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斯大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有别于在此前形成的新经济政策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高度集中,文化上的高度划一。这一模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模式存在极其严重的弊端,使苏联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危机的边缘,尤其是后来把他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蒙受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关于苏联模式研究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或"斯大林模式",是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的一整套社会主义的制度。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不管是取得的成就还是所犯的错误,都是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走了超越阶段的弯路。超越阶段的做法肇始于斯大林。超越阶段既是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的实质内容,也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贯穿始终。超越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均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恶劣的影响。超越阶段错误的产生,既有斯大林个人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是斯大林诞生一百周年。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在反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在三十年代的关于阶级斗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就其基本方面来说是正  相似文献   

5.
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四节“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一目有这么一句:“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对于前一个“标志”学生容易理解,而对后一个“标志”却很难理解。要理解这一标志,首先要弄清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在经济方面,它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为手段的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对商品与货币的关系进行了较严格的限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割裂企业与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对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尽管他一生犯过许多错误,但是,他在坚持和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所建树的丰功伟绩,是不容抹煞的.在国际风云突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今天,更激起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曾经在历史上指引苏联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业绩,今天,对于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评价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制度和历史的大问题.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评价.从一开始就坚持了科学分析的方法.在指出他的过错的同时,坚决维护了他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基者之一的地位和形象.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我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们采取了稳定的尊重的态度.维护了稳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薛伟强 《历史学习》2007,(11):17-18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周葳 《中学历史教学》2007,(1):61-64,8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2.
斯大林的文化思想是其在俄国革命和领导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接受和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理论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斯大林文化思想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其文化思想中的弊端也给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应该看到,斯大林的文化思想无论其正确还是错误,都是一个有益的探索。研究斯大林的文化思想,是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的需要,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的需要,是探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通往现代化的文化发展道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也改革了11年.上台以后,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去世后,从五十年代下半期起到六十年代中期,尤其是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科学技术获得了极其迅猛的发展。这种情况有别于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并且成为七、八十年代苏联科技发展的新起点。和政治上的发展相同步,这是一个充满色彩和光辉的时  相似文献   

15.
1 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对他的评价,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斗争的焦点之一,斗争的实质仍然是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要不要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斯大林在世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就企图用武力消灭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于1947年抛出了杜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苏联的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完成了一次巨变,即由列宁倡导建立的比较活泼、自由和相对民主、开放的思想文化路线、方针和政策向斯大林的思想文化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转变,也是由苏联20年代思想文化体制模式向斯大林思想文化体制模式的转变。这场转变深刻影响苏联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也是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体制转变的原因是苏联党内的政治斗争的需要。1928—1929年俄共内部围绕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苏联是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在历史上,这种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也曾给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很大影响。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度中央集权体制的弊端愈来愈显露出来。本文着力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苏联中央集权制的来龙去脉,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原因,以期这一努力能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并对预测苏联现阶段的改革前景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民主的缺失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苏联从斯大林统治时期所形成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到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进行的绝对公开化、民主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两个“极端”都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错过了民主改革的良好时机,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而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回首百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们无不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的严重挫折感到痛惜,也无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欢欣鼓舞。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巨变的比较中,我们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呢?科学地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回答,对于指导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苏联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曲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大事件,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的空前严重的挫折。有少数同志…  相似文献   

20.
苏联共产党、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及新中国的建立,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苏联不仅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援助国民党政权,而且在美英苏三国秘密签订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雅尔塔协定时,以获得前沙皇俄国在华利益为条件,做出了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承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斯大林指示中共解散军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的努力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直接影响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客观约束,特别是同苏联共产党、斯大林有着复杂的联系.针对斯大林的"不许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敢于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