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丽君 《大观周刊》2012,(31):303-303
“要想知道辛巴是怎样历尽艰险成长为真正的狮子王的?请大家留意收看动画片《狮子王》。”在解说的同时还配有精彩的节选片断,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电视节目预告。我们平时看电视或者报刊书籍的预告.它往往只是给你展现几个精彩镜头或者扣人心弦的片断描写.可就那么一瞬间就把你的兴趣和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小儿子参加了县驾驶员培训中心学习。开学典礼的那天,他欣喜若狂地告诉家里人说:电视台特地拍摄了他们开学典礼的盛况,并绘声绘色地强调摄像机在他们学员身上“大扫描”好多次。言下之意要我跟他妈妈千万不能错过收看电视节目的机会。儿子上电视,我们也光彩。第二天晚饭后,我们就按时按点坐  相似文献   

3.
姚争 《当代传播》2004,(1):53-55
我们无论从电视的节目形态特征比较还是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差异的角度考虑,文艺和新闻是电视迄今为止的两大“种子节目”形态。据1999年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统计,目前经常收看游戏娱乐类节目的基本观众群占46.5%;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居民每天收看各类电视节目中平均时长最长的是影视剧(74.8分钟),而收看娱乐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电视将会是什么样?新技术、新尝试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很难跟上其步伐。《今日美国》的凯芙英·梅耐为您展望了未来的电视,可以帮助您对即将到来的电视世界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在未来的十年里,电视将经历激动人心的变化。“十年以后,孩子们回过头来看今天的电视,真会想把它给砸了。”《新闻周刊》电视节目负责人密查尔·罗格尔斯这样说。而理查德·格林,一个电缆研究机构的电缆研究室主任,则这样说道:“1993年前后的电视,今  相似文献   

5.
笔者供职于一家省级广播电视报社,因工作关系,经常要与电视节目表打交道。此外,作为一名普通电视观众,业余收看电视,也经常浏览当天多家电视台的节目表,从中选择自己想看的节目。久而久之,感到电视节目的编排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研究,特提出自己颇为粗浅的认识,仅供有关方面参考,并就正于方家。应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序地、合理地安排好内容十分丰富的电视节目的播出,实在是一门颇有讲究的学问。据说在发达国家,电视节目的编排是由受过专业深造的、富有电视工作经验和电视艺术修养的高水平人员来承担的。而节目播出时…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份的一天 ,我刚刚走进办公室 ,就发现桌上有封寄自美国的来信 ,带着疑问 ,我打开了信笺 ,里面还夹着一张照片 ,这才使我想起了10多年前的一位同学 ,信是这样写的 :“玉龙友你好 ,现在过得好吗 ?还记得1990年5月份的一天 ,那时我们村里很穷 ,就连一台黑白电视机也买不起 ,为了看电视 ,我们俩跑到七八里以外的村子去看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 ,看的人很多 ,当时收的电视节目很少 ,几乎看不到精彩的节目 ,只有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节目。那时我们还小 ,为了看电视 ,不时被人家嘲笑 ,说我们俩是疯子 ,为了看一个‘烂电视’跑…  相似文献   

7.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螺旋”?让我们来设想这样一种情景:一个叫小张的大学生和他的4个同学一起收看电视节目,小张对电视中的一名演员印象很好。节目结束后,小张本来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是,另外一个同学抢先说,他认为那个演员演技拙劣,毫无可取之处。其他3个同学马上表示赞成。小张有点为难,最后他含混地说,他也觉得那个演员其实表演得不怎么好。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从众”,即人的行为或观点由于其他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真实的或是臆想的压力而产生①。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该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宇 《视听界》2014,(1):37-40
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电视的传播形态,也影响着观众收看电视的行为方式。电视最初的意义在于休闲,人们在电视节目中找到类似于看演出、观比赛、读小说或听收音机的乐趣,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交流是人类的天性,人们观看电视节目后必然会有分享的冲功,社交媒体的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条件。可以说,传统电视与社交媒体之间具有一种天生的内在关联和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97年8月,河南电视台组建《周六好时光》节目部,作为一块实验田,开发河南卫视的首档双休栏目。既然是“实验田”节目,成败就必须在“市场”中论英雄,观众的喜爱程度就是评判节目好坏的标准,所以,办出来的节目就必须有“卖点”,这个“卖点”就是观众最爱看的内容。为此,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研究、论证、考虑、筹备,终于于1998年8月15日推出了《周六好时光》及主炒栏目《谁让我心动》,首播获得成功,受到观众欢迎;海内外不少报刊作了评介。半年多来,节目日趋成熟和精彩,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一、双休日电视节目的“卖点”在哪里 随着晚间电视节目的激烈竞争,开发双休日电视节目,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当时我们开发节目时,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1.
一、收视率调查的概念与是非 电视收视率调查在电视业中有其合理的功能,因为广告商有权知道他购买的某一节目三十秒钟的时间空档,有多少人收看他的广告。 收视率是计算受众中电视观众所占比例的一个概念。收视率调查并不是测出哪一节目最受欢迎。因为在一周或一月内得到最高收视率的节目并不一定是电视上最受欢迎的节目。收视率仅是观众收看了某一节目而没有收看与之同时播放的其他节目的一种反映。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播出的时间以及它的竞争对手是谁。在美国,有些节目,如传统节目“Dick Van DykeShow”,在移至与一些较弱的节目同时播放时才得以继续生存。而有些电影在与一些不很受欢迎的电视节  相似文献   

