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服务导向的智慧校园建设中,教学支持服务框架的颗粒度过粗、智能功能在教学环节中的定位不明,难以支撑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协同开展。为了缓解当前的困境,本研究以上述教学模式为基石,通过凝练教学主体对教学支持服务的新诉求,从基础服务、功能服务和应用服务三个维度勾勒出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场景的教学支持服务框架,明确教师在备课、授课、研修等阶段的服务内容、精准定位各教学环节的智能功能,并探讨框架的可持续发展及可实践路径,最终助力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智慧校园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精准教学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据驱动型教学的典型代表,已逐渐形成由精准学情分析、精准目标分析、精准内容分析、精准路径选择和精准教学干预等核心环节构成的一般教学流程。以精准教学实践在不同发展阶段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和技术基础的不同,提出精准教学1.0和精准教学2.0概念,并分别对其内涵和教学实践路径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精准教学实践中呈现出的学生观、教学观以及教师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学理性反思,提出:在学生观上,精准教学应尊重学习者作为一个生命实践体的本质属性,而非简单的数据集合;在教学观上,精准教学应突破“特殊认识活动论”的分析框架,努力在预设性路径和生成性路径之间寻求切实的平衡点;在教师能力维度上,为保证精准教学的有效实施,应将数据素养作为教师必备的能力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要求教学活动更精细、作业设计更精简、学生评价更精准,而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能支持师生开展精细化、个性化的学习实践,提升学习效果,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与区域精准教学的适切性,并剖析了“双减”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要求。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双减”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模式,包含课前资源均衡化、课中管理科学化、课后评价精准化三个环节,提供基础服务、拓展服务和创新服务。随后,文章以跨学科项目课程“爱护水资源”为例,对该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本次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且态度积极。文章构建的“双减”背景下数据驱动的区域精准教学模式为“双减”政策在教育实践层面的落地提供了可行路径,有助于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逐渐从基于经验的教学,转向基于论据、基于数据的教学;从传统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转向技术赋能的教学。基于通州区“大数据精准支持教学”项目实践研究,探索通过教学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实现教与学的精准化,从而提升区域教学质量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满足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需要,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就学习支持服务这一主题开展了大量的研讨,但至今尚无标准可依。随着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暴露出一些局限性。本文结合上海开放大学的实践与探索,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师资源支持服务、教学资源支持服务、教学过程支持服务、教育设施支持服务及教育管理支持服务五个维度(五维体系)来设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通过对五维体系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运作过程的研究,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理念,阐述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育资源、契合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的运作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借助智能教学平台与工具,构建了一种面向精准教学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该模式在数据层与技术层的支持下,从预期结果出发,强调以学习目标作为起点和归宿,使评价设计优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构建了按照“精准目标设定→精准评价设计→精准活动设计→一致性检验→教学实施→聚焦思维的课堂评价”顺序进行的教学设计实践路径。且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业成绩对比分析、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对比分析,以及线上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探究,证实该模式对提升学业成绩,发展数学思维水平,尤其中高水平的思维能力,改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7,(7):12-18
精准教学自诞生以来,受限于技术条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不容乐观。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的兴起,为精准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文章梳理了精准教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困境,分析了大数据对精准教学的影响。随后,文章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过程框架设计、教学评价与预测等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模式。最后,文章针对教学主体关系、数据伦理、安全保障等问题,对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进行了反思。文章的研究,推动了大数据技术在精准教学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激发精准教学的活力,进一步提升精准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潜能。本研究从初中体育教学现实问题出发,旨在利用数据解决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个性化支持不足的问题,从精准诊断、个性化教学以及精准指导三个方面开展精准教学的实践应用。研究发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订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以及优化教学方式等,有效提升了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数据驱动的精准实践应用,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新兴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成为学科教育关注的热点。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精准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为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学关键能力精准教学,首先构建数学关键能力评价标准,然后汇聚学生教育大数据,建立数学关键能力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从精准诊断学情、精准设计教学目标、精准教学干预三个方面开展大数据支持下的数学关键能力精准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开放学习与开放教育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流发展方向。开放学习理念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发展以及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从学习者角度看,开放学习是技术促进学习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信息化学习是开放学习的典型特征。早期的远程教育和校园教育各有其教育与学习质量保障体系,但是遵循开放学习理念的教学过程将颠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单纯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活动单元或任务组织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因此,基于开放学习的"技术促进学习"特性,探讨影响开放学习质量的要素并建立质量框架,是当前网络与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难点问题。从质量保障的相关因素来看,课程设置、资源开发、学习能力、学习支持、生源质量、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信息化基础设施、学习氛围、实践条件、教师队伍和教学研究是影响开放学习的12个质量要素。这些质量要素按照开放学习系统的组成要素与发展水平,可以形成四个部分(环境与设施、学习与支持、教学与资源、教师与课程)和三个层次(业务基础层、教学支撑层、持续发展层)组成的开放学习系统质量框架。基于该质量框架,我国开放大学建设可以从加强学科建设、健全教学环节、共享优质资源、优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能力和建设学分银行6个方面提升开放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1.
