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提升产业竞争力水平对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产业竞争力状况,研究显示: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差距较大,江苏综合得分最高,达到1.03;贵州综合得分最低,仅有-0.77;影响沿线各省市的产业竞争力因素中,主导因子差异明显;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同于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分布,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别,西部地区四川的产业竞争力超过湖南、安徽等中部地区的省份,重庆的产业竞争力超过江西,并从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界定了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基于二者的关系,将双创人才、双创平台和双创成效确定为衡量区域双创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并通过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其它省市的定量分析与比较,发现重庆双创发展层次在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处于中下游水平,关键指标明显落后。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的双创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与国家赋予重庆的战略功能和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定位不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选用综合赋权法,从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指标、效益指标、知识创新指标、机构支持指标和政策环境指标这五个维度共23个三级指标对长江中游的高技术产业从2006—2015年的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与长三角进行对比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普遍偏低,处于初级发展水平。对长江中游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比较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各省在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上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应当培养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冰冰  赵威  李政旸  杨慧 《资源科学》2019,41(10):1871-1885
长江经济带在中国区域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研究长江经济带分区及全局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既有利于提升上、中、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又能为长江经济带早日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借鉴。基于邻近关系、地理距离、经济引力模型的权重矩阵,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从全局和分区两个层面入手,探究2005—2017年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①3种权重矩阵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各市域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更倾向于受到相邻市域的影响。②从全局层面来看,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第三产业比重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整体发展最显著的因素。③从分区层面看,上、中、下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区域经济政策对上游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第三产业比重提升对中游地区外向型经济产生最积极的促进作用;交通连接度指数对下游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最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新时代下,数字经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数字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3个方面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托,运用熵值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结果显示:从地区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省会城市与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地级市整体发展较均衡;从年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势向好,至2020年受疫情影响发展水平有所下降,总体呈上升态势;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推进,数字产业基础不断增强,但是数字人才储备有所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以1995—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划分1995—2004年和2005—2014年两个阶段,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总体分析和分三次产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江苏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能源消耗较大,其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在限制碳排放的条件下研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成为重要课题。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约束碳排放量的情况下对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进行测度,并运用σ、β收敛模型分析省际效率差异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逐年提升,但整体效率仍然偏低,规模效率偏低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既存在σ收敛也存在β收敛趋势,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中游4省的条件β收敛,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可以显著促进下游地区的条件β收敛。据此,为提高长江经济带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提出加强低碳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加大区域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比较视角下的北京信息服务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服务业是北京高技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行业区位商指标得分居全国首位,与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相比,在行业规模、企业实力、创新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明显,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内容创新不足、标准和规范缺失、国际竞争力较弱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和基地建设、构建公共平台、实施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等重点工作.推动北京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边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绿色发展力、资源环境承载力、政府绿色支撑力三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2-2017年间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对优劣排序。结果表明,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总体高于上游以及中游地区。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相对协调性,将其划分为协调发展型、相对失调型以及低水平滞后型,进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7—2017年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对影响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地区差异显著;(2)长江经济带财政科技投入绩效并不稳定;(3)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市场化程度、高等教育水平和产业现代化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作用,但这些外部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了加快各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笔者在构建了评价科技创新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及选取7个经济较发达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且运用灰色关联决策评价模型,对广州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与评价。并得出广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具有一定优势,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各项指标与北京、上海等地区仍然存在着差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西部长江经济带需要快速发展和崛起.分析了中心节点城市在流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武汉为例,分析其在湖北长江经济带中的能级,并指出发挥武汉龙头带动作用的四个着力点是: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增长极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协调与带动作用、发挥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13.
陈明华  刘文斐  王山  刘玉鑫 《资源科学》2020,42(6):1087-1098
提升城市生态效率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MinDS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分析等方法考察其空间格局及演进趋势,并借助分位数回归检验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下游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上、中游地区;②城市生态效率的总体差异较大但呈缩小趋势,下游城市生态效率的区域内差异始终最大,上游与下游的区域间差异最大。随着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技术创新、公众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系数逐渐下降,是总体及区域内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各地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和方向不尽相同,为城市生态效率的区域间差异提供了一定解释;③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低水平、高水平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助推下游、上游地区分别呈现两极分化、多极分化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低、中、高水平城市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系数均较小,城市生态效率发生转移的趋势并不明显,从而导致总体及各地区均存在“俱乐部趋同”和“马太效应”。本文采用至强有效前沿面最小距离模型对测度城市生态效率水平,有效避免传统DEA模型的缺陷,在对其总体空间差异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差异来源,并预测其长期转移趋势,由此深化了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时空演进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献研究发现,对物流业效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效率值的高低进行测度,对整体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的研究不足;此外,研究区域主要是中、东部、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区,对陕西省物流产业效率的研究极少。基于此,研究以陕西省物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DEA方法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2007—2016年陕西省物流业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首先,对综合效率进行静态评价,并分析造成效率水平的原因;其次,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对陕西省物流产业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并分解出效率变动的原因。静态评价的结果显示,陕西省物流产业静态效率均处于较低水平,与其他省相比,也处于落后位置;动态分析及效率分解的结果说明,陕西省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得到的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纯技术效率的低下和技术运用水平的下降是造成陕西省物流产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静态评价和动态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陕西省物流产业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效率及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传统企业升级转型成为必然,要实现升级转型就必须树立绿色价值观,进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污染排放,从而使长江经济带焕发经济活力。在研究总结绿色企业文化和长江经济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提出企业践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处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于:可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可实现企业和产业间的链条式合作;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相生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理,从区域科技能力、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赋权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具有地带性差异,表现从东到西由强到弱的阶梯状分布趋势,科技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集中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科技产出最多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呈"T"字型分布,科技潜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区;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对区域科技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动静分析;并结合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模型分析影响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别显著;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高的贡献率高,提升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小,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它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以广州为例,选取代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以及它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美  赵丽玲 《资源科学》2012,34(9):1712-1725
辽宁省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而海洋环境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承载,因此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是实现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在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和海洋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海洋环境两个方面科学合理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研究经济带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性。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发展尚处于略好于动态平衡却远不足于明显协调阶段。从时间序列上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并非对各区均有利且弊端明显,以2008年较2005年为例,虽然盘锦、丹东、葫芦岛和锦州地区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而营口和大连地区协调度却呈下降的趋势。并且通过产业分解和GK.E模型深入剖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差距和海洋环境污染节距,产业分解显示一产、二产和三产分别对经济差距起到了减缓、加剧和维系的作用;而GK.E模型分析,在经济结构和集中效应影响下,盘锦和丹东葫芦岛地区的海洋环境要明显好于大连、锦州和营口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