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易晓阳 《现代语文》2006,(6):119-1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指导好学生作文,尤为重要。而我们农村初中的学生的特点是阅读面窄,知识积累少,作文水平普遍偏低,每当作文时总表现出没有写作兴趣,提起笔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不知怎么去写,不求质量,为作文而作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重要过程。”就是这样一种表达、交流情感的形式,不知让多少学生害怕、教师头痛。在以往的作文课上,从选题、结构一直到开头结尾,教师费尽心思精心指导,而学生作文仍旧是假话连篇,没有生气。这不但影响了儿童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但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领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由学语文上升到用语文的高度,由此可知.作文教学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用心研究。但在农村学校,作文教学还比较落后.总体上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简化而引起学生写作兴趣的淡薄或厌恶写作,写作内容的虚假或平淡,  相似文献   

4.
何世峡 《云南教育》2005,(17):24-25
作文教学一直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反映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如果说阅读是“自外而内”的吸取与领悟,那么写作就是“自内而外”的表达与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培养这种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实感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搞好作文教学,就是要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林巧 《辅导员》2009,(13):80-8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却长期流行着“教师布置习作题——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样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关注的是“表达”,而不是“交流”。下面就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作文教学革新的“时空交流”观。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的也是作文。下面,我来说一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当他们写起作文来却眉头紧锁、无从下笔。我们写作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他们对"作文"二字的神秘感,能够用心地去感知生活,享受生活,表达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蕊 《课外阅读》2011,(11):350-35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殷伟娟 《小学生》2013,(1):74-74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悟世界、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可是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却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而看图作文则是难中之难。写这类作文时,学生不是抓耳挠腮,就是乱翻作文寻找灵感;不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拼凑一篇,就是紧锁眉头痛苦思索……看图作文,分单幅图和多幅图,不管哪一种,我觉得它的灵魂是想象。单幅图要想象出多幅图,多幅图要通过想象让图上的人和物活起来,并让每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渠道,它得天独厚的学科特点,为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供了厚实的“营养基”。因此,作文教学理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做出全新的探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点对创新作文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中学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学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文素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何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段通顺的话。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必须循于生命,遵循生命的特点和规律,在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中,通过生命的体验,而达于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就学生而言,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生活姿态,它既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个性的一种展现。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戴淑花 《甘肃教育》2012,(14):70-7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熟悉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就成为广大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作文教学出现了以假乱真、读写脱节、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等弊端。而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小学生作文在情感方面重在培养兴趣,懂得作文是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在写作方面培养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强调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在过程方法方面重视修改,重视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为此,作文教学必须进行彻底改革。一、更新教学观念,做到人文合一、生活为源、学生为主作文教学,实质就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作文教学首先…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理应重视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9.
乐萌 《云南教育》2005,(16):14-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的学生观与发展观,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作文教学应注重走向情趣、走向综合、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习作”中指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母语,还要培养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现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还未看到作文题目,很多学生就高度紧张,内心恐惧,这就是学生作文中常表现出的习惯性失助现象。在此,我想结合自身的认识与感受,谈谈现今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