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广泛的教育应用为线上线下融合(Online Merge Offline,OMO)教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OMO模式借助技术手段打通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场景中各结构、层次、类型的数据,旨在以全场景融合的方式促进教学与服务向个性、精准、智能化转型,对教育和学习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MO教学模式将打破传统以学校为主体的格局,颠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样态和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本文梳理了OMO教学模式的起源和发展走向,解析了OMO教学模式的内涵:兼容混合学习和混成学习模式,体验无缝学习,促进智慧学习;剖析了OMO教学模式的需求定位与发展机遇;随后,在时空关系、供需关系和结构关系视角下分析了OMO教学模式的典型应用与实践形态,并从场景、教学和技术三个维度提出了OMO教学模式设计的原则:支持学生参与、驱动教学活动、联通技术与教学。文章最后对未来OMO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建议,以期为OMO教学模式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涵义及设计框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英语教学培养目标,阐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重要现实意义以及实施策略。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英语教学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尝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匹配的任务三环节,使其环环相扣,相得益彰,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实施框架中不断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掀起了人类历史上最具颠覆性的智能化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技术与人的关系。以人工智能(AI)为驱动力的智能机器人技术,正逐步进入学校与课堂,赋能教学创新,催生了整合智能机器人的新型教学与学习生态系统。基于此,从智能机器人的内涵出发,梳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特征与教学功能;结合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审视智能机器人作为教学赋能之要素。通过计算与连接工具,探讨智能机器人助力精准教学、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智慧学伴、智能测评、大数据教学过程管理、人机协同"双师课堂"等方面的教学应用;从教学系统变革层面出发,以智能机器人为增强要素,促进教育系统的协同与治理;支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补偿性教育技术应用,教学管理智能化,助力学校教育"智"理等;同时,结合现实提出智能机器人在教学应用中面临的五大挑战,以期为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教育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而构建的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综合服务系统。它的应用会促使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发生本质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对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大多采用"学习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的模式,不符合我国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整合的"课内整合模式"教育理念。在电子书包示范应用与推进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教科书上线,而应并行推进数字化教材及相关资源标准体系的研制、内容和服务平台的研发,以及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的开发,解决应用数字教科书进行教和学过程的信息双向传输问题。这就需要对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符合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模式。在上海市闵行中学电子书包项目试行中初步证实:电子书包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成绩;自主研发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虽然较好地支持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播放情境、提问情境和点评情境,但对分析情境与协作情境的支持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专家访谈和分析归纳等方法,依据短兵实践中器械防守技术的构成要素与时空特征,从其应用范围、动作方法、动作结构等教学方面,结合短兵技术教学实践经验,对短兵器械防守技术的练习模式、练习手段和教学应用、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从理论上构建利于教学的短兵器械防守技术的内容模块,以期为短兵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教学质量的冲击、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特点、高等学校对于学生学习服务支持的现状三个角度,剖析了学习支持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筑学生学习支持平台的基础上,实行低年级学生指导教师制、建立学习指导中心、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学习辅导功能等诸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School Innovation in Science’ represents a model, developed through working with more than 200 Victorian schools, to improve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SIS works at the level of the science team and the teacher, providing resources to challenge and support the change process. Its emphasis is on strategic planning supported by a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effectiv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auditing practice and planning initiatives, and a networked support structure. Experience and results from the project, concerning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change, will be us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multidimensional nature of the change process and to suggest a number of principles concerning support for change. Arising out of this, the major elements of a School Innovation Model are identified, that supports a transformative agenda for schools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高等专科教育从性质上可分为“本科压缩型”、“技术应用型”和“大众型”三类。在新世纪,这三类专科教育可能将会面临三种不同的命运:“本科压缩型”将改变教育目标,并逐步淡出历史舞台;“技术应用型”将进一步彰显专科特色,高专与高职在教育模式上将全面融合;“大众型”在制度和运行机制上将更加灵活多样,其“高等教育含量”也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新手教师通常处于转变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会面临不同的工作困扰,其中"教学问题"是新手教师最大的工作困扰。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中小学新手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新手教师入职初期教学困扰依次表现在教学实施、发展他人、课堂管理、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及基本技能6个方面。为此,需要在大学阶段通过采取增加实践性课程设置、转变在职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模式、推行导师制及加强新手教师自我发展主动性等措施,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