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莫高窟85窟微气象环境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85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底层 ,是一个较大型的唐代洞窟。 85窟的气象环境监测始于 1994年 4月 ,在 1998年 5月前 ,在洞窟主室的中央和主室的北壁分别布设 1个温湿度探头和 1个墙温探头 ,分别用于监测洞窟的温湿度变化和窟内壁画表面的温度变化。洞窟环境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解环境变化对洞窟壁画的影响 ,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固沙保护壁画。本文通过对 1995 - 1997三年数据的分析 ,总结了莫高窟 85窟气象环境的变化状况 ,可为今后对 85窟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莫高窟洞窟内微气流的运动规律,2014年9月对第131窟、第138窟及第172窟的窟内温湿度及气流速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洞窟内气流速度分布范围为0.15-0.3m/s,与温差呈正比,与距门的距离呈反比;夜间,洞窟内气流分布具有特殊性。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洞窟内气流符合热压通风原理,并提出了洞窟内通风有可能还受莫高窟周边自然环境影响的猜想。  相似文献   

3.
莫高窟第217窟微环境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莫高窟第217窟内的微环境监测,对该窟一年来温湿度监测数据和空气交换率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大致阐明了第217窟文物保存的环境现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窟内温度变化具有规律性和明显的季节性,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差30.8℃;相对湿度主要受到降雨和窟外环境的影响;洞窟内的空气交换率在晴天为4分钟左右,而在阴雨天气为20分钟.充分掌握洞窟内小环境气候特点,研究它的变化规律,对于壁画病害病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云冈石窟1962年2窟泉水温度和当时气温的监测数据及2003年全年气象站和窟内6个监测点的温度、湿度数据;总结了窟区和各种类型洞窟内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及岩石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计算了窟外和各种类型洞窟内可能发生冻融的条件和时间;揭示了不同季节的水分在岩石和大气间运移情况;讨论了温度、湿度对云冈石窟的影响机理.认为修建窟檐对石雕的保存有利,但也存在湿度增大的问题.因此,建议在温度、湿度变化较大的洞窟,应修建窟檐,同时要考虑适当的排湿措施;没有窟檐的洞窟,在湿度过大的地方,也应采取必要的排湿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云冈石窟1962年2窟泉水温度和当时气温的监测数据及2003年全年气象站和窟内6个监测点的温度、湿度数据;总结了窟区和各种类型洞窟内温度、湿度的变化情况及岩石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计算了窟外和各种类型洞窟内可能发生冻融的条件和时间;揭示了不同季节的水分在岩石和大气间运移情况;讨论了温度、湿度对云冈石窟的影响机理.认为修建窟檐对石雕的保存有利,但也存在湿度增大的问题.因此,建议在温度、湿度变化较大的洞窟,应修建窟檐,同时要考虑适当的排湿措施;没有窟檐的洞窟,在湿度过大的地方,也应采取必要的排湿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夏时期的敦煌石窟研究,是近年敦煌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敦煌西夏时期洞窟的分期,虽几经修订,仍是学者们争议较大的热点问题.关于敦煌西夏前期的莫高窟,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绿壁画和回鹘窟的时代归属以及莫高窟西夏前期标准窟的确定.本文在对洞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传世史料与前辈研究成果,对莫高窟与西夏前期营建有关的洞窟进行全面梳理,再次对其中所涉及的断代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认定,绿壁画洞窟主要属于北宋曹氏归义军后期和沙州回鹘时期的重修,沙州回鹘洞窟基本上可视作北宋曹氏营建的余绪,西夏前期实际上在莫高窟只进行了极少的补修重绘,以莫高窟第340窟、第395窟和第206窟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初唐前期(唐前期第1期洞窟)至盛唐后期(唐前期第4期第2类洞窟)的代表性洞窟为例,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初唐(唐前期第1期洞窟和第2期洞窟)和盛唐(唐前期第3期洞窟和第4期洞窟)诸窟造像各自的形式特点。敦煌莫高窟第220窟之后制作的造像存在着3个顶点:一个是以第328窟为代表的第2期诸窟末期,一个是以第66窟为代表的第3期,还有一个是以第45窟为代表的第4期。可知敦煌莫高窟唐前期造像不断地受到中原(长安)新的流行样式、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洞窟的壁画产生了酥碱、起甲、空鼓等病害.大量研究表明,盐分运移和富集是导致壁画产生病害的主要因素,而岩体内水汽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存在则为盐分的运移提供了先决条件.为寻找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岩体内部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我们在第108窟西壁壁画脱落处钻孔安装了温湿度监测设备,开展洞窟岩体内温湿度的长期监测.本文以莫高窟第108窟西壁岩体内最近3年的温湿度实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温湿度数据采用横向、纵向对比,得出如下结论:岩体内浅部区域,在温度增高的方向上,水汽呈减少的趋势.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呈周期性,相对湿度则由表向里逐渐升高,且在一定深度内达到稳定.本次研究探索了洞窟岩体内温度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以及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析壁画病害机制和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术信息     
