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曲子词中保存了不少关于唐五代民间节令习俗的珍贵史料。从中可以看到,虽然远离中原,但敦煌曲子词所体现出的河西地区燕乐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敦煌曲子词中体现中原文化的作品,以罕见的写本出现,弥足珍贵,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初期形态。雏形的词学思想伴随着敦煌曲子词的节拍相继萌生。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缘题所赋予抒其哀乐的词体功能意识、鲜活生动的原始形态以及朴拙自然的审美理想。敦煌曲子词的词学思想尚处于直觉、混沌的状态,但从它的创作倾向来看,在混沌的状态中,孕育着未来词体发展的多样性的合理趋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敦煌佛教曲子词的几种调名源流及其歌辞在敦煌写卷中的保存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辨,进而认为体制短小的民间曲子词并不适合传达佛教思想,这也是佛教很少直接引用曲子词调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指出敦煌佛教曲子词的主体是拟调名和失调名者.  相似文献   

4.
自从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打开以后,敦煌曲子词便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与探索,并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但在敦煌曲子词的研究与批评中,仍然存在着方法、观念及结论等诸多方面的分歧。尤其是关于《云谣集》中30首词的词性界定,词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本文从"民间词"与"文人词"的不同概念入手,通过对《云谣集》与敦煌其他曲子词以及后蜀《花间集》所作的文本辨析,再结合其形成过程的探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词集性质作进一步的确认,最终得出其应替代《花间集》成为我国首部文人词集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敦煌曲子词又被称为敦煌歌辞,其不仅仅是我国敦煌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世词作的早期形态。它珍贵的文学价值,一经发现便很快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从词作的创作者、词作的写作视角、隐逸之词的情感表达以及词作中所显露出来的艺术境界出发,简要分析其与后世词作,尤其是与后蜀赵崇祚所辑录的《花间集》中词作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敦煌曲子词是词的一部分,也是唐五代文学园地中的奇葩.它源于民间,多为民间无名氏的作品;与同时代的《尊前》《花间》等文人词相比,其语言、题材、词体等方面又有许多迥然不同的地方,这正是敦煌曲子词与文人词的分野.本文拟就其几个方面陈述一些看法.方音与习语敦煌曲子词中,有些词篇很不协韵,语言也颇费解.以前研究家们多从校勘学上着眼,认为系由辗转传抄中的讹夺、误增等原因造成的;还有人从我国词学史上论断.以为与初期词平仄不拘、用韵自由有关.诚然,传抄中讹夺、误增者不少,初期词中用韵自由者亦有,但是,它还与唐五代边地一些方音入词不无关系.这从敦煌曲子词的许多词篇中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7.
敦煌曲子词作为现存最早的唐五代民间词,题材广泛,反映了当时相当广阔的社会生活面貌。敦煌曲子词中多次使用泪意象,以展现男女不同的生存环境,反映当时社会不同社会群体的普遍生活面貌。尤其是泪这一特殊意象,更加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杜斗城先生开始从事敦煌五台山研究,并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出版了专著。杜先生的敦煌五台山研究,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厘清了敦煌石窟中的五台山资料;建立了敦煌五台山资料整理与研究的基本框架;首次对《五台山赞》进行分类并判释了《五台山赞》和《五台山曲子》的抄写年代与创作年代;认为敦煌莫高窟第61窟就是敦煌的五台山并首次对各地五台山展开研究;梳理出九条古代五台山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9.
与之后的文人词不同,敦煌曲子词具有强烈的民间特色,主要体现在题材范围广泛;运用浅显通俗的口语;使用故事系列词、联章对答等民间文艺形式.  相似文献   

10.
敦煌画稿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与美术史文献、敦煌绘画(洞窟壁画、绢画,版画等)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古代美术的创作规律等问题.本文在论述敦煌画稿研究现状时,着重介绍了比较重要的一些课题以及相关成果,进而对敦煌画稿的研究前景作了一些展望,提出了敦煌画稿有待于探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学研究历史已有一百余年,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亟待探讨敦煌文学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初步总结出敦煌文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思路,即在保持现有研究方法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刷新敦煌文学的研究:一、通过对敦煌文学概念的探讨来扩大敦煌文学研究资料范围;二、通过对敦煌文学研究理论层面的关注来拓宽敦煌文学研究方法;三、通过对敦煌文学总体研究的加强来推进文学史的改写。  相似文献   

12.
在敦煌曲子词和敦煌五言白话诗里,有一类歌唱征夫,反对当兵的作品,对它反映的时代背景,早已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龙沐勋先生在《词体的演进》一文中作了一个大概的推测:“开元天宝间,一般民众所同感痛  相似文献   

13.
敦煌词《捣练子》十首有很强的叙事性,实际上,这也是敦煌文学的特点之一。敦煌文学的叙事性作品在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技巧、抒情性等方面都有共同性,这些共同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曲子词源远流长,早在隋唐之际,就已在民间流行,而到了晚唐、五代的“花间”时代,则从小邦附庸而蔚成大国了。曲子词由民间向花间的演进过程,以前因限于史料无从了解。敦煌曲子词的再度问世,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刘大杰先生认为敦煌曲子词代表了八世纪到十世纪中期这一阶段的词史发展;俞平伯、阴法鲁、唐圭璋诸先生也断定它是唐代  相似文献   

15.
自1920年王国维发表《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起,中外学者在搜集整理作品、勾稽有关史料、追源溯流、探讨影响、考证故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相当可观的成绩。但由于敦煌变文研究的特殊性,对上述研究涉及的一些问题,甚至是一些带根本性质的问题,除一些基本认识外,至今有许多不同看法,众说纷纭。值此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之际,本文规对八十年来变文研究中的称名、渊源两个问题,作一回顾,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今,学界对敦煌文内涵、外延的认识逐步明确、清晰,具体研究也越来越细化、深入。但仍没有将散文类的丈学作品梳理清楚,更多的是对资料按篇或按类的校录、研究。笔者在参考现有敦煌文献的基础上,试对百年来敦煌文研究情况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世纪前,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由此敦煌文书流散世界各地,产生了一门世界性显学——敦煌学。走过百年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资料的刊布也已基本完成。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敦煌学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客观地分析其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推动敦煌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邀请5位国内外敦煌学研究专家,以敦煌学的发展趋势为议题组织本组笔谈。程喜霖先生认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敦煌学理论,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实践经验,指出“二重证据法”仍然是适用于敦煌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武海龙 《家教指南》2023,(5):156-158
2023年8月19日,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主办的“《敦煌研究》创刊四十周年暨出版200期座谈会”在兰州市敦煌艺术馆召开。会议回顾了《敦煌研究》40年的办刊历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敦煌学发展、《敦煌研究》未来办刊方向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敦煌插图专指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书中之图,凡是文献中有图有文、图文互相补充说明的图画,均为敦煌插图.它包括敦煌写本手绘插图和敦煌印本木版插图两大类.敦煌手绘插图是我国唐代插图艺术的宝贵遗存,而敦煌木版插图是唐代以后雕版印刷术广泛发展和传播的产物.敦煌插图是敦煌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进行研究,而以往关于敦煌插图的研究往往被敦煌白画研究和敦煌版画研究所替代.本文从插图与白画、版画之间的作为艺术画种的特质入手,理清敦煌插图与敦煌白画及敦煌版画之间的关系,以提出应当开创对敦煌插图艺术进行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