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关题目】新年致词新年随想除夕见闻守岁过年春节话春联那年春节元宵节之夜火树银花话元宵【背景资料】元旦是旧的一年的结束,新的一年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奇特的春联     
周洪林 《辅导员》2010,(3):10-10
春联历史悠久,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以表示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综观千百年来,人们写春联,总是些吉祥如意之言,祈祷祝颂之语,但也有内容奇特的春联。  相似文献   

3.
春联也自嘲     
光泽 《小读者》2013,(2):36-37
“两姐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谜语的谜面,它的谜底是“春联”。春联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兆吉祥是春联的主要内容,但也有一反常态说丧气话、吐苦水的奇特春联。 传说清代乾隆年间,安徽桐城有位乡村理发匠,能诗善对。有一年春节,他写了一幅春联贴在自家门上: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来增加喜庆气氛,表达辞旧迎新时的美好心愿,岁末贴春联早已成为我国一种普遍的民族习俗。春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具有极高的语文教学价值,因为它能使我们触摸  相似文献   

5.
文情艺趣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 (农历 )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漫长的历史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像贴春联、贴“福”字、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 (chǎ ng)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联发展至今,形成了许多独特而精美的样式。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必读》2012,(Z1):48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  相似文献   

7.
体闲广场     
春节话春联春节是炎黄子孙一年中最隆重、历史最悠久的节日。每当春节一到,不管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外贴上一副春联。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早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每逢过年,人们用桃木板刻上传说中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  相似文献   

8.
春联、门神是春节文化符号中源远流长、寓意丰富的民俗事项。过年贴春联、门神在我国已经是一项历史悠久且必不可少的仪式。春联也叫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春联源于桃符,桃符上的门神是用来驱鬼辟邪的,门神和春联配套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门神主要用于营造喜庆祈年的氛围。春联、门神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活的状况,而且还蕴含着民族精神发展历程,同时在有意无意间成为当代人们亲近传统文化的纽带。春联、门神作为春节仪式中民俗事项的典型表征,相辅相成、寓意丰富,构成一道亮丽的中国民俗文化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亿万中国人热情的期盼里,春节来啦!今年的“兔宝宝”可调皮了,这不,它正和我们玩捉迷藏呢!春节藏在哪儿呢?它藏在门框上一副副春联里和屋檐下一串串大红灯笼里。除夕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旧春联撕下来,贴上崭新的春联,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笔下的“总把新桃换旧符”——小小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火红的灯笼则被高高挂起,祥和喜庆的新年气氛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在形成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相应的春节民俗,这些民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更是丰富多彩。从中原地区春节民俗如年、祭灶、除夕、春联、饺子、爆竹、拜年做一研究,可以看出中原地区春节民俗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活动背景】每到春节,春联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及春联的种类、特点,并告诉人们读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春节是一年之始,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以示迎春接福,而春联所写的都是寓意言祥和新年愿望一类的语句。本刊借着新春之际。请来众星写春联,抒发他们的新年愿望和对广大读者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寒假,曾经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它包含着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系列节日”——过“过年”。其间除了新衣和美食,还有贴窗花、写春联、守岁和看花灯等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14.
“联”想     
<正>小年,昭示着旧年的完结与新年的到来。也就是从这时起,每家每户开始洒扫庭除,除旧布新,集中置办过年所需,为本就忙碌的一年掀起最后一个小高潮。过年既为家事,自然不可能只由某个人一手操办,一家人总还是要有所分工,而我所要完成的固定“任务”便是——写春联。我写“春联”那应该是2012年的冬天。在道叔公启蒙下,已经练了一年多毛笔字的我,对于毛笔字的运用概念就是门上的春联、路边的标语告示以及红白喜事上一些必要内容的书写。此时,念及春节将近,不免有些“技痒”,在晚饭时主动向父亲提起:我要给家里写春联。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民习惯于在春节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当然有许多变化。旧时代的内容大多是祈望人寿年丰,安宁、幸福,吉祥如意一类。解放后的春联,则围绕政治和生产居多,好些甚至是赤裸裸的政治口号。改革开放以来则是颂国泰民安或发财致富这类内容较多。我建议春联不妨作点改革或革新,就是写些围绕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这一主题的,这跟精神文明建设太有关系了。在这方面我最近思考了一下,除了发动大家创作,基层工会和农村文化馆的秀才们,不妨多写一点。此外,我觉得我国古代诗人和词家留下的佳作可以寻章摘句,现成地引进。为什么春联要增加、甚…  相似文献   

16.
春联与官运     
清朝光绪年间,成都有位读书人考中进±后被委以候补知县的虚衔。因为他不善逢迎.候补知县的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年。这年春节.贫困潦倒的老进士愤而贴出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7.
春节话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多在春节时使用而得名。每当春节来临在门前贴上一幅得意的春联,会增添新年佳节的喜庆气氛,因此,春联很受人们的欢迎,一直沿用至今。 春联古称“桃符”,或叫“仙木”。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春联》云:“春联者,即桃符也。”据《山海经》等书载称,上古时代,传说神茶、郁垒为兄弟俩,都是神人,家住度朔山上的  相似文献   

18.
对春联     
春联,我们并不陌生,春节的时候,千家万户都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多是歌颂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健康长寿以及生意兴隆,家庭幸福美满等。下面向广大师生诚征的是数学春联,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创作一副春联。  相似文献   

19.
春满乾坤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传统春联)对联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传统的华人家庭,门前有楹联,室内有堂联,办喜事要送贺联,遇丧事要送挽联。当然更多更常见的是春节时张贴的春联。有了春联,春节才显得喜气盈门,才有浓浓的节日气氛。人们在春联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显示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聪明才智。像这副传统春联,虽然流传很久  相似文献   

20.
佟丽雪 《新高考》2007,(11):28-30
提到对联,大家都不陌生,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它是我们这块土地上长期的历史文化生态中所孕育和形成的文化样式,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人类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起源于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时为驱邪避鬼在家门前悬挂的桃符,五代时后蜀末代皇帝孟昶(chǎng)于公元934年春节之前,创作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