧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用归纳的方法对体育学科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就体育学科的特性和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关系与研究课题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武化教育概念进行厘定,在研究武化教育助力学校勇武特色形成的内部理路基础上,探讨学校武化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1)以"武的形式"为手段,以技能、道德和精神的内容策略,以培养"心力""胆力"和"体力"为目标策略,采用"打练并进、德艺兼修"模式策略、通过"尚武""品武"欣赏教学的方法策略,使学生成为未来生存"强者"、生活"能人"和生命"英雄",是学校武化教育的教学策略;(2)完善课程,铸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校风特色、聚焦"强化套路,突出技击"课程特色、彰显"功力自修、展演激励"课外活动特色,是学校武化教育的课程策略;(3)学校勇武特色办学理念的形成、武化教育师资培养状况、"武的形式"互惠课程开发程度、勇武特色校园文化形成的评价方案,是学校武化教育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提高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个体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人才为切入点,通过COOC文献计量软件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定量与定性研究。结果发现:限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制约因素是缺乏实践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是:学生接受体育学科教学后,通过自身内化而形成的一种长期存在并对其自身运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的内在修养,由运动能力、体育情感与健康知识组成。建议提升路径:坚持以学校体育为主、体育教师为辅,加强家校联动,促进校内外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信息窗     
课改专题讨论预告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家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八年的课改经历了顶层设计、实验探索、全面推开三个重要的工作阶段,在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考  相似文献   

20.
以非物质文化学遗产为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以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着眼点,遵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特性,促进学校教育与民族体育的融合,构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体现出校本课程的"文化性""健身性""传统性"和"科学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