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课改理念旨在改变以往地理教学与生活脱节、课程学习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状况,构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统一的地理课程。高中地理教师可从课堂导入、课中教学、学生的课后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开展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3.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4.
张众 《江苏高教》2020,(9):62-66
根据生存论哲学的观点,教学既是师生相遇与交往的过程,也是基于生活世界的知识构建与师生生命意义的建构过程。在生存论哲学的观照下,发现在线教学存在"知识技能中心"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主体离场"的知识传递场景、数字化教学效果评价带来的失真性等不足。而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通过重建"师生共场",打通学生与世界的藩篱;通过师生共建"此在的意义世界",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情境,重塑评价考核方法,最终化解在线教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何新民 《科学教育》2007,13(5):21-22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是教育工作者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学校教育,本是一个被师生所拥有的"生活世界",一个有关"人"的世界,一个活的世界。本文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创设"活动"情景,试对构建生活化课堂进行一些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教学文化根植于生活世界.重构教学文化的目的是培养生活中的"人".回归生活世界是构建教学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学世界是一个人为构建起来的为人的世界,它有目的性、工具性、精致性三个特点。生活世界是处于自在状态下的,以传统、习俗、常识、自然资源等自在因素自然而然地展开的一切活动,具有感性、体验性、经验性三个特点。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既是紧密联系的,又是相对独立的。站在历史的基础上,反思教学与生活的关系,充分发挥两个"世界"的合理性,形成互相促进、相互发展的动态统一。  相似文献   

8.
刘四青 《考试周刊》2014,(98):48-4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认知、体验与生活的统一,强调教学将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结合,真正赋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为享受生活的过程。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教师"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探索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教学回归生活"①的研究在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引起了教育界极大的兴趣,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2004年、2006年的年会都将"教学回归生活"问题列为了探讨的主题。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由于其研究视角的差异,各自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伴随着极大的争论。纵观以往的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的解释与理解,如"生活"、"生活世界"、"回归"等概念的内涵问题;教学为什么要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的问题;教学能否回归生活或生活世界的问题;教学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学如何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之存在的基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脱离生活世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秉持生活教育观;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凸显"生活性";再者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法和体验法、人格法相结合;在教学载体上,正视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教学互动;最后在教学制度安排上,构建生活化的组织保障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就当代设计而言,我们首先要厘清"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源流,透过现代设计发展的历程,解析出设计原则由人本走向审美的生成过程;深思当代设计的基本问题,指出当代设计活动中享乐化、技术化、虚无化倾向。由此展现出设计活动中人、自然、产品、生活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设计的创制活动还原到人的生活世界与人的使用体验之中,从而解析出设计中欲望、技术、大道(智慧)的内在关联,为人的生活世界构建出一种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案例教学重在"以案说理、以案传道",这个"案"更多应源于现实、源于"生活世界"。首先对"生活世界"的哲学范畴、"教学世界"的教育场域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阐释了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内在逻辑,探讨教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理论依据和理性选择;最后通过对案例教学法这一融理念、方法、结构、过程于一体的教学课题的自身特征的分析,从思维转化、策略创新角度论证了案例教学是教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现实途径和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典型生产任务为"做学教"的载体,凸显生命性;以"先做、后学、再教"为逻辑推进顺序,凸显生长性;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抓手,凸显生本性;以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为辅助手段,凸显生活性;以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为过程目标,凸显生成性,构建"做学教合一"模式下职业教育专业课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校德育生活向度的弱化是德育失效的重要症结之所在,而儒家德育却极为重视道德教育的生活向度。以儒家生活化的道德教育方式为借鉴,探寻学校德育回归现实生活的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德育应该坚持"生活世界"与"道德世界"的有机统一;坚持"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的内外互动;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双向引导;坚持"行为锻炼"与"言语说教"的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全球伦理的热潮中,应将全球贸易伦理列为第一主题,因为与其他领域的全球性伦理相比,其构建的作用更为重要、现实需要更为强烈、主客观条件更为成熟.全球贸易伦理的构建只能以"内生"的方式进行,即在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础上,依据共同的利益要求,从生活世界中引伸和提炼出伦理原则来.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出现诸多显著变化,话语实践面临多方面问题。基于此,必须立足大学生生活世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以生活见闻与生活体验为基础,构建师生共享教育话语语境;以日常生活问题为逻辑起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与技术合谋、技术实践活动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不统一以及科学技术盛行的致思路径下,使儿童生活世界走向了殖民化,由此"技术-儿童"关系也呈现为一种异化的状态。技术回归儿童生活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价值理性的呼唤。在现代信息时代下,本真的儿童生活世界应超越资本逻辑,走向技术正义;厘清"技术-儿童"关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在发展逻辑,正视主客体关系;用技术的艺术思维审美地观照儿童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讨论,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有一个值得人们注意的问题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更多的是呼吁倡导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与结合,而没有把教育视为人应该经历的生活本身。也就是说,对于"教育是生活本身还是为生活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再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在不同思想家那里有不同的含义,不能当作一个笼统的概念来使用;中国学者关于"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观点也未达成共识,且存在逻辑上难以自洽之处;当前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是由考试的压力导致的,与"欧洲科学危机"的成因完全不同.因此"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是解决中国教学实践问题的良药.  相似文献   

20.
"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指教学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生活的兴趣及体验知识的养成.也即是说,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生命的活力与生活的价值,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然而,时下的一些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还有一些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生气,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等……如何使教学回归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笔者根据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科学而艺术地构建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