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探寻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发展方向,以期丰富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研究认为:学校体育具有"二重性",其本质功能是体育与教育二者的统一,即"健身育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未能充分体现其本质功能,不同程度上存在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局限性;新时代"立德树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学校体育新目标,指明了"健身育人"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体育之"育"的本质、目标及实施路径展开研究,旨在为丰富学校体育理论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之"育"的本质是育人;体育之"育"的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增强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培养自主健身能力和塑造健全人格;提高认识水平、促进体育参与、强化运动技术、重视体育比赛、加强引导、发挥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等是实现体育之"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同样,中小学体育也应提倡“三全育人”,即通过全员育人,夯实青少年全体学生的体育公平均等化教育;通过构建课内外与校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育人体系;全方位育人,开发青少年体育“健身育人”的多维价值,共同实现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5.
<正>一、学校体育传统不能丢清华在马约翰教授等的坚持和倡导下,不断强调体育的"迁移价值"、"体育是激发爱国热情和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在长期办学中积淀形成了优秀的体育传统,并从以下四方面坚持和弘扬体育传统。1.不断创新体育理念的传统。周诒春校长最早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后来发展为德智体美群"五育"并举。梅贻琦校长提倡不仅以体育操练身体,更要借此养成团体合作的精神。蒋南翔校长把体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改革开放新时期,清华大学与时俱进,提出"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理念。2.校领导班子重视的传统。清华大学历任校长不仅亲自抓体育,更率先垂范,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从学校体育课、课余体育、家庭体育三种体育类型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得出体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学校、家庭和学生方面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校、家庭和学生应三位一体,共同促进体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的结论。提出如:保证上课次数,提升课堂质量;制定课余体育活动计划,提升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等建议和实现路径,丰富体育培养中学生健全人格相关理论研究,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7.
刘宏辉  宋文利 《健与美》2023,(11):124-126
以分层教学法为研究切入点,对其在艺术体育教学中的育人成效展开探讨。艺术体育具有发展运动技能、提升审美意识和深化素体素养培育的育人价值与成效。当前艺术体育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基础不同、运动技能发展成效不高、教学理念单一、审美意识培养不足、教学方式有限、身体素养培育有限等问题。将分层教学法引入艺术体育教学中,按运动基础分层,有利于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按审美认知分层,有助于培养多样化的审美意识;按育人导向分层,可以推动身体素养培育成效的提升。为此,提出选拔分层,建立不同运动层次的教学班;目标分层,构建不同美学特点的课程内容;培育分层,建立不同育人目标教学形式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8.
失踪的奖牌     
《中国学校体育》2020,(3):84-85
<正>一、案例背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学生的发展需要健全人格。健全人格要素是人的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优质教育发展的必然。刚入小学的儿童会遇到学业、人际关系、比赛竞争等方面的挑战,面对挑战,他们常常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应对的本领。站在人的全面发展高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要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效果。因此,体育与  相似文献   

9.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双高”院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双高”院校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双高”院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体育课程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体育课程作为“双高”院校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双高”院校专业群、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要想在“双高”院校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就要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上传播思政理念、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思政要求、在教学评价上定好思政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以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主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探讨高校体育教学和健康课程改革的新思路。以达到“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的思想。全面推动素质教育,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传授健康知识,体育技能知识,实现增强体质、改善心理、健全人格的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自主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寓思想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生存教育和与人融洽相处的教育于体育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参与体育、融入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乃至终身体育。成为有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吴亮 《体育教学》2012,32(12):10
一、坚持理念,健全体制 建校六十年来,学校领导班子虽几经变更,但"开展学生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办学理念始终没有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在铜山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称号的激励下,学校以铜山区"三不怕"工程为抓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体育人"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认真落实"八个坚持",使郑集中学呈现出学校体育理念新颖、措施得力、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良好态势,对本地区体育教学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邰莹 《中华武术》2023,(5):10-12
<正>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阐明体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一论断是对学校体育价值的高度凝练,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体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不仅可以育体、育德,  相似文献   

14.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点,以健康第一为中心,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利用网络、学生体育协会组织、体育竞赛、体质监测等手段,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教学新模式,进行三个课堂整合,增强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效果,放大了第一课堂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及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了学院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讲话,交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  相似文献   

16.
<正>一、全教会提出了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全国教育界提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是  相似文献   

17.
沙鹏 《体育师友》2021,(1):34-36
教学评价设计是检验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重要手段,同时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合理、有效使用评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从而实现素养导向的体操项目学习,落实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学生技能学习,忽视了学生行为素养和体育精神的锤炼。通过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检测学生在体操项目学习中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为体育学科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21,(11):1016-10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做体育文化人和"新文科"建设为切入点,对当前体育师范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进行研究。结论:社会的偏执印象阻碍了体育文化人的发展;专业与基础、传统与西学、感性与抽象三维层面的结构失调加剧了人文素养的弱化。为此,加强体育人文素养重要性的再认识、转变培养理念、营造专业化的人文素养氛围构成基本强化路径。体育师范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省思及强化有助于培养新时代的体育人,为"新文科"建设和体育强国增加新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在体育领域的有益尝试,拓宽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辩证分析法,以"三全育人"为切入点,分析"课程思政"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在阐释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之上提出践行路径。研究表明,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理基础包括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目标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实践性、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的可为性。提出制度主导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系统育人相结合、常规路径与方式创新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探究相结合、课程设计与德育规律相结合的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推进的践行路径,以充分发挥大学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拔节孕穗"的积极作用,助力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大学生在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提升的一体化建设中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吉 《拳击与格斗》2020,(3):127-127,126
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在"三全育人"大背景下,高等院校在展开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广泛运用其中,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展开,让学生可以自觉地参与其中,提升他们的学习认知与意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与方法。基于此,本文就"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展开了深入以及全面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