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傅伟 《现代语文》2005,(3):23-25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抒情的,即是那些山水诗、咏物诗和叙事诗,抒情色彩也非常浓郁.在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的诗人在抒情言志时,很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往往是把感情和景物相结合,使感情经过景物的折射,或景物经过感情的浸润,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得中国的古典诗词在艺术上达到了蕴藉浑然、韵味隽永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2.
谢步勇 《考试》2004,(3):19-20
景物描写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创造了许多让人回味不已的意境。可以说,如果没有了景物描写,古典诗词将会失去许多魅力。深刻地理解景物描写在诗词中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同时,近两年高考对诗  相似文献   

3.
杜一仙 《现代语文》2010,(3):129-130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就像一幅山水画,但是景物描写的写作教学难以落到实处。在景物描写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往往只是粗略地勾勒景物轮廓,缺乏色彩,语言平淡。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训练呢?笔者经历多次失落和反思,积累了一些指导学生景物描写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2009年执教的市课改展示课《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以春为载体,学习景物描写的写作指导课),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所谓抒情,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情感.它主要是以情感人,它有助于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形式来抒情,是在对人或事物、景物记叙描写基础上的有感而发.因此间接抒情包括即事抒情、即人抒情和即景抒情三种.……  相似文献   

5.
张琳 《中文自修》2011,(10):27-29
学生说:"老师,平时训练我们舞写惯了议论文,写景抒情的文章我们根本不会写"如果说议论文是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来表明观点,那么写景抒情的文章则是通过对景物细致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在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常常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景物描写中隐藏着的真情,那么在写作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对景物进行融入自己主观情绪的描摹、做到景中有情,抒情委婉、真挚。  相似文献   

6.
通过赋予景物描写以浓郁的诗意、以景物预示情节的发展和写景抒情等手法,《保尔与薇吉妮》中的景物成为含蕴丰富的意象,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的景物描写主要采用的是白描写法。以描写明月和白雪等景物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抒情,为了写人;其作用是为了突出主题,深化人物性格;其特色是以少胜多,蓄意无尽。  相似文献   

8.
通过赋予景物描写以浓郁的诗意,以景物预示情节的发展和写景抒情手法,《保尔与薇吉妮》中的景物成为含蕴丰富的意象,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景物描写具有交待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等作用。但许多同学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常常流于空泛,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逼真的描写,而只是用“太好了”、“太美了”之类的词句去空发感叹,以致影响了表情达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禹云清 《初中生》2005,(13):18-20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往往不是孤立的,写景与写人、抒情在文章中总是相伴相生,互为一体.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写景时,要根据写作目的,把握好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下面对景物描写方法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诗画一律"的提出与近体诗和山水画的兴起有密切关系.近体诗和古体诗相比,由于篇幅短小,为提高抒情效果必须通过景物刻画营造意境、以此为媒介来抒情.当诗歌重视对景物传神的描写时,其表现方式与山水画趋于一致.因此,"诗画一律"更精确的表述是,近体诗与山水画在推崇状物传神和不尽之意这两方面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诗词一般都讲究意境美,也就是在景物的传神描写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的传神描写就是诗词的"境",思想感情自然流露是诗词的"意"。"境"与"意"天衣无缝完美无缺的融合,就构成诗词的意境美,这也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所以,要想教好古诗词,就必须紧紧抓住它  相似文献   

13.
马大龙 《教师》2012,(1):52-52
在古体诗词中,情感的抒发经常是间接的,诗人的思想、情感就寄寓在诗词的形象之中。诗词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又是指抒情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即意向。因此,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13,(9):36-37
文章写景多为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晴语”,作者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之中,景物描写就具有了灵性,能够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作者的心境。  相似文献   

15.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与《天净沙·秋思》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入选篇目。它们作为写景抒情的古典名篇,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千百年来为后世喜爱和传诵。《君子于役》抒发了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被誉为“闺怨之祖”;《天净沙·秋思》表达了天涯游子的思乡情怀,被称为“秋思之祖”。二者的抒情主题不同,但在抒情艺术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1.寓情于景。这两篇作品都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之作,都将思想情感寄寓于景物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怀。《君子于役》描写了夕阳西下,暮霭沉沉,牛羊归圈的黄昏景象;…  相似文献   

16.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感知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阅读提出的新要求。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是为了抒情。既然是这样,我们就应该在"景"与"情"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景物描写是指对山川平原、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写景要为抒情服务,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景中情,情中景。"这和近代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完全一致。怎样做到情景交融?下面介绍三种方法。(一)先写景后抒情。所写景物已经含有感情,但作者为了使感情表达更充分、更强烈,常在景物描写结束后,把感情抒写出来。《北戴河观日出》写道:清晨,海水轻轻地拍打着金色的沙滩,东方  相似文献   

18.
刻画景物的外在形象,并以多种表现手法突现景物的特征是写景状物抒情散文传情达意的需要。写景与状物抒情散文借以抒情的依托物以及对景与物描写的角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诗情画意”是散文家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因而许多散文都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在散文中作为作者抒情发感的载体,往往被描写得非常美妙,或者别有情趣。这是因为作者对写入作品中的景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写景不当的毛病。大抵说来,其病症有六种: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通过景物描写来表情迭意,即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写景抒情方面,即通过雄浑壮阔的景物描写来抒写诗人凄凉的身世,悲苦的心境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了杜甫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沉郁雄浑,为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歌增添了壮丽的一笔.通过杜甫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四首诗来分析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