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媒体每天都在向受众提供预测性报道,如“明日股市涨跌”、“高房价还能挺多久”等。然而,许多报道经受不住时间和市场的检验,所预测的事情并未发生或结果大相径庭,“失灵”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失灵”,轻则损害了媒体的声誉,重则误导受众造成投资和经营损失,甚至引起市场的波动和混乱。如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财经媒体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经媒体是"窄"媒体,报道内容比较专业,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区域性财经媒体加上"区域"两个字,就更"窄"了.但在财新传媒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区域性财经媒体虽然"窄",却需要更加宽广的视野. "重财经而不唯财经" 财新传媒旗下核心杂志<新世纪>周刊,是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但在这一份纯粹的财经杂志中,却有很多非财经类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析我国电视财经新闻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受众对财经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媒体对财经领域的报道量也逐步加大,发展电视财经节目成为必然。但电视与财经的联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受众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大餐”,电视财经节目能否引起观众的共鸣,必须依据广泛、深入的市场及受众需求调查,努力办好节目,提高栏目收视  相似文献   

4.
胡燕妮 《新闻窗》2010,(3):89-90
专家们曾预言,经济类新闻信息将成为现代受众的主要需求和媒体竞争的焦点。我们也看到,《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媒体,一经进入市场,便迅速崛起。《第一财经日报》才进入市场,便以凌厉攻势整合宁夏卫视;央视“经济频道”改版为“财经频道”。  相似文献   

5.
石研 《全国新书目》2012,(7):78-79,81
在某种程度上,当金融市场没有实现自行调节和配置,政府干预无效,而财经媒体也没有很好地弥补二者的缺陷时,传播失灵发生。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原因多元而复杂,市场机制对财经媒体的侵蚀是外因,财经媒体的结构性缺陷构成内因,而市场、政府、媒体间权力的博弈是导致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在当前转轨时期,加强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者间的协作可以视为矫正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的思路之一,文中阐述了市场、政府、财经媒体三股力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分清各自的边界,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彼此弥补,共同建立媒体公共服务提供模式的构想,并对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关键环节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6.
那些细分市场的,和财经相关的,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受众群体的专业化媒体,现在在中国市场还依然是空白,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 我们想通过<第一财经周刊>使财经阅读的门槛降低,使商业阅读的门槛降低.我们希望它成为一本食人间烟火的,轻松有趣的商业读物.  相似文献   

7.
杭敏  李成章 《传媒》2016,(23):57-61
近年来,传媒专业化的趋势推动了财经媒体的发展.综合性媒体的财经报道部门、专业财经媒体、财经信息服务集团,以及细分市场中的财经新闻机构等,都在传媒专业化的浪潮中不断追踪受众市场的变化、发掘专业财经信息内容生产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国际财经媒体的发展.本文对国际财经媒体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和评述,并探讨财经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胡林玲 《今传媒》2013,(1):45-46
在全球化的今天,货币代替枪炮成为战争主角,对经济话语权的争夺也愈加激烈。因此,为了获取全球化下需要的各种经济知识,财经媒体在宣传和普及经济知识、传播财经信息以及提供财经服务等方面都担负着重大使命。本文通过对财经媒体的传播效果研究——以《第一财经》服务性报道对受众的影响力为例的问卷调查搜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旨在考察了广大受众对财经媒体传播影响力的认知,揭示了财经媒体在传播效果方面遭遇的现实困境,并以此为契机来重塑财经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一 财经板块是各地方媒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板块类型.说它食之无味,是因为财经板块投入比较大:需要懂财经的专业编采团队、有分量的采访对象、比较高的经费投入.说它弃之可惜,是因为综合性媒体需要有财经板块"支撑门面",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大鳄们对真正有影响的财经板块情有独钟,真正具有专业水准,又受受众欢迎的财经板块,其吸金能力非常强大,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财经新闻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财经媒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责任越来越大,中国财经媒体应该在经济领域成为传递中国声音的渠道、回击不实报道的阵地和沟通中外受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投资理财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全民财经时代"渐渐到来,财经新闻成为都市报的重要报道内容。都市报财经报道与专业性财经媒体有所差别,定位和受众不同,具体操作手法和倾向性也不同。那么都市报的财经报道在选题、操作中有哪些特点?什么样的财经报道才是符合读者需求的内容?本文以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栏目——《新安晚报》"一周点经"为例,进行内容特色研究,探寻都市报财经专栏的报道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2000年开始,财经媒体的崛起和迅速火爆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新亮点.<中国经营报><财经>杂志的影响增大,<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新财富>等一批新兴财经媒体兴起,使财经媒体家族在传媒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赫.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在大踏步走向世界.而经济实力的增长必然呼唤与之相称的世界级的财经媒体,在全球范围内传达中国经济的声音,同时也向中国受众提供一流的国际财经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财经媒体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在观念上建立正确的商业报道价值观,获得国内公众的信任;在业务上确立全球化的报道视野,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财经媒体;在技术上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全面走向移动新闻业.  相似文献   

14.
预测性报道,现已成为体育新闻中的"常规性武器".对于拓展报道空间,充分挖掘体育新闻资源,丰富报道方式,满足受众需要,均有很好的作用.预测性体育报道,基于"已有事实"而预测"未来事实",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而从媒体的表现看,这类报道却时常出现一种异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07年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让财经媒体和财经报道发展迅猛,新兴财经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有的财经媒体和传统的都市类媒体纷纷扩版,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报道力度。但由于称职财经记者的短缺、大批"记者(编辑) 股民"的存在、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方面的缺失,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财经"的时代,随着中国人均财富的快速增长,人们不仅希望获取具有强大公信力的信息资讯,也渴望准确把握经济跃动的脉搏和趋向,寻求财富增值的良机。面对人们不断提升的关注热度,财经生活,成为绝大多数媒体都不能忽视的报道领域。各类媒体都从定位、报道方式等方面不断凝聚自己的报道特色和优势,以吸引受众的目光。创办于1996年的《新周刊》,作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十多年来,《新周刊》立  相似文献   

17.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3):61-64
那些细分市场的,和财经相关的,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受众群体的专业化媒体,现在在中国市场还依然是空白,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我们想通过《第一财经周刊》使财经阅读的门槛降低,使商业阅读的门槛降低。我们希望它成为一本食人间烟火的、轻松有趣的商业读物。  相似文献   

18.
闻学 《声屏世界》2007,(11):31-32
中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自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开始,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市场,从手工操作到电脑交易的全过程。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最新统计显示,全国的股票开户数已于2007年5月28日越过一亿大关。股票、基金、债券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重要的投资品种。证券新闻报道正在成为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精心打造吸引受众的核心内容。知名专家型记者、知名财经分析栏目是一种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传播符号,媒体除了信息提供与客观报道之外,对证券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权威判断的评论能力,是金融报道真正获得影响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的兴起,对报纸媒体造成强烈冲击.诞生历史并不长的中国财经报纸,如何找到突围之道?<华尔街日报>在应对互联网挑战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以有益启示.那就是:一方面要尽量拓宽报道面,去与网络财经媒体争夺更广泛的受众;另一方面,必须坚定内容为王的信念,把打造"不可替代"的独家内容,作为增强报纸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资讯     
《青年记者》2012,(18):34+42+51+54+66+71+77+81+87+89+94+107+111+114
中国已成世界第三大媒体及娱乐市场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普华永道《2012—2016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显示,"中国201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媒体及娱乐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