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建于何时莫高窟第268、272、275三窟是公认的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70年代末,敦煌文物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断定其时代为北凉。宿白先生在《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年代问题》(载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20卷)中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果把莫高窟的三个早期洞窟与云冈石窟相比,其窟室形制、造像题材、壁面布局等方面只能对比到云冈第二期的7、8窟,比较合适的应是9—13窟,考虑到敦煌272窟的方形窟室和第275窟绘塑中的汉式建筑细部,似乎再晚一些更恰当。平城业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通过新发现于莫高窟第359窟的供养人画像题记的释读,表明该洞窟为吐蕃统治时期粟特九姓胡人石姓家族营建的功德窟。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就供养像所反映的服饰新现象、洞窟功德主、粟特胡人对吐蕃统治的态度等问题作了探讨,最后回答了作为吐蕃期洞窟的特例第359窟供养人画像大量集中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温湿度传感器SHTxx实现湿度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湿度测量需要设计转换电路,并要经过复杂的校准、标定过程,应用不方便.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新型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SHTxx采用独特的CMOSens技术,将湿敏元件、测温元件、A/D转换器以及串行接口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高可靠性、免外围电路及全互换的特点.微处理器通过二线串口与SHTxx进行通信,该接口与12C接口不兼容.利用SHTxx可以方便地与单片机组成温湿度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2.
基于USB接口的智能温湿度检测仪可实时检测、记录和显示温湿度及露点值,并滚动显示日期和时间,且掉电后数据不会丢失。与上位机(PC机)相连,既能实时绘制温湿度变化曲线,又可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生成Excel报表,计算任意测试时段的温湿度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方差。该仪器与上位机的通讯采用USB接口,即插即用,增强了检测仪的通用性,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3.
根据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的运动能力会受到极大影响,需要确保环境温度与人体热平衡的协调性,才能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文章就高温高湿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高温高湿环境下保持运动能力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运动能力有效提高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工老化对6个玉米杂交种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生产上6个正在推广种植的玉米杂交种进行人工老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耐老化能力有明显差异;老化处理后种子活力降低,浸出液电导率提高,其中淀粉酶活性降低是种子活力降低的生理原因之一,但不同品种种子萌发时的淀粉酶活性与种子活力指数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保存的质量,档案物理寿命,档案防虫、防霉等都与库房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根据实践,提出了温度控制在30℃以下,湿度严格控制在60%以下的方法进行库房温湿度管理。  相似文献   

16.
实用型太阳能湿度显示器由采用进口高分子湿敏电容(high polymer humicap)与COMS门电路组成的C/F湿度转换模块、低功耗A/D转换模块以及使用低功耗液晶面板的显示器组成。整个设备采用智能光控技术和太阳能电池供电,节省了能源。湿度标定运用简单易行的饱和盐溶液湿度标定方法,提高了湿度测试精度,从而也保证了湿度显示器制作的可行性和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农作物的科学精准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以ZigBee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测量土壤温湿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系统由终端节点、路由节点、协调器节点组成,节点硬件由主控芯片CC2530及土壤温湿度传感器SHT10构成;软件以TI公司的协议栈为基础开发而成.分布在监测区域的终端节点通过传感器采集土壤温湿度信息并无线发送到协调器节点,协调器节点通过串口与PC机连接,信息最终在PC机上显示给用户.经实验测试,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8.
基于LabVIEW的多路温湿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开发的多路温度和湿度测量系统,阐述了它的工作原理,并详细说明了主要软件流程和编程方法.与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组成的测温、湿度系统相比更简单,体现了虚拟仪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ZigBee的粮仓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粮仓温湿度监测的特点,基于ZiSBee模块,采用以SHT11为温湿度传感器,以DS18820为温度传感器来设计传感器节点实现粮仓温湿度数据的采集,并使用LabVIEW软件编写粮仓监控界面,实现了整个监测网络系统数据显示、查询、存储。实验证明,基于ZigBee的粮仓温湿度监控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监测系统中采样点布置的灵活性,更好地符合现代化粮仓监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测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温室大棚温湿度测控系统设计原理,主要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等。该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可对执行机构发出指令实现大棚温湿度参数调节,具有上下位机直接设置温湿度范围,温湿度实时显示等功能。上位机采用Delphi软件进行编写,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以根据大棚作物生长情况绘制成简明直观的作物生长走势图,从而容易得出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温湿度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