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引发了一场公众质疑中国红十字会组织本身的信任危机,此事件中带来了很多不同层面的思考。而就红十字会本身而言,是一次危机公关事件,而且是一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公关事件。红十字会的反应迟钝和其组织本身固守旧的组织公关方式和不改革的态度,对新媒体环境下公益组织危机公共关系应对提供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郭美美在微博上将个人认证信息更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并且自称“开玛莎拉蒂,住大别墅”。此举一出,立马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由此引发了国人对红十字代表的慈善业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13,(22):16-16
去年,中国红十字会因遭遇“郭美美事件”陷入信任危机。面对公众质疑,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红监会”)成立。但是,仅仅过去了半年,因在重查郭美美事件上的反复、对自身定位的不清等事件,红监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1.你认为红监会有调查红会的权力吗?  相似文献   

4.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1,(25):10+12+14-15
郭美美事件:验证群众监管之力 为平息网友对关联公司"涉嫌利用红十字会资源发财"的质疑,7月4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开微博回应:由郭美美事件看到了整个红十字会系统在组织建设、业务开展、资金募集、项目运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此前,中国红十字总会为回应公众质疑,  相似文献   

5.
尚佩 《大观周刊》2011,(20):131-131,135
引言 “郭美美事件”.不但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更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从这一事件当中,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国内NGO组织体系内部的各种问题可见一斑。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人最关注的,恐怕依然是“超级年轻女富豪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郭长江、  相似文献   

6.
继郭美美事件后,隔三差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被推到风口浪尖。而这一次,因为对4·20四川芦山7.0级强烈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国红十字会被置于舆论审判席。在地震中,躺着中枪的有来自甘孜藏族自治州的27岁的志愿者彭措邓珠。自从4月21日凌晨抵达芦山县城,彭措邓珠作为红十字会志愿者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他给志愿者  相似文献   

7.
《云南档案》1998,(Z1):15-25
1904年3月10日成立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1907年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辛亥革命后,定名为国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自成立后,不断扩大组织,征集会员,在全国各地区增设分会.于1923年6月1日在昆明召开成立万国缔盟中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的大会,正式成立中国红十字会昆明分会.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郭美美事件"把红十字会推到了慈善丑闻的风口浪尖;2013年4月芦山地震,红会再一次失掉了公众的信任。面对公众质疑,如何利用危机重塑公信力,是红会当前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而在众多解决途径中,网络舆情利用其在公共领域中的监督作用,为红会提供了一条合理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正当全国人民心系灾区群众、呼吁抗震救灾之时,“郭美美被抓”的新闻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投向了充斥着悲恸情绪的舆论场.借此时机,中国红十字会(以下简称红会)再度出面澄清,以示清白.在过去的三年里,每每出现重大灾害,人们自然想到红会,而提及红会,就免不了带上“郭美美”.可以说,“郭美美事件”反复搅动的舆论场,直接侵蚀了红会的公信力.在网络舆情领域,由于网络的关联聚合作用愈发明显,涉及同一主体的舆情反复现象已经成了摆在社会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郭美美因炫富涉及红十字会而卷入舆论漩涡。她的炫富行为本质上属于自我炫耀性信息传播,其中备受公众质疑和谴责的是权势因素。在红会信息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媒体对事件的调查乏力,导致红会信任危机持续发酵。郭美美在因涉嫌赌博犯罪被刑拘后,媒介报道在解开事件谜团,公开事件真相,消除事件对红十字会及慈善事业的不利影响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但存在对犯罪嫌疑人个人隐私的过度曝光和媒介审判影响犯罪嫌疑人探讨公平审判权利的倾向,凸显了媒体的采访报道权同公民(包括犯罪嫌疑人)人格权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1.
尚艳 《今传媒》2012,(3):103-104
"郭美美"事件发轫于微博,在网络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对红十字会的网络舆论。经过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报道,这股网络舆论蔓延至社会现实,引发了全国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和对我国慈善事业整体的否定,这种社会危机源于对网络舆论引导的不及时。面对网络舆论,传统媒体只做到对其的关注报道,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介入机制,引导网络舆论健康发展,进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与“微博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多重“玻璃门”难以打开.随着微博传播工具兴起,这一状况似乎有了改变的契机.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渤海油田溢油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对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些热点事件被聚焦放大、持续关注并推动解决过程中,微博可谓无“微”不至,“微内容”、“微价值”成为推动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传媒法角度探讨微博信息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分析微博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改进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形态将打破媒介边界,通过信息多维度的传播,实现媒体融合。专业类期刊面对细分受众,全媒体传播的优势有哪些?路径是什么?一、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会以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发生在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6月,一个注册名为"郭美美Baby"的微博用户,经常在个人微博页面发布她拥有的奢侈品、跑车以及高调奢华的生日聚会。这本是个人行为,只因该用户的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名慈善机构的总经理如此高调炫富,这足以吸引众多博友的注意。"郭美美Baby"的炫富微博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继而吸引了大"V"知名博主的注意,他们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地  相似文献   

14.
回顾2011年来的网络风云,风头最健的莫过于郭美美事件,网络上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最终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层层巨浪,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郎咸平教授也被"拉下了水"。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  相似文献   

15.
谈“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慈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架构下考察“郭美美事件”所引爆的“慈善危机”,肯定了网络在公众民意表达中的作用,网民民意可以督促红十字会甚至整个慈善界秉承中立、客观、人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红十字会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国际组织之一,与联合国、奥委会齐名,作为著名的人道救助团体,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04年,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成立,红十字事业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其工作范围逐步涉及战地救护、灾难救济、冬令救济、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冬令救济在红十字会发展早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现以中国红十字会历史上的“复员”时期为例来透析红十字会在解除民众痛苦、帮助贫民过冬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红十字是一个神圣的国际组织,在近代中国已有100年的历史。但2011年6月份,一个"开马车、挎马包"的炫富女郭美美,通过"摆乌龙"式的"无心之祸"让中国红十会遭遇一场飞来横祸。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解释,没有及时撇清红十字会商业合作机构与"郭美美"的模糊关系,加之公众情绪化的"有罪推定",媒体不问青红皂白地跟风起哄,一些非理性声音充斥网络和报端,到后来,事件甚至陷入越抹越黑的怪圈中。"郭美美事件"使红十字这个最著名的公益人道组织为之蒙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常征 《视听界》2013,(1):106-108
微博正通过“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儿”(新浪微博宣传语)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与生活方式。方舟子打假、微博打拐、日本地震、郭美美事件、马云支付宝风波、动车追尾事故、李萌萌高考招生事件等一系列热点新闻事件,无一不体现了微博的媒体价值。“围观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新时期传媒发展的历史来看,自1995年开始,都市报成为传媒业创新力量的领头羊;然而,从2005年开始,网络开始取代包括都市报在内的传统媒体成为传媒业创新发展的模范;及至微博诞生,无论是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乐清钱云会案,还是近期的王功权私奔、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等事件,无不显示出微博在社会公共议程设置中的主导性地位,都市报等传统媒体的跟进,无非是对这一议程发展过程的呈现与放大而已。2011年6月3日,云南《春城晚报》A16版网  相似文献   

20.
邓晓旭  孙莹 《新闻知识》2012,(2):71-72,75
微博传播方式的便捷得到受众的青睐,其所关注的公共事件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郭美美事件"可谓其中引起关注度较高的事例。本文透过"郭美美事件"在新浪微博的发展,结合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简要概括并分析微博中舆论监督的平民化、实时性、广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