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性质可谓众说纷纭,对于虚假陈述的诉讼救济更是无从下手.要明晰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的性质应当先明晰证券虚假陈述的主要特征、主要类型.通过对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性质的学说比较分析,把证券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性质界定为侵权责任.既然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其责任构成要件应当包括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与过错.实体法只规定权利,权利救济是程序法的职能,要实现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追究有必要对证券虚假陈述的诉讼救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当遭遇虚假陈述时,证券投资基金和一般投资人一样会受到损失,也同样具备提起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的资格。证券投资基金的不起诉行为不但违背了其设立目的,也违反了基金合同的约定。应完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协调外部监管体系,明确基金财产运作主体的民事责任,促使证券投资基金积极行使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对起诉前提、诉讼方式、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失认定等主要方面展开评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探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相关法律适用对于解决这类纠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囿于我国立法技术不足,相关理论和实务欠缺,导致在具体的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赔偿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困难,在证券虚假陈述的制度构建中,应结合证券虚假陈述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证券民事侵权法律制度设计和民事法律适用。特别是对于揭露主体、揭露日等需要高度证券知识做支撑的法律概念界定上,必须要考虑现实情况,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进行相关考虑。  相似文献   

5.
虚假诉讼案件的频发对现有的诉讼法律制度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虚假诉讼的本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对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即社会诚信体系缺失,成本收益失衡,审判机制的内在缺陷及制裁措施乏力等方面的分析,运用比较法学和实证分析法学方法构建对虚假诉讼的防治体系,其中内涵国民诚信意识建立及司法,立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虚假诉讼案件的频发对现有的诉讼法律制度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虚假诉讼的本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对虚假诉讼产生的原因即社会诚信体系缺失,成本收益失衡,审判机制的内在缺陷及制裁措施乏力等方面的分析,运用比较法学和实证分析法学方法构建对虚假诉讼的防治体系,其中内涵国民诚信意识建立及司法,立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杜璇 《培训与研究》2004,21(6):54-56
本对有关虚假陈述的认定,民事赔偿案件原告、被告的范围,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认定以及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等有关问题做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8.
新的民事诉讼法首次从立法上确立了虚假诉讼制度,将有力促进虚假诉讼的查处和打击。诉讼是司法机关着力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纠纷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占有他人财产或实现其他非法目的,即通常所说的虚假诉讼。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社会诚信缺失,虚假诉讼案件激增等情况,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结合其他国家规制虚假诉讼的经验,并从社会角度、实体法角度、程序法角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虽然当前我国启动虚假陈述损害赔偿机制,对于提高公司质量信号传递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情况等方面来看,虚假陈述公司的处罚价值影响有限,股东民事赔偿还有诸多障碍,最高法院在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认定与损失赔偿等方面的规定上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施行后最早提起诉讼的证券民事赔偿案件,东方电子案创下很多第一。更为重要的是,东方电子案的解决过程虽然经历无数周折,最终该案还是在客观条件相对有利、各方积极配合的情况下以调解方式得以了结。本案的解决给予我国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上市公司、法院、律师和股民很多的启示,也告诉我们调解在维护稳定和发展经济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事责任性质的确定应依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主体区分对待,并赋予投资者一定的选择权。对虚假陈述的前置程序,其存在的合理性应当建立在方便投资者举证责任的基础上,而不能因其拖延诉讼时间就主张废除。通过与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比较,我们以为引入集团诉讼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我国目前的代表人诉讼制度还是存在一定优势的。  相似文献   

12.
虚假诉讼行为妨害司法秩序,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虚假诉讼罪为民事诉讼中的虚假诉讼之可罚性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该罪有效解决虚假诉讼纠纷,但在实践认定中产生较多分歧。深入解读该罪的概念、罪状、犯罪停止形态等内容能为准确适用该罪提供理论支持,同时,立法、司法机关应出台相应司法解释来完善罪名解释与司法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制度的异化以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虚假诉讼为最严重的表现形式,迫切需要设计出一套具体的防范及规制措施。要有效地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规制,需要充分运用立法和行政综合治理手段,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和监管制度,建立虚假诉讼案件的预防和识破机制,健全和创设程序法上的规制措施,建立实体法上的侵权损害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虚假诉讼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社会诚信,立案登记制带来案件增多的同时也让虚假诉讼问题更加突出,但立案登记制的确立不仅不应是虚假诉讼爆发的助推器,相反人们可以通过分析立案登记制后虚假诉讼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其所导致的危害,以理论为起点结合实证数据,从成本与收益的经济角度,程序安定与司法威信的社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虚假诉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第113条对虚假诉讼进行了规定,第56条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应对虚假诉讼。然而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对虚假诉讼的规制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在于第三人撤销之诉应用较少,通过其最后确认虚假诉讼的案件极少,虚假诉讼行为人民事责任缺失。通过适当扩大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范围,协调与相关程序的顺序,一并解决第三人提起的新主张,能更好地把规制虚假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相结合,发挥其规制虚假诉讼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理论界多把虚假诉讼、诉讼欺诈、恶意诉讼等相似概念混用的情况,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虚假诉讼与相似概念的区分人手,分析其本质属性和行为方式,并从刑事法律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证券虚假陈述的行为层出不穷,受害人众多。虽然证券法中有关于追究责任人、保护受害人的规定,但相应的程序性规定不够完善,以至于实践中很难操作,使受害人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起诉权利人、代表人诉讼、责任主体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冲突和衔接等证券诉讼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这一现象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虚假诉讼呈多发趋势。这种行为侵害其他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扰乱诉讼秩序,损害司法公正和权威。但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虚假诉讼的认识并不一致,各地司法机关对虚假诉讼行为的处理也无法统一。首先对虚假诉讼的概念作了辨析,然后从经济学及法经济学的角度,对虚假诉讼现象进行实证和规范分析,并探讨虚假诉讼行为的经济学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在经济纠纷的诉讼中,控诉双方时常利用司法机关的法律审判来对第三者的权利进行侵害。虚假诉讼作为现代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现象,其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宗旨所背离。本文从虚假诉讼形成的背景,及其成因入手,对虚假诉讼行为从本质上分析并对其频发的形成原因深入研究,同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能够从根本上对虚假诉讼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虚假诉讼的概念及本质入手,探寻虚假诉讼的成因,查找现阶段我国法律制度在规制虚假诉讼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