12.
威拉德·斯科特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早晨电视节目《今天》的气象预报员。然而,这样说似乎还不够,因为不但他的节目优秀,而且天气预报只是他的工作的最小部分。他还能穿着滑稽可笑的衣服,活跃在演播室里;发放少量的生日礼品向观众问候等。他是乔治·布什总统就职典礼的司仪。……斯科特先生是美国最著名的电视气象员,在地方电视台拥有许多模仿者。作为一名电视气象员,正  相似文献   

13.
看电视连续剧《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九集,有这样一场戏,毛岸英带着刘思齐来见毛泽东,毛泽东对毛岸英说;你要看笔记小说,看不懂可以问老师(指刘思齐,她是北京大学文学院学生).我原以为这段话是编剧“想当然”,不料却在《毛泽东书信选集》285页找到根据.《致毛岸英》(1947年9月12日)有这样一段话:“你要看历史  相似文献   

14.
李宇 《传媒》2014,(18)
正科技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电视的传播形态,也影响着观众收看电视的行为方式。电视最初的意义在于休闲,人们在电视节目中找到类似于看演出、观比赛、读小说或听收音机的乐趣,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交流是人类的天性,人们观看电视节目后必然会有分享的冲动,社交媒体的发展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了条件。可以说,传统电视与社交媒体之间具有一种天生的内在关联和互惠关系。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年公布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四川大学新闻系广播电视、摄影教研室吴信训同志来信说,我们国家应该征收电视收看费,不收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吴信训说,从本质上看,电视媒介同报纸媒介一样。报纸既然要讲求生产成本,要  相似文献   

16.
新周刊、新浪网、激动网联合进行了一项“2000中国电视调查”,央视《幸运529和《开心辞典》存最佳电视节目排行榜中拿下多项第一。有的评论家说它们“成功营造电视与观众的兴奋点”.“成为中国电视娱乐浪潮集大成者”。应该说.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态,以央视“幸运529和《开心辞典》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大多数消费者的印象中,索尼是一家日本家用电器公司。用特丽珑电视(Trintron)收看电视节目,用随身听(Walkman)或MP3学外语听音乐.用VAIO个人电脑处理个人业务,用手机与朋友联系:当你观赏《霹雳娇娃》、《黑衣人》和《蜘蛛侠》DVD时,这也是索尼的产品。现在.索尼更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它的“娱乐”.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电视事业与弘扬敬业精神张哲西我国人民从来讲求敬业,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去学去干。唐代大作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这是求学上进的至理名言。求学如此,从业也需如此。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得专心致志,干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不久前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星电视套数的不断增多。观众收看电视节目所受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变小,而选择不同频道的自由度变大,各个台都想把观众吸引到自己的频道上来,而哪个台的节目最贴近群众,最能反映群众的心声,哪个台就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沟通观众和电视的桥梁——通联工作也就显得更重要了。一、通联工作是扩充信息来源,反映群众呼声的突破口。电视宣传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说过,人民报刊“它生活在人民当中”,“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同样,它也是我们电视事业…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他笑着说,我每天看《焦点访谈》,大家都爱看这个节目。临走时,李鹏同志写下这样几个字:“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其实,不光李鹏同志,朱镕基同志也爱看《焦点访谈》。他曾说,《焦点访谈》非常好,我天天看,不看是例外。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焦点访谈》时送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舆论监督,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