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境界论高等教育哲学的彰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湃 《江苏高教》2004,(2):27-29
中国哲学以境界论为特征。从境界论哲学的视角审视教育,教育在本质上为一种境界教育,或者说教育的目的和功用就是提升人的境界。当下,彰显境界论高等教育哲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追求人生的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儒家文化注重人性修养、道德养成与人生境界的提升,以推崇“圣贤”作为其境界追求;道家主张让人超越名利,通过出世修行,摆脱外在干扰,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成为“真人”是其境界追求;佛教侧重通过“戒、定”获得“慧”,去除欲望,消除痛苦,最终达至“圆满”之境界。新儒家将传统境界学说推向新的高度,形成了“多层次”的境界思想。教育从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文化成的过程,而境界则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精神标识,也是教育的根本价值指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境界学说对于当代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培育有境界的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理想追求;强调体悟、践行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行动逻辑;注重家国一体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开展境界教育则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反思教育与时间的关系是教育哲学最核心的任务。现代教育哲学深受知识论哲学的影响,而知识论哲学与“浮士德时间”哲学之间具有天然而密切的关系。“浮士德时间”哲学对时间理解的线性,易控性和可计量性为知识教育哲学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而知识论教育哲学则相应获得“浮士德时间”哲学的一切品质。现代教育如果不能在时间哲学上超越“浮士德时间”,就不能超越知识论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4.
面对西方传统和“另类的”科学哲学的双重困境,中国科学哲学开创了一种既不同于“知识论”又区别于“文化论”的第三种研究范式,即“科学文化论”的研究范式,从而走向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又区别于“另类的”第三种科学哲学,即科学文化哲学。建构科学文化哲学不仅将促使科学哲学中国化,而且将为科学哲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体系性和原创性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的建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系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深受知识论影响,我们必须对此深刻反思。“面向事实本身”是现象学的根本精神,教育哲学需要这种批判和建设的精神,它的引介为我们走向教育本体作了意义深远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教育哲学深受知识论影响,我们必须对此深刻反思。“面向事实本身”是本现象学的根本精神,教育哲学需要这种批判和建设的精神,它的引介为我们走 体作了间谍深远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确证进路诉诸“指导-道义论”的内在主义原则,将知识视为具有内在可及性证据的真信念,然而该理论无法应对记忆问题和证言知识的挑战,因此被可靠主义知识论取代。可靠主义的知识论以可靠性为出发点,建立了一种外在主义和后果主义的知识理论,使认知主体成为知识论研究的重心,成功区分了知识和真信念,将价值问题引入了知识论研究中。知识论中的可靠主义转向可以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借鉴,科学实践哲学和科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流行,都蕴含着科学哲学研究的可靠主义转向。这一转向有助于科学哲学回归实践和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张东荪对中国哲学之现代化有重要的贡献:在20世纪,他给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家提升到可与西方大哲平等地、建设性地对话的新高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他贡献了一个“以知识论居先为方法”的全新的方法论;从具体哲学理论方面,也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他独立地打起“观念论”与“理性论”的旗帜;他独立地打起“知识论居先”、“是何在先”的旗帜;第一个勇敢地建立起独立而自足的知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根本上说,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随着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的转变,教育观也面临着重大转变。新的教育观倡导一种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文化教育。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变,将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走出知识教育及其“应试教育”的困境,而且还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辟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西方知识论始于希腊哲学,探讨对于外部实在的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这种知识论是包含在实在论中的;至近代,康德提出批判的知识论,为作为知识范例的科学知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代,则建立了自然主义知识论。中国传统知识论的主题乃是实体与功能、经验与悟性、理论与行为的统一。主要形式有《周易》本体知识论模式,其要在于“观”;孔子的心性知识论,其中心为包括“观”与“行”的“学”。  相似文献   

11.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具有深广影响的“四大美学主潮”之一。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命智慧,禅宗美学以其独特的观照方式、体悟方式与生存方式,创构了禅意盎然的空灵艺境,成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精神史上的一个高峰,积淀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与西方知识论哲学美学不同,中华美学精神通常体现为宇宙精神、生命精神与艺术精神的浑融通达与气韵贯通,其精神旨归与终极关怀是宇宙、生命与艺术的圆融无碍之境界。从宇宙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具有静观终极存在的宇宙意识;从生命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追求生机盎然的自由境界;从艺术论哲学维度看,禅宗美学标举直觉顿悟的审美意境。体悟领会禅宗美学的智慧精神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艺术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中国特色教育学知识体系,是实现中国“理论自信”,展示世界教育学知识领域中国教育学知识身份认同和影响力量,构建新时代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中国特色教育学知识体系演进分为四个阶段:“仿学日美”为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1912—1949);“学苏探化”为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1949—1979);“移美创特”为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1979—2015);尝试构建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2015年至今)。四个演进阶段存在三大特征:知识要素构成方面,雷同性与仿制性知识显著;知识形态演进方面,原理性和创新性知识匮乏;知识主体融合中国实际方面,本土性和实践性知识弱化。中国特色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新时代构建要坚持中国道路的知识论:以中国为中心的贡献知识论;以中国为方法的原创知识论;以中国为中心的自主知识论。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教育研究的本土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的知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教育研究中的“中国研究”,即强调中国人、中国社会、中国文化及中国教育自主性的教育研究,“中国人及其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教育经验与教育知识的可能性的基本前提,也是其存在的根基所在。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文本性存在、生命性存在和过程性存在。提出“教育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知识”的命题,其宗旨和意义,一是追寻以“中国人”为基点的教育研究;二是为人类教育学界作出中国人的贡献。当代中国教育知识界对人类教育学界的贡献,体现在基础理论、基本实践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双向构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老庄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之一,它的“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无”论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里程碑,“无为”的思想是人们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老庄哲学特定的理论基础和悖论的思维方式,以否定的形式再现对社会的理解,使之成为批判的哲学、解放的哲学、怀疑的哲学和启发的哲学。老庄哲学所给予现代人的是一种恬静、怡悦和旷达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无限,使人们领悟到一种神奇的生命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庄子哲学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在这一人生境界论上,庄子将真、善、美完整地统一在一起.而他仍是以“美”为最高境界的。可以说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精神绝对自由这一审美境界上。  相似文献   

16.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创新教育无论与传统教育、现存教育、应试教育比较,还是与素质教育比较,它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 从价值观取向上审视,传统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价值的‘昨天’教育价值观”。创新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即是摒弃了传统教育机械的、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了“超越论”。它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而是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  相似文献   

17.
境界教育:当代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目的或功用在于提升人的境界。长期以来,“工具理性”一直主宰并伴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它使高等教育沦为“物的生产”的附庸——丧失了其在“人的生产”中精神建构的独立性而日益沉沦甚至面临逐渐步出“教育”范畴的危机。要救治于危机之中的高等教育,只有彰显境界教育,实现“知识论”与“境界论”的现实融和。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论域     
本认为,哲学的论域包括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个大的部分,前的核心是“形而上学”和“知识论”,后的核心是“伦理学”。本从“形而上学”、“知识论”和“实践哲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哲学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并创造性地将存在论(形而上学的基础)划分为“是论”和“道论”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9.
从境界论哲学的视角对教材编写理念进行审视,应将知识论和境界论有机结合,培养出既有工作技能又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追求思想境界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素质人才.落实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突出教材内容的兴趣化、语料的生活化以及编写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巴门尼德的道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门尼德哲学的基本思路是从知识推断知识的对象,其逻辑基础是真理符合论:哲学诗分两部分:知识论和自然哲学:知识论包括论几何学和论物理学:自然哲学包括:论空间、论物体和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