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78~1999年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我国高校开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新世纪我国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改革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领导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改革和高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在推进高校管理民主化、强化竞争与激励机制、增强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改革内容和改革领域.这也为新世纪深化和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文章主要对这20年导引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作一回顾,并对相关政策问题予以重新认识与反思.从而探索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兴未艾,许多高校已进行了第厂一、二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新一轮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已悄然兴起。新一轮改革的思路是:顺应教育规律;转换机制;统筹安排;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改革通过理顺关系,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待遇,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质激励等手段,在学校内部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我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九九三年已全面展开,九四年初省教委曾对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作过一次检查评估。其中部分高校进展较好,收效明显。但就全省高校整体情况看发展是不平衡的,少数高校改革步子不大,收效不明显。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一九九三年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检查评估的基础上,省教委对深化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六点意见,要求各高校在九四年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改革向综合化方向发展。为了积极推动改革,省教委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一九九五年初制定了以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九四年工作综合检查评估指标体系(方案),方案分为一级指标四项。包括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教学科研工作,招生及毕业生分配工作,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4.
国内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和部分高校机构编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人才流动保障及服务体系建立等方面的概述,介绍这些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作法,进一步促进高校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加快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营造高校改革的社会环境,从而为我省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如何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盘活资源、激发活力,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从当前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改革重点等方面作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6.
进一步加大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使之有所创新,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通过学习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内部管理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改革,从而推进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对于新时期行业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行业高校在内部管理体制、权力配置、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科学运用大学治理理论探索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行业高校管理改革的方向,同时有利于优化行业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激发行业高校办学活力并创新其内部管理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8.
谈高校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的实质是对学校内部管理的责权利的重新分配和调整.本文从分析高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改革的思路,提出了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当前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在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价值重构,是增强办学活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和个体高校自身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取得预期成效.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明确深化改革与创新管理所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充分扩大院系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调整全国行政区划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已强烈地感到现行的全国行政区划(特别是省级行政区划现状)已成为当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障碍,全国现行政区很有必要进行调整。全面调整全国行政区划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划分省级行政区。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的规制改革是部门行政法的重要内容。行政规制应当以市场为基石,变革简单的行政命令模式,引入以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非权力手段,建立起透明度高、审批手续简化、行政参与机制发达、救济保障体制健全的非强制性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行政生态学认为,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息息相关,行政环境的变化积极作用于行政系统并提出新的需求.行政系统必须对自身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行政环境的需求。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其结果使得两者趋向于均衡化或稳定化。分析我国行政环境,可以得出:我国新一轮行政改革所面临的基本生态环境是转型与全球化.而入世则是我国新一轮行政改革必须应对的最现实的压力。运用行政生态学原理分析,我国新一轮行政改革应该把握本土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三大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追诉者不仅可能受到来自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侵犯,而且还有可能受到来自立法机关的侵犯。美国在被追诉者权利保障的宪法化方面已经实现了卓有成效的成功运作。借鉴美国的成功做法,笔者认为中国刑事司法的当务之急首先在于相关宪政制度的有效改革,充分实现宪法在刑事诉讼领域的司法化,有效确立违宪审查制度,真正落实宪法对被追诉者权利的直接保障。  相似文献   

15.
行政问责制是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行政问责在理论、实践和制度建设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行政问责制还处于起步和初始阶段,各地的发展很不平衡。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具体实践,都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加以完善。当前,进一步完善行政问责制应该把准主要的着力点。文章主要论述了问责依据的法制化、问责制度的系统化等十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分配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逐步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机制,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加强政治意识、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积极、全面地推进我国社会公平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改革内部管理机制 增强高校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迅速增强竞争力,是当前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是高校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内部管理机制先进,人才会迅速积聚,设备会迅速更新,规模会迅速扩大。竞争力会迅速增强。转变思想观念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先决条件,调整和改革内部管理机构、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用人机制、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科研管理机制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是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及综合行政执法后的又一项改革措施.是我国《行政许可法》确立的一项旨在解决我国传统行政审批制度弊端的法律制度。该项制度的确立,对改革我国现行行政许可体制,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促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研究——基于系统建模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时代,电子政务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从系统建模的视角,电子政务实质上是指人们试图通过系统建模的的方法描述所有的政务系统的任务、角色和流程,从而定量的描述和考量行政事务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去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应从基础建设、获取实践经验、确认电子政务功能定义和重塑政府工作流程以及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系统四个阶段来实现电子政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即:改革的强度与社会的可承受程度之间的关系;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的关系;立足我国实际与学习借鉴他国经验的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手点可放在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